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文:关于深圳经济增速,要正心态,更要燃状态
焦虑的声音,质疑的声音,反思的声音,鼓劲的声音……无论是哪一种声音,都值得我们认真倾听,理性看待。
今年5月下旬,有个“段子”在朋友圈火了:“先是中兴,后是华为,再是大疆,美国发起了一场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社区之间的贸易战。”网友们直呼“深圳真的太难了!” 在中美贸易摩擦深刻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整体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以高度开放为特征的深圳经济一时脚步放慢也是意料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改革发展是一场马拉松,短期数据好,不值得骄傲,短期数据不太理想,也不必着慌。要想长久领先,历史耐心很关键。
深圳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6%,增速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0.4和0.2个百分点,深圳经济的体量和总盘子较大,城市面积在一线城市中排在最尾。应该说,这6.6%的增长含金量非常高,这是其一。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前三季度,作为实体经济主要指标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和8.1%,现代服务业增长8.3%,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1%。目前,深圳已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三产以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跃升,这是其二。发展后劲足、潜力大。截至9月底,深圳共有商事主体320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不少曾经迁出的企业“回心转意”重返深圳。2018年深圳净增人口达到49.83万人,居全国一线城市第一位;智联招聘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外界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中四成流向了深圳,占比最高。一心“造环境”,才能十分“聚人气”,这是其三。由此可见,深圳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关于增速,要正心态,更要燃状态。
首要的,是正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精神状态低迷不振,改革难有突破,工作难以推进。难走的路是上坡路。“一山放过一山拦”,爬坡过坎检验勇气,更考验心智。
要保持定力。何谓定力?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40岁的深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上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方式突破前进的,是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为精神底色的!向难而生,筚路蓝缕,没有什么难题能难倒一心向前的改革者。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被赋予新的重大历史使命。殊荣独此一份,担子也要一肩挑,而且深圳选择的还是“hard”模式。这不是伸伸手就能摘到的低垂果实,也不是全力一跃就能摘下的“桃子”,而是须寤寐思服,竭尽心力,拼搏奋斗,久久为功,才可能取得的顶级成果。保持定力,我们才能读懂使命荣光里责任的分量,读懂关注议论中热切的期待。
不畏前路艰险,不惑纷乱干扰,方向明,脚根稳,“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这就是定力。
要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拿破仑曾说:“信心和斗志使我们的兵力增强两至三倍。”坚定的信心,能为我们带来力量,鼓舞士气,最大限度地激发潜力。
信心不光是要有,更要强。
深圳自信从何而来?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来自经济特区40年辉煌灿烂的改革开放史和惊艳世界的发展奇迹;来自我们以发展实绩回应了上世纪80年代“特区失败论”、上世纪90年代“特区不特论”“深圳抛弃论”,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信心,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要经得住风雨的洗礼,要受得住困难的打磨。要看到,风浪是前进中的波动,问题是成长中的阵痛,而信心是助我们劈波斩浪的法宝。从长期大势认清当前形势,从发展趋势辨析长短期因素的影响,在攻坚克难中构筑实力和打造优势,我们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心态正了,状态更要燃起来。
这次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引发多方探讨,并非坏事。哪怕是那些有失理性和公允的唱衰声音,我们也要将之视为一种预警:保持清醒、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积极应对。
越难越考验担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绝非一条鲜花和掌声铺就的坦途。这注定是一场艰难却伟大的世界发展竞赛,拼实力、拼制度、拼道路,更拼文化、拼精神状态。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挑战和比肩最强的对手,独自面对无人区的艰险……我们需要习惯,顶着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压力上;我们需要习惯,以闯激流过险滩为日常;我们需要习惯,无人区无人喝彩的寂寥;我们需要习惯,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背负风险乃至危机的攀爬。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