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重点领域风险缓释 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金融风险由发散转为收敛。业内人士表示,下阶段应关注金融风险的新特点和演进趋势,采用多种举措予以防治。长远来看,应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树立主动合规的发展思路,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精准拆弹 重点领域风险缓释
今年以来,按照“细排雷、慢撒气”的思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继续全面、纵深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监管文件陆续出台,弥补了监管短板。
存量金融风险得到有序释放。2017年以来,银行业资产增速从过去的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影子银行规模大幅缩减,两年多来共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4.5万亿元,减少的主要是通道业务和脱实向虚资金。压缩资产增速及压降高风险资产挤出了行业的“水分”,降低了风险水平。从细分领域看,网络借贷风险整治有序推进,风险得到释放。
对于高风险机构的处置是今年市场关注重点。今年,监管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包商银行被接管后,业务没有中断,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锦州银行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改组了董事会,选派了高管团队,战略重组方案正稳步推进。
监管人士称,未来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已经非常清楚地掌握了整体、单个机构的风险水平,并已经采取了措施,正在显现成效;同时,风险处置手段也非常丰富。
长短相济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当前,一些金融风险依旧值得关注和警惕。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提出,经济运行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风险正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演进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稳定局副局长杨柳表示,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精准处置重点机构风险,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各方责任,形成防范化解风险的合力。
更长远来看,从根本上防范风险需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南。当前金融领域的利率、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等体制改革,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改革,以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扩大开放,根本目的是要改进和优化金融供给,必须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好改革与开放的大方向。
对于金融领域的改革,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要加快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要扩大股权融资来源,健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切实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效。银行体系要逐步优化,适应国企、民企、外企长期并存,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长期并存的现实,完善银行体系结构,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业。要开发更多适应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企业升级的金融产品。
强身健体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严监管之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只有摒弃高速扩张的发展路线、打造良好的风险文化、树立主动合规理念,才能保持长期稳健经营。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认为,过去20年,中国银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这是银行对经济快速发展的适应。随着经济渐进转型,规模导向的发展模式将向结构优化转变,未来的银行将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上进一步提高适应性。
“稳健的风险文化是一家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软实力,与资本实力、财务实力、流动性等硬实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银保监会法规部主任綦相强调,改善金融机构文化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各方努力,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监管、行业自律、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等共同参与。
金融机构需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一方面,轻装上阵,在做实资产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夯实资本实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阵营持续扩容,随着银保监会放宽限制,明年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有望开闸。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大银行应下沉服务重心,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中小银行需聚焦主业,防止过度扩张。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更多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管理制度。此外,需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防止保险向其他领域过度扩张。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