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为“骚动”的市场“加压”
来源:粮油市场报
【主要观点】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正式签署,无疑为“骚动”的玉米市场敲了警钟,玉米及替代谷物的扩大进口,将令国内玉米供应端口承压,国内粮价上涨空间受限,不过因进口体量较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
1月上旬,一波雨雪天气,对华北、东北产地玉米收购行情带来支撑。华北企业玉米收购价重新靠向2000元/吨关口,东北部分企业调涨20元/吨,市场情绪受到提振。然而,就在市场各主体对新季产量、需求状况及基本面数据产生分歧,甚至有分析认为,在新年度供不足需、价格大幅看涨的情况下,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正式签署无疑为“骚动”的市场敲了警钟,玉米及替代谷物的扩大进口,将令国内玉米供应端口承压,国内粮价上涨空间受限。
增加进口美玉米 市场影响微弱
在2013年美玉米转基因事件爆发之前,中国年度进口美国玉米占比在98%以上,而随后国内玉米产量的提高及去库存需求,令玉米进口总量出现下滑,同时来自美国玉米的进口占比也逐渐萎缩。中国进口玉米的高值为2015年的520.7万吨,同年进口的美国玉米为511万吨、总量占比98%;而2017年中国进口玉米282.5万吨、美国占比27%,2018年中国进口玉米352.1万吨、美国占比8.9%,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玉米405.7万吨、美国占比6.4%。目前,中国进口玉米乌克兰占比88%,除非后期进口美玉米关税大幅调整,进口格局方能被打破。
同时,因为美国国内玉米燃料乙醇工业加工的消费规模及产品出口潜力较大,玉米的出口依赖度仅13.54%,从其自身战略角度考虑,大幅输出玉米的可能性也较小。美国农业部最新预估2019/2020年度的美玉米出口量为4800万吨、同比降2.4%,预估新年度中国进口量为700万吨,对比2018/2019年度的实际进口448.3万吨增幅为56%。结合市场消息,2020年国内玉米进口配额720万吨不会调整,即便配额全部用完,全年进口玉米占国内产量的比例仅3%,体量较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
玉米替代品进口恢复担忧更甚
除玉米外,可以作为饲用原料的美国高粱,虽然在中国全年进口中占绝对规模,且没有配额限制,未来在加征关税逐步下降或取消的情况下,进口量有望显著提升。
中国进口高粱峰值为2015年的1070万吨,2017年和2018年中国进口总量分别为505.7万吨、365.2万吨,其中进口美国高粱占比分别为94%和88%,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高粱79.5万吨、美国占比76%。
市场预估协议落实后高粱进口年度规模或达800万吨,以进口高粱可替代95%玉米推算,相当于挤占国内760万吨的玉米消费市场份额。
相比较而言,在进口来源中占主要位置但却因2016年开始的“双反”政策,令近年进口产品数量大幅下滑的美产DDGS机会重拾。2013年起,美国DDGS进口在进口总量中占比一直在99%以上,“双反”之前的2015年,中国进口DDGS为创纪录的682万吨,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国进口量分别为307万吨、39万吨和14.7万吨,2019年1月至11月DDGS进口量为12.15万吨、美国占比99.1%。以进口DDGS可替代50%玉米推算,假若“双反”取消、进口量恢复至2015年水平,那么,相当于挤占国内近350万吨的玉米消费市场份额。
整体来看,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正式签署,令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扩增预期进一步提升,未来包含美国玉米、美国高粱及美国DDGS等品种在内的年度进口总量将超2000万吨规模,折合进口玉米总量1800多万吨,在国内生猪产能缓慢恢复、深加工扩产止步等背景下,基本相当于1个月的国内玉米消费市场用量。同时,美国肉类进口增量提速到货,抑制终端蛋白消费市场价格的同时,利润下滑也将一定程度令国内养殖产能的恢复受阻,国内玉米饲用消费剧增预期或打折扣。
年关临近,基层售粮进入尾声,包括东北、华北在内的产地加工企业,节前备货也逐渐停滞,春节后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依然面临来自需求淡季和农户售粮的供应压力。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