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首善的“裸捐”之谜:儿子弱于我,留钱做
2010年,“玻璃大王”曹德旺捐出3亿股福耀玻璃股权,创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高达35.5亿的市值,让曹德旺从此有了“首善”之名。
同一年,88岁的余彭年立下“裸捐”遗嘱,表示死后要把所有财产一分不留地捐给自己创立的慈善基金会。
就在立下遗嘱5年之后,余彭年在深圳与世长辞,经过专业机构评估,其名下财产总值超过100亿,按照他的遗愿,即将划入慈善基金会。
这100亿只要入了基金会,就与子孙们没有关系了,不能继承、不能赠予、不能取回,只能用于公益慈善。
但就在此时,二儿子彭亚凡站了出来,对遗嘱提出了质疑,要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由此引发了一桩百亿遗产归属权之争。
不过,人们更感兴趣的,还不是争夺的结果,而是余彭年的传奇,在注重“传宗接代”的中国,他为什么要“裸捐”?
如果细数每年胡润慈善榜上的头部富豪,你会发现,往往捐得多的,出身都挺贫寒,就像许家印、曹德旺等,余彭年也一样。
余彭年本名彭立珊,192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蓝田镇,父亲虽然经商多年攒下了一些家财,但一场洪水冲走了家园,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多亏乡邻的帮助,一家人才重新建起家园。
父亲感激乡亲们的恩情,于是一直在余彭年耳边念叨,以后长大有出息了,千万不能忘记家乡父老,而这句话,从小就印在了余彭年的心里。
解放后,余彭年决定到上海去闯一闯,想的自然是干出一番事业,光耀门楣,同时也能为家乡做几件好事,以报当年之恩。
闯荡上海滩并不容易,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挣的也就是辛苦钱,能养活自就不错了,何谈衣锦还乡。
一直熬到1958年,余彭年扳指头一算,到上海已经快10年了,继续闯下去是前途未卜,回家乡则自觉脸上无光,正巧遇到了一个去香港的机会,余彭年心一横就跟着去了。
余彭年这名字,也就是到了香港后改的。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余彭年36岁,在上海早已结婚生子,因为他去香港的路子不正,自然无法带着妻儿,于是交代妻子带着儿子回湖南老家,自己在那边站稳脚跟后就把她们都接过去。
而余彭年这一去就是近30年,直到80年代,余彭年回到湖南老家找到了自己妻儿的时候,孙子都已经10多岁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初到香港的余彭年,比在上海艰难得多,语言不通,唯一能干的活就是在工地上搬砖,因为那只需要力气,不需要沟通交流。
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两年多,很多和他一起进工地的都因为坚持不住走了,只有余彭年留了下来,不但被提拔为工头,还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
1960年,一个台湾地产老板看中了余彭年的踏实、肯干,把他带到了台湾,出资让他经营房地产,而挣得的利润则一人一半。
余彭年从没提起过这个台湾老板是谁,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话:
“遇到贵人,命运得到巨大改变”。
但在说这句话时,余彭年眼眶湿润,可以看得出他那份深深地感恩之情。
也正是靠着贵人提携,余彭年在台湾干了几年的房地产,不但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后来自己独自跨入商海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1967年,余彭年回到香港,眼看港股正涨得火热,就把所有钱都投了进去,结果是遇到了股灾,亏了2000万港币后割肉退出。
这次教训让余彭年认识到快钱不好挣,又把目光瞄准了香港房地产。
彼时香港房地产界已有几大势力,霍英东、廖宝珊、李嘉诚等已开始崭露头角,而余彭年没有背景、资金也不多,只能炒炒楼花。
同时,余彭年还专门投资冷门房产,也就是当时别人都看不上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购买价便宜。
余彭年有两个比较成功的冷门房产经典案例,一是李小龙的房子,二是一个贵妇的房子,都是在房主死后买下的。
香港人信风水,认为房主的死跟居住地的风水有关,也就没有人愿意买这样的“凶宅”,而余彭年不信邪,70年代初分别花100万、250万买下了这两套豪宅。
既然卖不出好价钱,就索性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然后租给不信风水的外国人居住,一晃眼到了90年代,余彭年再问起这两套房子时,已升值到1.5亿港元。
就是通过类似的房产投资,余彭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香港也攒下了不少物业资产,为他后来在大陆大行慈善奠定了基础。
80年代中期,60多岁的余彭年终于得以衣锦还乡,他发现湖南老家竟然还是那么穷,于是开始捐钱,医疗、教育、基础建设、赈灾,慢慢履行着儿时的报恩承诺。
自从开始在大陆做慈善后,余彭年的心境一直在变化,而他读了林则徐的传记后,林则徐说的一句话,从此在其心挥散不去。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而余彭年也开始常在捐款后的公众场合以此自勉:
“儿子强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的是,余彭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为疾病走得比他还走,二儿子彭亚凡80年代才到了香港,应该说,他对于两个儿子是有亏欠的。
但这份亏欠也没能改变他对于慈善的决心,在他看来,儿孙们有房住、有车开、有工作干,再给他们更多的钱,就是害了他们了。
这可能是余彭年“裸捐”想法的初步形成阶段。
所以在2000年,余彭年投资20亿建成的深圳彭年酒店开业的时候,余彭年就公开表示,酒店的所有纯利润收益全部用于慈善。
而2001年,余彭年因为患上白内障,一度失明,后来经过治疗重获光明后,则坚定了其“裸捐”的决心。
2010年,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举行慈善晚宴劝中国企业家们捐款时,余彭年握着巴菲特的手说:
“感谢邀请,不过,我已经裸捐过了”。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
二儿子彭亚凡为何反对裸捐,外界不得而知,但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
余彭年的长孙彭志兵由于大学毕业后就跟着爷爷做慈善,对于老人的“裸捐”意愿是深刻理解的。
于是彭志兵与叔叔彭亚凡协商半年无果后,就把叔叔告上了法庭,要求法庭裁决余彭年遗嘱的有效性。
这其中双方的对决没有太多的细节流出,但就在余彭年周年祭的那一天,长孙彭志兵、二儿子彭亚凡都一起出现在了老人的墓前。
他们和解了,叔叔彭亚凡已向法庭提交了不抗辩书,放弃争产,坚决支持父亲的“裸捐”遗愿。
于是,“百亿遗产案”尘埃落定,余彭年得以兑现了“裸捐”的承诺,也被业内公认为“中国裸捐第一人”。
至今余彭年已经去世6年了,而余彭年慈善基金会仍然活跃着,每年都在捐钱,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的“彭年光明行动计划”,至今执行了17年,已经让全国50多万白内障患者免费重获光明。
在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还有教育、基建、防疫赈灾等一个个2020年的慈善之举,都是余彭年精神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