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小商品城的近忧与远虑:地产枯竭、主业式微、

本报记者 郭阳琛 颜世龙 上海报道

日前,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商品城”,600415.SH)公告称,2月26日,收到控股股东义乌市市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场集团”)通知,根据义乌市国资办批复,决定将其持有55.82%的小商品城股份无偿划转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商城控股”)。

而此举是为践行公司“数据+金融+贸易”新的发展战略。

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房地产业务枯竭,小商品城第一大主业虽占营收半壁江山,却仍旧难掩“颓势”,但开启烧钱模式践行的新战略,暂时又尚未形成业绩支撑,走上“以债偿债”道路的小商品城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他的“近忧”与“远虑”。

去地产背后

记者注意到,上述交易完成后,小商品城控股股东将由市场集团变更为商城控股,但实控人仍为义乌市国资办。

早在2月15日,商城控股股东通过《股东决定书》,同意接收无偿划转市场集团持有小商品城55.82%的国有股份,这一决议也于同一天在市场集团董事会通过。2月26日,义乌市国资办出具了《关于小商品城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的批复》,同意本次无偿划转事项。直至3月5日,这一股权变动正式得到确认。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商城控股于2019年10月29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据此次的《收购报告书》,截至目前商城控股尚未对外投资,也无下属企业,“此次收购是为深化义乌市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义乌市国有资产配置”。

“本质上就是通过无偿转让股权的方式重组整合了相关国有资本。”北京滳慧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股权争议法律部主任毕宝胜告诉记者,目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采取改组和新设两种方式设立,通过无偿划转或市场化方式重组整合国有资本。

他表示:“这次股权转移初衷也是遵循国企改革中的资本思维,对资源分子进行时空和结构上的调整,从而产生‘石墨’到‘钻石’的价值飞跃。”

记者梳理小商品城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发现,自2015年,小商品城因地产而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房地产业务甚至一度超过了其第一大主业“市场经营”,成为所有业务板块中的“领头羊”。

借此契机,小商品城也在2017年完成了营收破百亿元的突破。相关数据显示,2015~2017年,小商品城营业收入分别为56.98亿元、70.38亿元、100.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88亿元、10.6亿元、14.59亿元。

但进入2018年,房地产业务遭遇滑铁卢。据《小商品城2019年度第五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等文件,2016~2018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分别为34.57亿元、67.18亿元、6.26亿元,占比主营业务分别为52.36%、70.23%、19.76%。

对此,小商品城方面直言,2018年起,公司在建项目均进入收尾阶段,无新开盘项目,导致年度销售减少。此外,公司房地产业务即将面临“无米之炊”。据了解,公司目前土地储备仅有3块,2019年仅拿地1块,暂时还无新的拿地计划。

抵押贷款比降低

房地产业务的大幅缩水,也直接导致小商品城业绩的断崖式下滑。而现如今的主业——市场经营,虽重夺营收半壁江山,但相比公司往日的辉煌,其整体业绩颓势却日益显露。

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其市场经营收入分别为20.82亿元、21.03亿元、15.7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0.78%、58.53%、50.73%。

但2018年小商品城仅实现营业收入35.94亿元,同比下降64.12%,净利润约10.83亿元,同比下降25.81%。进入2019年,骤降的趋势仍在继续:2019年上半年,小商品城营业收入18.04亿元,同比下降0.39%,净利润6.74亿元,同比下降44.5%;2019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99亿元,同比上升18.28%,但净利润10.22亿元,却同比下滑24.78%。

“一升一降”的背后,看得出小商品城在不断“挖潜”,但似乎收效有限。

“近年来人流量一直萎靡不振。”在国际商贸城二期做中低端日用陶瓷生意的刘志说,从2017年开始,他便深刻地感觉到小商品城的日渐冷清。但尽管如此,小商品城的租金仍每年上涨5%~10%,商户们笑称为“通货膨胀”。

而新世纪评级数据也显示,小商品城各市场单位租金大多确有上涨趋势。例如,2017~2018年,国际商贸城一区计划价平均租金分别为2343.86元/平方米·年、2755.3元/平方米·年,市场价平均租金分别为4040元/平方米·年、5163.13元/平方米·年。

但小商品城商铺总体租金收入却在下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租金合计为20.69亿元,但2018年却仅为14.86亿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金融一线的银行业对小商品城的商铺价值如何看待,则直接体现在“贷款比”上。

刘志告诉记者:“义乌的金融业就县级市而言比较发达,商户可以将商铺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但前些年一个商铺能贷款二三十万元,现在只有十几万元了,但有些银行和小商品城合作可以提供低息的贷款。”另一位商户老板谢强也表示:“这几年抵押商铺的贷款额度已经少了20%左右,平均每年减少5%。”

