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中苏往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就始终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最重要参考,从情比坚金的蜜月到势不两立的对抗,再到沧海桑田后的缓和,苏联深深影响了新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相比之下,在超级大国苏联眼中,中国的地位反而显得“无足轻重”。

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切都变了。

事实上以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为标志,中苏关系就已经实现了正常化。因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牵线搭桥,戈尔巴乔夫获知了中国对中苏关系正常化提出的三个前提条件,即:

减少中苏边境苏军至1964年前的水平;

从蒙古撤出军事力量;

要求越南撤出柬埔寨。

所以戈尔巴乔夫对此作出了较为积极的回应,比如从1987年1月开始从蒙古分批撤军,1989年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而且在边界谈判问题上,戈尔巴乔夫也作出了妥协,不再坚持现状占据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几乎所有岛屿,而是同意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操作,赢得了中国的好感,为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时实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但是,横亘在中苏关系之间的最大症结,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国家地位的不平等”。

从1949年以来,不管新中国如何取得一日千里的成就,也无论苏联在回光返照后步履蹒跚的尴尬现实,都改变不了苏联作为超级大国撑起世界一极,新中国实力虽强但难以与苏联分庭抗礼的局面。所以从一开始,中苏关系就是不平等的。

在急需苏联帮助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侵略,同时急需苏联援助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新中国在最大限度地争取平等,迫使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仍不得不接受“东北和新疆严禁第三国人员进入”、“中国新疆出口的矿砂只能卖给苏联”的强迫性条款,这让好不容易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怨声载道。

所以当新中国“不可思议”地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不可思议”地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后,摆脱苏联控制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而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除了有继续掌控新中国的野心,更有谋求缓和对西方关系的考量,于是中苏关系急转直下最终反目成仇。

由于中苏关系是同一种意识形态下两个国家、两个政党以及两方领导人之间的交往,所以当相互需要时,它们的关系会亲密到不分彼此,但当反目成仇,那么中苏也会成为彼此最深恶痛绝的宿敌。

而这种局面,并未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访华而彻底改变,本质上说,无论从蒙古还是从阿富汗撤军,都是苏联争霸力不从心的重要表现,目的不全是取悦中国。那么既然如此,新中国也就没有更多的理由投桃报李。

在静夜史看来,只要苏联还是超级大国,那么谋求平等与和平共处国际关系的我国就不可能和苏联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然后,1991年苏联解体。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中俄新生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动,宣告了美苏两极争霸时代的结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而作为主角的俄罗斯,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一直以来,“苏联”就是一个很矛盾的事务,根据革命导师列宁的设想,苏联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开端,随着红旗插遍全球,德意志苏维埃共和国、意大利苏维埃共和国等都会相继成立,而后和俄罗斯、乌克兰等加盟国一样平等加入苏联,未来的世界将只有苏联一个国家联盟。

但随着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芬兰革命的失败,让继任的斯大林意识到列宁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作为基层出身的干部,务实的斯大林选择优先打造俄罗斯,而后将俄罗斯作为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地和吸铁石,“吸附”更多的苏维埃政权。于是俄罗斯在苏联大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苏联也越来越成为大号的俄罗斯。

在这样的设定下,苏联解体等于俄罗斯失去了14个加盟国。对于俄罗斯而言,苏联解体不仅仅是14个加盟国、5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7000多万人口的损失,而是彻底失去东欧和中亚等战略要地,彻底从超级大国神坛跌落的惨烈局面,可以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已经是元气大伤。

而面对这样的俄罗斯,叶利钦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盲目听信西方的“休克疗法”,结果就是俄罗斯本就脆弱的经济彻底崩溃。随着西方资本的涌入,俄罗斯仅存的工业体系被破坏殆尽,只能靠出卖资源为生;随着财富大量外流,卢布通胀一日千里,俄罗斯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叶利钦支持率直线下滑。

为挽救统治,叶利钦在1996年第二次总统大选前与7大寡头达成了肮脏的政治交易,延续了政治生命。但问题是俄罗斯的内忧外患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军队连小小的车臣都搞不定,俄罗斯似乎一夜之间彻底沉沦。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叶利钦的摇摆

今天的很多国人,对普京大帝崇拜之至,对叶利钦则有诸多非议。事实上,中俄关系的改善,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

因为苏联的解体,中国和俄罗斯在事实上有了平等交往的前提,这是中俄关系不断升温的根本前提。

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这次访问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却准备了将近一年。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互相视为友好国家”,此举也大大消除了中俄双方的隔阂和误会,为接下来中俄关系的良好走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此时的叶利钦虽然声称将中俄关系视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但叶利钦的主要目标还是致力于融入西方。事实上直到普京上台,俄罗斯都没有放弃加入北约,建设一个从里斯本到海参崴的“大欧洲”的设想。

