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是否去中国化 德媒 :推倒中国世界工厂很
沃顿商学院运营、信息与决策教授莫里斯·科恩(Morris Cohen)通过德国之声指出,他不认为中国大陆作为制造业主要供应商的地位会改变。也许在某些行业会有变化,但总体而言,不会出现结构性改变。他补充道,要把制造业撤回美国不会发生。
报道说,大陆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在于西方企业于过去20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进军大陆所演变的结果。如今,中国大陆的GDP占全球比重近20%,这跟外企在中国大陆投资不无关系。
德国之声提到,这次疫情使得中国大陆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显而易见。比如作为关键制造中心的湖北省封城后,汽车制造商如现代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等因无法从大陆获得零件,被迫暂时停产。
也因为体认到供应链的问题,报道指出企业可能将生产线迁出中国大陆,并转移到越南、菲律宾等地。不过有专家指出,即使企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找到供货商,这些公司也将继续留在大陆这块巨大的市场并占有一席,它们称此为“中国+1”战略。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其他国家可能在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和原材料方面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难以替代中国大陆的位置。
虽然从制造业来看,要将生产链迁移出中国大陆有其难度。但德国之声认为,“制药行业”会出现改变,因为疫情而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口罩和呼吸机等重要药品和医疗设备上对中国大陆过度依赖。
在全球药品供应链中发挥关键角色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大陆与印度。全球制造抗生素所需的活性药物成分约80%-90%仰赖大陆生产,而印度则是在全球仿制药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科恩教授表示,若医疗物资的唯一供应来源产生问题便会有大麻烦。因此,他认为制药公司会迅速作出反应,因为生产中断需承受巨大风险,而且转移生产并非那么困难,至少比钢铁厂与汽车厂的搬迁容易。
综合德国之声的报道,中国大陆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与份量与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时不同,不过,疫情确实也会促使企业在供应链上进行调整,比如增加库存、寻找替代供应商,像离本土更近的国家,利用数据和技术更好地跟踪供应商和客户,以此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另外,投资方也会给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企业确保供应链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