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精准拆弹棋过中盘 勾画金融生态“秀水青山”
2019年是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任务部署的一年。随着金融体系内的“雷”被一一排除,“安全网”被逐步筑牢,“秀水青山”的金融生态已被勾勒出轮廓,迎接攻坚战收官年的到来。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牵动整个经济的神经。按照既定时间表,2019年是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的一年。
这一年,战术协同推进。对重点领域风险,及时“精准拆弹”;对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慢撒气、软着陆”;对体制机制性不足,弥补监管短板;对可能显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做好处置预案。
这一年,战果丰硕。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来看,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风险总体收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岁末临近,随着金融体系内的“雷”被一一排除,“安全网”被逐步筑牢,“秀水青山”的金融生态已被勾勒出轮廓,迎接攻坚战收官年的到来。
营造合适环境 杠杆水平稳定
按照金融委办公室此前牵头制定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分三年推进:2018年边制定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要打好攻坚战,首先需要营造合适的环境。上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下称《报告》)指出,通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和多措并举,有效稳住了宏观杠杆率。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微观上推动企业降杠杆、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积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统计,前三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上升5.1、0.7和1.6个百分点,共计7.4个百分点。三季度杠杆率增速温和回升,整体债务水平较为稳定。
其中,第三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0.1个百分点,从155.7%降至155.6%。金融部门杠杆率有所回落,资产方杠杆率由2018年末的60.6%下降到55.8%,负债方杠杆率由60.9%下降到59.4%,降幅分别为4.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及时拆除爆点 守住风险底线
盘点今年发生的包括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P2P专项整治、化解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等事件,表面看是“点”的个案,实则是依照行动方案串成的“线”,协同推进。
其中,包商银行被接管案例堪称经典。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今年5月24日果断对其实施接管。
截至目前,“止血”效果明显。记者获悉,接管托管工作进展顺利,包商银行正常经营,未出现客户挤兑等群体性事件,大额债权收购与转让工作等第一阶段工作提前完成,后续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回顾整个事件,存款保险基金出资、人民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以收购大额债权方式处置包商银行风险,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客户合法权益,避免了客户挤兑和风险向众多交易对手扩散,又依法依规打破了刚性兑付,实现对部分机构激进行为的纠偏,进而强化市场纪律。
同时,针对市场随后出现信用分层,部分依赖同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情况,6月中旬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牵头建立了流动性风险处置机制,有效遏制了包商银行风险向其他中小金融机构蔓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5%,贷款损失减值准备1.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4.4%;超过99.2%的中小银行流动性比例高于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充足。
此外,金融秩序得到大力整顿。今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继续推进,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稳步推进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稳妥有序压降存量风险。数据显示,网络借贷机构从5000家减少到1490家,国内173家虚拟货币交易及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已全部无风险退出。
摸索长效机制 扎牢安全之网
过去两年,相关部门一手在“精准拆弹”,不断排除经济金融的隐患点;一手则筑牢制度藩篱,完善体制机制,摸索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