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1

先秦时,我国便已出现了“地摊”这种古老的货品交易方式。

要摆摊,就得有个市镇,夏朝已出现了城邑,随之便有了商品贸易。

如,《诗经》有言:“南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而“地摊”一词产生较晚,在清代刘鹗《老残游记》才出现:“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2

商朝时,城市和都邑里已出现了专门的商品交易场所——肆。

彼时,在市肆里人们多是以物易物,各取所需,而非货币交易。

《孟子》如是载:“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

于是,后世多把生意人称为商人、商贾、商旅等。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3

如今,年轻人晚上多喜欢到夜市去喝点啤酒,撸撸串…

你绝对想不到,夜市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

还有早市,《周礼·司市》:“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此夕市,即为夜市,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这摊摆的好热闹呀。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4

根据《周礼·司徒》明文规定:“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

此“胥”为“城管”,其工作条例为,“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袭其不正者。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

此“度”,亦称“殳”,古时一种刑杖,多为木板或竹板,类似今天的警棍。

在市肆中,若“城管”发现谁敢占道经营、乱摆摊点,就等着棒子炖肉吧,嘿嘿…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5

姜子牙曾做过屠夫,卖过酒水,以聊补无米之炊,实为小摊贩最早的网红。

此一说法,绝非扯淡,有史为证:

如,《战国策·秦五》有言:“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又如,《尉缭子》云:“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6

秦国,为鲸吞六国充实兵员,曾实行抑商政策。

据《史记》记载:“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

秦王嬴政更是将大批商人及其后人充军,派他们上战场为自己卖命。

众所周知,秦相国吕不韦是商贾出身,还有“五羖大夫”百里奚举于市,可见地摊经济实难禁绝。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7

汉朝初年,尤其是文景之治之时,商业管制逐渐松绑,地摊经济也日渐活跃。

如,晁错《论贵粟疏》云:“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司马迁《货殖列传》也说:“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

可见,这些小商贩虽社会地位低下,却多是腰缠万贯的人民币玩家。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8

到汉武帝时,由于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实行盐、铁、酒等专卖,对商人实行高税收。

《汉书·食货志下》:“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贩贾人坐肆……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

彼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已成千古流传的一段爱情佳话。

而富家小姐卓文君也当垆卖酒,又何尝不是其时地摊业盛行的一个有力佐证。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09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你看,大汉皇叔刘备就是从摆地摊卖鞋与席子起家,一路逆袭,做到蜀汉集团CEO。

食为天,啥身份呀,啥脸面呀,只有吃饱肚子才能干革命。

何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从来不问出处。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10

唐时实行坊市制度,设东西二市,规范了工商业活动的场所,从此摆摊便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

据《长安志》记载,“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奇珍,皆所积集。”

会昌三年(843年)6月,一场大火烧掉了东市一部分,便毁门市4000余家,可见东市的兴盛。

不止长安,当时乡村的集市贸易也普遍发展,地摊经济全面铺开。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11

《旧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

为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唐朝设置“监市”,跟城管差不多,归属官府,负责管理市场秩序。

同时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

若要开店摆摊,要离政府办公楼远一点,否则城管兄会找你麻烦的。

12

可惜的是,大唐的繁华,终被“安史之乱”的蹄蹂躏,已成昨日之黄花。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便是鲜明的写照: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瞧,这卖炭的小贩生活有多难。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13

宋时,一切弛放,任令通商,惠商、恤商措施得力,地摊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管窥东京汴梁的繁荣景象。

而宋李嵩的《货郎图》,则反映了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深受百姓欢迎。

连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也题诗一首,为其点赞喝彩。


地摊文化冷知识15则

14

小说《水浒传》在内容上,以北宋末年梁山108条好汉的故事为蓝本。

书中,施耐庵把勾栏瓦肆、贩夫走卒等地摊文化写得淋漓尽致。

不过,你可别被施耐庵忽悠了。

因作者深受时代影响,小说的市井文化多有明代痕迹。


15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对小摊贩的管理很松,甚至不对小摊贩收税。

为了吸引顾客,小摊贩都开发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吆喝声。

如,那久违的叫卖声:“磨剪子嘞,戗菜刀!

最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竟默许小贩们把摊子摆进各大衙门,不知官员们听着芝麻糊的叫卖声还咋办公…


素材来源:

1.《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2.公众号:古人是如何管理市场?

3.司马迁《史记》

4.班固《汉书》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