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券商IPO承销收入同比骤增84% 前十榜单“大洗牌”
今年以来,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可谓是“盆满钵满”,主要是科创板开板带来的改革红利。
截至11月28日,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实现“大丰收”,已有92.76亿元“入袋”,比去年同期的50.35亿元骤增84.24%。在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收入还呈现出参与券商数量有所增长、首发收入排名变动显著的新特点。
新变化的背后是证券公司发展方向的转变。国信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动我国证券公司从‘通道类中介’向‘专业型投行’转型,使证券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增强专业服务水平,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向“专业型投行”转型成券业共识
今年以来,在监管部门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升的背景下,IPO审核过会率逐渐提升,加之科创板上市红利,年内券商投行首发承销收入明显增长。
从整体收入情况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已达92.7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0.35亿元骤增84.24%。这其中一部分收入来自科创板增量业务。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券商共有39.12亿元的科创板承销保荐收入“入袋”。这部分增量为今年券商投行业务“盆满钵满”的收入状态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如果将科创板增量业务收入剔除,年内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收入仍然是增长状态,同比微增6.53%。
不难看到,与去年的“寒冬”相比,券商投行业务的回暖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国信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王剑昨日发表最新观点认为:“2020年,证券公司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动我国证券公司从 ‘通道类中介’向 ‘专业型投行’转型,将使证券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增强专业服务水平,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整体业务回暖带来的这份“大丰收”花落谁家了?《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前11个月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中,92家拥有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里仅有48家券商有IPO承销费“入袋”,另外44家券商的IPO承销仍“颗粒无收”。
不过,相较前两年IPO承销业务情况来看,今年参与到IPO承销业务的券商数量实则增长。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与近几年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证券行业加速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和“投行为王”发展方向息息相关。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而全”的龙头券商之外,“小而精”的特色券商也在大力发展承销与保荐业务。”
首发上市保荐业务的市场份额也有所变化。尽管近几年头部券商马太效应明显,但与去年相比,今年年内前十券商揽入的承销费占比已从66.1%微降到62.46%。证券公司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从“通道类中介”向“专业型投行”转型已然成为券业共识。
券商首发收入排名“大洗牌” 中信证券独占13%市场份额
年底将至,前11个月券商IPO承销收入排行榜也已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今年前11个月有1家券商的承销保荐收入已经突破1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2.77%,为中信证券。
今年前11个月,中信证券力压其他券商,以11.85亿元位居首位。去年同期夺冠的中金公司则退至第三名,承销收入为7.51亿元。去年同期,中金公司因拿下3.4亿元工业富联IPO项目,以合计7.26亿元承销收入位居前11月承销收入榜首,远超多家保荐业务实力强劲的券商。今年中金公司将科创板业务划入重心业务范围,成功助力6家科创板项目上市,业绩得到保持。
中信建投证券则以抢眼的科创板项目保荐优势跻身榜眼之位,揽入7.85亿元,占市场份额8.5%。
此外,主承销收入位居前十的依次还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东兴证券和安信证券,分别实现承销收入5.6亿元、5.38亿元、4.72亿元、3.98亿元、3.97亿元、3.95亿元和3.13亿元,位列第4名至第10名。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东兴证券和安信证券均为新进前十券商,尤其是东兴证券,承销保荐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124万元骤增至3.95亿元,同比增670%。共计承销了7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科创板项目,而去年同期仅有一个项目承销收入“入袋”。券商首发保荐收入排名实现“大洗牌”。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监管对IPO市场的态度“严”字当头,这是对券商投行业务的一次考验,即便是有着天然竞争优势的大投行,也无法避免这场愈演愈烈的承销业务争夺战。而审时度势、锚定目标的特色券商也能在这场“投行为王”的争夺战中突入重围,有望以“特色为王”在投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