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配债“冰火两重天”
“看看,现在城投债一级发行商都这么大口气了。”债券投资经理张华(化名)在微信里抱怨,刚刚一位债券销售人员通知,一只地级市城投债马上就要截标,还有很多资金在抢,但不会多等一秒。
“那你买民企债吗?”中国证券报记者问,“不买!我们公司固收类资管产品规模逾千亿元,今年没新投过一只民企债。”张华说。
金融机构倾向避险,债市上类似张华的投资策略较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金融机构开始逆市布局,精选被错杀的民企债投资机会。这是信心开始复苏的序曲。
城投债受青睐
变了——去年上半年,民企债违约初显,一些金融机构对民企融资“一刀切”。彼时,张华感慨:“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力量之一,民企如受一些金融机构抛弃,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他说,一方面,投资经理一旦“踩雷”,就要面临业绩、声誉等多重压力,甚至被追责;另一方面,固收类产品需通过质押式回购加杠杆增厚收益,但今年不少银行不再接受民企债作为质押品。
据华泰证券统计,2018年、2019年1月至10月,国企债违约规模分别为23.06亿元、88.84亿元,广义民企债和其他企业债合计违约规模分别为1210.52亿元、1095.46亿元。
“不只是我们,不少资管机构今年都没怎么投过民企债。”张华说。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坦言:“今年就做了一单民企债业务,还是可交换债。原本以为有换股票的机会,能比信用债好卖一点,结果还是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来买。”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高评级民企债主体信用风险相对可控且绝对收益尚可。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今年民企信用债发行情况尚需改善。2019年1月至10月民企信用债共发行587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90.71亿元。
钱不愿去民企,导致去年下半年一些金融机构感慨缺资产。某券商首席宏观分析师说,今年缺资产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二季度地产融资被收紧后,资金配置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城投债成为很多金融机构重要选项。
“尤其是我们这种非银机构,资金成本比较高,导致很多债配不了,民企债又不敢配。房企融资被收紧后,只能以买城投债为主。”某债券基金经理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