“跟以前相比,小商品城同一个店铺能贷款的额度肯定少了。”义乌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商铺使用权质押贷款首先要由小商品城出具一份价值评估报告,银行再划拨相应的贷款额度。“现在一般地段好的高档店铺,贷款额度比例能达到100%,中档大概70%,最少50%是能够保底的。”该负责人表示,“商铺价值是与其年成交额挂钩的,现在线上交易越来越普遍,商铺的成交额也年年往下走,价值也就逐渐降低了。”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9月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分别为52.34亿元、47.33亿元、51.63亿元、25.6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分别为41.37亿元、44.59亿元、38.56亿元、35.1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97亿元、2.74亿元、13.07亿元、-9.56亿元。小商品城方面表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各期波动较大,主要系公司一次性预收2~5年商铺使用费的经营模式及支付大额土地款的影响所致。

而随着步入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与小商户们共克时艰,其业绩又雪上加霜。据记者了解,由于今年“开市”比往年晚了半个多月,也正是为此,小商品城决定为小商户们减免半个月的租金,以示诚意。但小商品城董事长赵文阁依旧公开表示“担心海外疫情”。

“今年开市后明显感到客流量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每天也就有三五个客人吧。外商几乎很难看到。”顾超在国际商贸城5区主要做缝纫设备生意,他告诉记者,往常每个月订单大概200万元,外贸订单至少占据三分之一,但疫情发生至今还没接到任何外贸订单。记者从多位商户处了解到,类似情况并不鲜见。

谢强的文具厂在义乌当地也小有名气,店铺则设在国际商贸城3区,年后开张后到店的客户只有往年的不到一成。“小商品城的客流量就是我们生意的晴雨表。”

小商品城负责人表示,当下公司最核心的业务还是市场经营,主要收入来自于市场商铺的使用费,主营业务涉及到外贸不多,但因商户的很多产品是销往海外,对公司租金等会有一定的影响。新世纪评级也认为,作为小商品出口基地,小商品城商户经营状况易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所影响,从而影响小商品城的商位出租率和租金水平。

烧钱的“新战略”

虽然如此,但小商品城在2018年年报中,仍为自己勾勒出“数据+金融+贸易”新的发展战略,并试图“通过打造五星级旗舰市场,构建四大新兴业务板块,为小商品产业链和生态圈赋能,促进实体市场向全球中小微企业贸易服务平台转变,公司从市场管理者向商业运营商转变”,将打造大数据平台、“一站式”金控平台及全网供应链平台。但至今新的三大发展战略还尚未对公司形成有效的业绩支撑。

据记者了解,针对其“数据+金融+贸易”的新战略,小商品城此前分别成立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3.88亿元、2.01亿元。

在今年3月13日,小商品城公告又称,为加快公司进口贸易板块发展,拟对全资子公司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进出口有限公司增资5000万元。同日,为推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信息化建设,打造全场景数字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综合交易服务门户平台,小商品城拟设立全资子公司——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一方面是主业“式微”,另一方面是烧钱扩张的新战略,小商品城似乎更愿意走上“借新还旧”的模式,而与此同时,与之相伴的则是短期债务压力陡增。

据了解,小商品城截至目前仍有37期债券尚未完全兑付。而截至2019年9月末,仍有47.26亿元的银行贷款额度未用完,但其却发债8次,且以超短融等短债居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旧债。

小商品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频繁发债主要是财务上的考虑,以更低的成本拿到资金,公司的流动债务占比一直这样(较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稳定,现金流基本没什么风险。”

在中国邮政储蓄总行投资经理、高级经济师卜振兴看来,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商业银行虽然有额度,但是贷款的科目不一定符合融资用途;二是商业银行授信额度可能仅仅是授信敞口额度,还需要和期限、科目等相匹配;三是企业贷款一般会有附带存款、项目合作等附加条款,综合成本相对较高。

卜振兴还表示,近期债券市场发行利率较低,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成本较低,并且用途较为灵活。同时,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可以提高市场知名度。

财报显示,小商品城2016年~2018年及2019年9月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44亿元、-3.19亿元、-18.69亿元、-10.05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80亿元、13.93亿元、12.07亿元、34.20亿元。

不过风险也紧随而至。

据新世纪评级指出,2016~2018年及2019年3月末,公司流动债务分别为139.29亿元、95.21亿元、131.15亿元和164.05亿元,占负债总额比例分别为84.03%、77.31%、87.13%和89.25%。同时,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刚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且新增债务集中于短期,即期债务压力上升。

而小商品城2019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公司短期借款为41.2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2亿元,其他流动负债(超短融)39.98亿元。

但小商品城的货币资金为59.01亿元,其中还有29.09亿元属于受限资产。据悉,该笔资产作为定期存款、开立进口产业政府增信基金专户保证金、开具保函保证金及取得商品房按揭贷款的保证金。

也就是说,目前小商品城能够动用的货币资金不到30亿元,在未来半年内,其所需要清偿的债务合计高达83.42亿元,覆盖率仅35.86%。

“截至2019年9月末,小商品城短期流动性债务占比超过80%,资产负债率为59.09%,流动比率为1.14,速动比率为0.84,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小商品城确实具有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卜振兴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顾超、刘志、谢强均为化名)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