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创业的故事,6年估值750亿美元,估计超过
张一鸣:创业6年,估值750亿美元!人才不是核心竞争力,机制才是!
酷酷盼望2019-12-29 00:00
关注
01
背景
四年前,2015年11月,一位程序员出⾝的创始⼈在新浪微博上写下这样⼀句话:
像开发产品一样办公司
这位程序员就是字节跳动的掌门人张一鸣,他进一步解释道:“技术并不总能保证产品(公司)竞争力,但是好团队可以。”
“核心竞争力直接来说是我们的产品,产品背后是我们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背后是我们的团队和文化。”这是张一鸣在清华经管学院与钱颖一教授对话时给出的答案。
在他看来,互联网技术并非垄断或者绝密,市场壁垒也是脆弱的。
“在我看来,创业其实同时在做两个产品,一个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另外一个就是公司,而CEO是公司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
这绝非一个好做的产品。伴随飞速增长的不仅是流量、收入与估值,还包括执行团队规模:如今已近5万人的队伍。大量公司会在团队快速扩张时,遭遇文化稀释和管理困局。
怎么让一个组织,而不仅仅是一款产品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尤其是在这个组织飞速变大之时?本文试着给大家些许答案。
02
信息通畅是底层逻辑
在BD,想知道CEO在忙什么太容易了:任何员工在内网IM上可以直接看到他的OKR是什么。更准确地,任何员工可以看到任何同事的OKR,以及基本信息、汇报关系。“能看到一个人的工作计划,意味着你知道TA这两个月的主要精力会放在哪些事情上,一目了然。”
头条的管理架构
字节跳动没有CFO、CMO或CTO,14名高管直接向CEO张一鸣汇报,涵盖公司所有职能,“为此,张一鸣先生表示,感觉自己太多的时间用在与团队主管开会上。”扁平化的管理下,普通基层员工到“王座”之间的汇报关系只有3到4级,全公司共用技术、国际化、商业化、审核及销售团队。
在每两个月的“CEO面对面”、部门业务沟通双月会上,张一鸣会公开讲自己的OKR进度。“他会给自己过去两个月的OKR逐项打分,没做好的地方都会直接告诉大家,对哪项业务不满意也会直言不讳,从不遮遮掩掩。” 张一鸣会对公司的重要决策、战略方向、甚至遇到的危机作出梳理和解释。
Bytedance内部推崇“直入主题的提问、回答”。一名员工在双月会上发表了激烈的意见,直指管理层和张一鸣对业务不重视不关心。大家讨论是否要把会议纪要按“原文”直接发出去,张一鸣也在现场,最终同意了原封不动发给了部门全体员工。
这家公司内部提倡“不要包装结果,不要向上管理、投leader所好”;鼓励群聊不要单聊;文化价值观中的核心一条是“坦城清晰”,底层逻辑就是追求信息的高效流动。
甚至,作为普通员工,就能看到的所有头条系的产品数据——只要向你的直属Leader申请即可,无需更高层批准。
字节跳动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在预设“人性本善”基础之上。在其内网有一个叫头条圈(也叫字节圈),员工称 ByteDancer。头条圈是ByteDancer最活跃的地方。每天1千多条消息,5万多个帖子,30多万个点赞数,近20万条评论回复……是它上线以来拿到的成绩。全球230多个办公室之间可以同时跨时区、跨地域沟通。
员工们经常在里面‘吵架’。人们各种聊,吐槽工作、说八卦、侃职业生涯、教新人职场道理,“急眼了还各种讲大道理”……要是找到兴趣相同的人,还会建群唠嗑。
字节跳动内部鲜少把员工的吐槽看成无理取闹。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它确实在“发布—反馈”机制中做到了信息多线流通,但他们内部更愿意把这一逻辑上升到践行公司价值观上——“ego小但格局大”。“ego小但格局大”并非字节跳动原创,但字节跳动把它用到了极致状态。
在字节跳动全球30多个国家的办公室墙上都挂着同一组海报,其中一张海报的内容就叫“ego creates blind spots 自负制造盲点”。
它脱胎于谷歌文化,ego代表自我,knowledge是知识,自我越小,知识越多,格局才越大。简单来说就是,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别搞办公室政治,多花点心思在能力提升和业务拓展上。
03
预设信任产生放权文化
字节跳动需要这样的文化作为底层土壤,去培育一大批怀揣拥趸之心的员工野蛮生长。字节跳动正在用这一方法论培养谷歌推崇的“创意精英”人才——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和激情,既能保持谦逊态度,愿意在事实面前改变自己的观点,又能坚持自己独有的人格自由。但这帮人并非是不着尘埃的“怪物”,他们会发泄情绪,也会给出犀利的建议。想知道他们的行踪?可以去飞书查。
“工作中涉及合作的时候,尤其是跨部门合作的时候,个人理解有两个原则可以遵守。”一个员工在头条圈匿名“倒苦水”。
第一点,“(Full context)给出足够多的上下文,让对方明白系统是如何work的,从而能够根据上下文自己分析具体问题。”
第二点,“(Full control)给出一份明确的文档,尽可能多的包涵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方只需要顾着文档做,能够基本解决问题。”
图片来自公众号“字节范儿”