叶利钦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借助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力量的结果,正是西方国家不遗余力的支持,才给了叶利钦谷底反弹、挑战戈尔巴乔夫,最终彻底埋葬苏联的底气。

而因为和西方国家亲如兄弟的密切关系,叶利钦笃信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将会成为西方国家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忠实伙伴。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但叶利钦似乎忽略了最重要的时代背景,就像上钩的鱼不会再给诱饵一样,当苏联万劫不复,国家财富被洗劫一空,工业体系彻底残缺,叶利钦的利用价值也就一落千丈。

而因为俄罗斯即便经历了苏联解体,不再是超级大国,但依然是块头巨大的国家,必然不甘于屈居人下,所以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对俄罗斯这个外来户选择了丑拒。

虽然将俄罗斯纳入了G7集团,但关键问题依然将俄罗斯排除在外。

随着北约和欧盟的“东扩”,俄罗斯非但没能和西方国家打成一片,反而差点儿就打成了一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利钦最终选择将目光转向东方。

在俄罗斯不遗余力地拥抱西方的时代,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缓和,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远东的安全,所以两国在1994年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而因为苏联解体后,敌我矛盾也发生了剧烈变化,所以中美关系也急转直下,在海上威胁剑拔弩张的时刻,我国也需要北方的安宁,于是中俄两国关系不断深化。

从1996年4月叶利钦第2次访华并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开始,两国开始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虽然叶利钦很努力,但积重难返的俄罗斯始终半死不活,天怒人怨的叶利钦为了保全家族,选择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退位让贤,随后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普京的尴尬

相比于叶利钦,普京是不幸的,因为他接手的烂摊子,比苏联解体那会儿还要烂;但他同样也是幸运的,因为俄罗斯已经在谷底,从此只要努力就会上升。

普京比叶利钦更努力。

打赢第2次车臣战争树立了崇高威信后,克格勃出身的普京雷厉风行地干掉了七大寡头,虽然没有彻底铲除寡头势力,本质上只是寡头的更新迭代,但普京的雷霆手段,让行将崩溃的俄罗斯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曙光。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国际油价一路飙涨,靠出卖油气资源为生的俄罗斯迎来了长达10年的黄金时代。在赚得盆满钵满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也开始逐渐趋于强硬,在继承叶利钦衣钵继续深化对华关系的同时,俄罗斯在08年雷厉风行地夺回了南奥塞梯、在14年兵不血刃地夺回了克里米亚,在15年强势介入叙利亚危机。

而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普京也放弃了叶利钦时代与两座小岛换取俄日和解的尝试,对日态度再度强硬。

不过,10年的黄金时代并未转化成俄罗斯涅槃重生的蓬勃动力,相反,寡头政治的存在,使得普京一手缔造的“大总统、小政府、弱议会”制度难以成为俄罗斯东山再起的最终力量。相反,寡头政治导致的内部畸形,以及西方国家长久以来的围追堵截,让俄罗斯经济长期一蹶不振、徘徊不前甚至还有倒退。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俄终于平等的关系再度出现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俄罗斯作为昔日的超级大国,纵然没有恢复苏联荣光的梦想,但却依然有重回东欧、高加索、中亚和蒙古的欲望,尤其是高加索和中亚,是俄罗斯作为超级大国的两大基石。

但问题是,俄罗斯的经济长期半死不活,没有了苏联一般的恐怖实力,所以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义无反顾地踢开中亚五国和蒙古时,想卷土重来已经基本没有了可能。

比如蒙古,虽然没有和哈萨克一样迁都北方以邻为壑,却因为美日等域外国家的渗透,早已对俄罗斯这个昔日大哥爱答不理。

毕竟,能跟着掣肘中俄的“东风”吃香喝辣,谁愿意继续和俄罗斯甘守清贫呢?

而我们作为俄罗斯最亲密的伙伴之一,虽然长期习惯性被轻视,但却早已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反超,比如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就是我国影响力大增的重要证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俄罗斯的“面子”,俄罗斯继续和印度打得火热,借着支持印度入常的理由让印度心甘情愿地掏钱。只不过,有着更大野心的莫迪似乎更愿意和西方国家保持一致。

至于租借越南金兰湾,越南早已和俄罗斯保持距离,而作为斯拉夫三兄弟之一的乌克兰早已乌烟瘴气,白罗斯也有移情别恋的迹象,俄罗斯能够依靠的,事实上只有一个国家。

但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和我国抱团取暖的选择,本质上是两国在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各取所需,因为领土问题等历史恩怨的存在以及国土安全的结构性固有矛盾,两国关系的牢固性,同样取决于国际环境的波谲云诡。

远亲不如近邻,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为何最终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