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危矣!
企业扩张能够抢占市场,但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隐患被放大。从2017年底开始,永辉实际就踏上了扩张的快车道,其中腾讯的参股更像是加速器。仅2018年,永辉增开门店就达到1275家,笑傲全行业。2019年,永辉也没有停下脚步,以平均两天开一家的速度狂奔。
永辉狂奔的不良后果很快就暴露出来,近日被法院列为执行人不过是冰山一角。年初至今,永辉超市食品安全抽签不合格就达十多次。前者是管理存在问题,后者是犯了行业大忌。
永辉现已尝到例如资金不足、人事内耗的后果,加上供应链还撑不起扩张速度,陷入多重危机。
扩张成瘾的永辉
2020年,永辉超市总裁李国表示扩张态势不改,目标开店150家。这表明永辉对扩张具有一种不可救药的偏爱。永辉从2018年开始做mini店,以蔬菜水果和水产肉类等生鲜品类为主,日用品为辅,追求“到家”。此后,永辉开始在全国内持续复制粘贴,数量已经超过500家。
但复制的前提是模式成熟,永辉却并不具备条件。永辉的门店扩张依靠的是租赁、收购、土地出让或产权转让等方式,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低。开的店越多,成本相应越大。经营期间,任何一点经营管理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危机全面爆发。此次被列入被执行人,不过是揭开了危机的一角。
扩张的永辉表面辉煌,但背后资金堪忧,现金流入不敷出。这次永辉被列为执行人源于房屋租赁纠纷,尽管很快被告解决,但是治标不治本。中金公司就曾预测mini店扩张会拖累永辉,未来亏损幅度将在2亿元左右。从实际营收情况来看,这一预测基本属实。
2019年前三季度,永辉营收635.43亿元,但现金流净额增长率为-4.55%。永辉超市总裁李国也不得不承认mini店模式仍在探索当中,只是“部分实现了盈利”。李国的话并不是谦虚,永辉开店的边际效应递减,负效应在递加。根据官网数据显示,永辉已经悄悄关店近350家。
资金的困窘成为要压倒永辉的最后一根稻草。扩张带来的成本递增,以及经营管理上的失误,让永辉不仅悄悄关店,还因资金问题埋伏下人事冲突。2019年永辉原董事长张轩宁迫于资金压力,计划股权质押10亿元,但被上市公司董事会否决,最终只通过了质押9000多万。
▲永辉近期人事变动
张轩宁一直在力推永辉云创,但没有赚钱,反而吞噬了“永辉”的利润。2018年,永辉超市实现净利润14.8亿元,但有业内人士向亿欧透露永辉云创现每月亏损近1亿元。永辉超市所赚的钱刚够给永辉云创补贴,而其他开支就成为透支。然而,这对于永辉云创来说不过是海量需要里的杯水车薪。
张轩宁质押得来的3.7亿元,对于云创来说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融资。但市场不等人,永辉云创无奈之下就开始清仓乃至关店。去年,不少媒体报道合肥、厦门等地,永辉关掉了40多家门店。但即使这样,永辉2020年仍然没有主动摁下扩张的暂停键。永辉已经扩张成瘾。
滞后的供应链
永辉的扩张部分是想跟盒马生鲜等品牌进行卡位赛。盒马2020年也坚持扩张,放言开100家大店和50家mini小店。阿里系逼得腾讯系不敢放松,只能咬牙拼下去放狠话。这种情况之下,李国表示要开店150家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永辉2020年的扩张计划极不理智。
永辉在资金不足和人事冲突的情况下扩张,尽管入不抵出,但对争夺市场来说属于必须咬牙继续的事情。然而,供应链却开始掉链子,并不能支撑永辉继续扩张下去。永辉食品抽检不合格问题,就是供应链暴露出问题。供应链是行业成败关键,影响企业信誉,永辉犯了大忌。
利农集团CEO马承榕曾向36氪表示,零售渠道的主要竞争力分为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供应链资源,其中供应链目前最为重要。在跟开店速度的赛跑中,永辉的供应链优化跟不上脚步,于是供应链从优势变成短板。这是永辉在资金不足之后最大的危机。
永辉在供应链上采取的是前置仓模式,它的大型仓分为超市共用仓、前店后仓两类。过去,前置仓解决了高效履约问题,受到行业内不少人士的推崇。但因上游供需失衡问题,前置仓模式仍然还没有成熟。对永辉来说,广开店铺的后果就是单仓盈亏平衡点难把握,风险激增。
2020年因疫情问题,行业出现了火爆的势头。永辉为了更好的卡位,对不少店铺进行补贴刺激,投入进一步加大。但是,门店的流量仍然不稳定,需求高波动性让永辉再次吃到了扩张的苦头。更重要的是,永辉的供应链并不足以支撑它及时疏导存货,于是出现了“不合格”。
面对各地门店出现的需求高波动性,李国承诺加大投入以“保供稳价”,但很快就被打破。2月13日,安徽公布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时,永辉颍州万达店就因“变相提高价格”被通报。不仅如此,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等多地市场监管局连续通报永辉售卖产品不合格。
在供应链都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下,永辉仍然坚持扩张成为盲人骑马之举。连续爆出来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让永辉多次登上地方黑榜,信誉受到极大损害。再加上原有的问题,形势逆转,永辉由不想摁下暂停键变成被迫摁下“暂停键”。
人事与方向之争
从踏上扩张快车道开始,永辉的资金链条就变得紧绷,乃至入不敷出。资金的问题加上供应链的问题,给管理层层加码,让永辉频频出事。年初至今,永辉超市至少14次被曝抽检食品安全不合格。这一切的背后,是永辉因人事和方向之争形成了内耗。就此,可以追溯到2018年。
2018年,张轩宁看好线上新零售业务,即自己牵头创办的永辉云创,而张轩松看好线下传统连锁超市,即永辉云超,两人之间爆发理念冲突,进而升级为永辉的发展方向和人事冲突。其中,永辉云创三年累计亏损达到13.28亿元,持续亏损让张轩宁硬气不起来,被剥离出去。
永辉云创包含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和永辉生活到家卫星仓三大业态,一度堪与盒马生鲜并称业内双子星,但从去年开始接连关店。与此同时,永辉云超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前三季度仍下降了4.55%,同样元气大伤。因此,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内耗。
张轩宁与张轩松之争延续至今。3月6日,永辉创始人之一的张轩松担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3月30日,永辉原有的5名董事王津、彭耀佳、郑文宝等退出,其中监事赵彤文也同时退出。至此,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由分分合合,又走向了合合分分。
现阶段,永辉能不能摆脱内耗和扩张危机呢?这仍然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永辉被摁下暂停键后,至少不是快车到上奔跑了。只要不是在快车道上,那么事情就有转机,就可能涅槃重生。对永辉来说,最重要的是迎来了自己锻练内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