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概股回归或成中长期趋势 A股核心资产池有望扩

本报记者 张敏

近日,京东、百度等中概股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一时间,中概股回归潮引发关注。

针对市场传闻,《证券日报》记者向京东、百度求证此事,公司给予的回复均是不予置评。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暂无考虑回归港股等计划。此外,记者还向多家在美上市的公司进行了询问,但针对此事,均表示特殊时期不愿意回复。

对于多家中概股的回潮,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概股回归港股/A股的概率大幅提升,或成为中长期发展趋势。

“中概股回归短期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不会冲击A股市场的稳定,且中概股回归本身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国内也会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从中长期看,中概股回归有利于丰富A股投资品种,推动A股市场成熟发展,让更多投资者共享创新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红利。”伍超明向本报记者表示。

多重因素致使中概股回流

伍超明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5月24日,国内所有中概股市值为1.78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全部A股总市值的20%。其中,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市值占比达93%,前十大中概股市值占比为69.4%。分行业看,中概股主要分布于可选消费、能源、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四大行业,其市值占比分别为49%、17%、11%和10%。

伍超明认为,多重因素导致中概股回流。

“首先,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多家明星中概股接连遭遇海外机构发布做空报告,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已出现信任危机,中概股估值面临较大冲击。”伍超明向记者表示,其次,美国监管机构已开始收紧海外企业上市标准,如日前,纳斯达克向SEC提请了关于修订上市规则的提议,美国参议院也通过《外国公司承担责任法案》,对于众多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来说,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更高的成本,甚至存在退市风险。

在伍超明看来,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步伐明显提速,增强了A股市场的包容性,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了绝佳条件和环境。

4月30日,证监会公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调整了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在境内股票市场上市的市值要求,以助力符合要求的海外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

“此外国内试点创业板注册制等系列改革举措,均为众多优质创新型企业回归A股和港股营造了良好机遇。”伍超明认为。

回流潮起

“受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但过去由于受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影响,部分未盈利、同股不同权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广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

以同一赛道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1药网相比,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站上了风口,阿里健康年内股价翻倍,总市值超2400亿港元,平安好医生年内涨幅超70%,总市值超千亿元。而在美股上市的1药网今年以来股价并未出现同步大幅上涨,其目前总市值约5.84亿美元。

针对一些公司赴港上市、私有化退市等,1药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想法,还是聚焦在公司核心业务和竞争力上,这个行业正在逐步被资本市场认可,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公司的价值也会得到体现。”

“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广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

据媒体报道,5月25日,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及国际股票资本市场主管宋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已有中概股查询有关回港第二上市的有关事宜,预料今年下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转趋活跃。他认为,中概股回归香港作第二上市并非必然,但他预计,未来3至5年内最多约有50至60家中概股赴港上市。

“当前新兴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部分新兴行业龙头目前均在海外上市,中概股回归潮下有望扩容国内市场的核心资产池,丰富大中华在岸市场的行业结构。另一方面,对相关行业和公司业务更加熟悉的在岸投资者亦更加有助于公司内在价值的发现,进而利好相关公司和行业的整体流动性和估值水平。”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介绍。

(编辑 张伟 )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