加强指标、政策、统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原标题:加强指标、政策、统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权威发布)
国新办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指导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和引领我国外贸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充分发挥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重要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鲜明的战略性、指导性、方向性和前瞻性。
推动外贸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任鸿斌说,《指导意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制造业创新对贸易支撑作用,增强贸易创新能力,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将增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二是将“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作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推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近年来,“五个优化”取得积极成效。与2012年相比,2019年前10月,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高5.5个百分点至48.8%;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提高3.9个百分点至18.1%;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至58.3%;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提高13.8个百分点至51.4%;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至58.2%。
三是将深化改革作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外贸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激发制度的活力和创新的潜力,推动外贸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竞争新优势转变。
四是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作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贡献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加快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将定期发布中国高质量发展报告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加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统计和绩效评价的体系建设,这是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任鸿斌说,建立指标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主要从规模、结构、效益、竞争力等方面入手,设立相关具体指标,用于评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情况。完善政策体系,主要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规则,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发展。在统计体系方面,依托现有的海关统计体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全口径的海关统计体系,完善外贸品牌出口统计体系。在绩效评价体系方面,将定期发布中国高质量发展报告,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发展报告或者蓝皮书。
建设新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李兴乾表示,预计2019年全年外贸仍将稳定在30万亿元规模。出口方面,中国连续十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出口占GDP比重接近20%,市场遍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任鸿斌说,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开放度越高,竞争力越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带动国内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更好发挥贸易对产业的提升带动作用。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展全球产业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产业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留住存量,提升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攀升,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发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延长产业链。扩大增量,推动落实制造业领域开放政策,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方向。
二是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进一步深化市场、技术、规则等领域合作,打造服务平台,为产业链提升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实现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加快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三是推进“三项建设”。打造一批产业与贸易协同发展的促进平台,培育竞争新优势。建设新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促进外向型产业急剧发展,加快建设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培育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精心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广交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境外自主品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