他给出建议的原因是,他对接某个业务部门,涉及到多个系统,每个系统的对接人“都只是做好了自己手里的工作,需要反复向对方确认细节”,很消耗成本。他希望对方能给出一个全语境的信息,不要让他去“猜”。“无意指摘某个同学,大家都对接很多事情,业务都很忙。但是希望每个人除了做好自己手头工作,能主动获取更多context。”他说,“这样不仅能显著提高大家的效率,对个人成长帮助也很多。”
Context—not Control
对此,字节跳动高层有过思考。公司变大后,Control 容易导致部门间不配合,部门冗余,专业度变差,效率低下,与 Day1(每天都要像创业第一天那样运营公司)理念相悖。不仅如此,还可能让决策层陷入理性自负状态,在战略上带来问题,因追求控制感而导致企业反应迟钝。相反,Context 强调集体智慧,能让充分的外部信息输入到决策层内部,做出最终决策,把指令传递给执行层,快速落实,遇到项目需求,不需要层层报批。
在飞书里找到能够帮忙解决问题的人直接沟通就行,不用那个人的领导批准。”他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刚到这家公司时,这种工作机制让他感到倍感不适,以前跨部门合作都需要两个部门领导批准核对才能开展工作,现在怎么自己拥有那么大的权力了?
放权文化其实是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促成的一个信任产物。它会帮助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出各种尝试。在推崇谷歌文化的公司里,只有成熟坦诚的职场人才能拥有这一“特权”,他们通常在扁平的沟通渠道交流,笃信“事实大于真实”原则。
04
招厉害的人,让信息更高效
字节跳动招人的原则,是找到最合适的人,学历、相关经历、title不那么重要。但世界范围内重点高校学历背景的员工,在公司内部一抓一大把。实际上,他们想招一群拥有超强学习能力、视野开阔、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一起打天下。这种人也许暂时做不到最好,但张一鸣希望他要一直保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心态。这一判断来自“我相信你是愿意去改变的”,他会预设对方向善。人性是一种趋向,是开放的、动态的,是等待被实现的潜能。
这种善不是公益善,而是要带有个人效率价值的善,也就是说,你得为这家公司创造某种助推公司前进的价值。如果不行,你很可能会被替换掉,即便你是业界大佬也没用,在效率面前,资历很可能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一位曾出自某大厂地方业务线的重要角色,在字节跳动一重要业务线做高管,工作了小半年,由于个人节奏比较佛系与字节跳动不符,被直接辞退。这些年,字节跳动采取“购并招”方式笼络人才,横向延伸了自己的业务,也横向选择了资本收购的集权模式。这招曾被 Facebook 运用得炉火纯青。
2013年,瞄准“屌丝用户”的读图应用“图吧”诞生,但很快,创始人张楠携带“图吧”进入张一鸣麾下,负责内涵段子,现任抖音总裁。2017年今日头条入股石墨文档,它与飞书很像,一年后,被全资收购,两个重庆小伙也成了 ByteDancer。
同年,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海外短视频 musical.ly 平台进行收购,二把手朱俊进入字节系。字节跳动在2018年完成对Faceu(脸萌)的收购案,明星创始人郭列加入字节跳动。2019年全资收购效率工具“幕布”,创始人任王旭继续担任CEO,负责“幕布”业务;同年完成对游戏公司上海墨鹍和英国音乐 AI 初创公司 Jukedeck 的收购,深度布局游戏研发和音乐版权领域。
这些公司不算老成,创始人们年轻,但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市场代表作品。他们往往要比一般人不拘泥于现状,更具创业精神,也更加独立和叛逆。这对于一家处于急速奔跑的创业公司来说,无异于天降英才,用外部资源填补自己的短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厉害的人却很难屈服于某一个人,不少创业公司被收购后,创始人都转身进入投资圈,另开门路。如果还留在原来公司,他们通常会被某个人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进入一家公司,在机制文化和情感牵绊的双重因素叠加之下,高效运转。
张一鸣还很擅长用“邀请制”给字节跳动输血,掌管字节跳动商业体系的张利东、技术副总裁杨震原、负责国际化业务的柳甄……包括前央视主播、现任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他和张一鸣见了三面后,觉得这个人靠谱,可信赖,也受邀加入字节跳动。现在,这里透明高效的信息环境让他啧啧称赞。
很多字节跳动离职员工,至今都把字节跳动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归结于“内部信息创造价值”。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功劳,它好像在说,你看,不是人在管理,而是某种环境文化在指导人们的行为举止。
此外,Context原则还衍生出了同步协作行为,在飞书协同文档中,大家可以一起编辑文档、一起开设两百多个兴趣生活学习群,实现“everyone on the same page”。但在遇到紧急事件、重点项目、创新业务、新部门早期等情况时,字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