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朱民:投资未来 抓住“碳中和”和“数字化”机

“中国要保持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最关键就看制造业能不能走向高科技,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高科技制造业。”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说。

近日,“黄埔金融峰会”暨“影响力·中国”时代峰会2021在广州举行,朱民发表题为《投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潮与大浪》的主题演讲。

朱民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科技制造业上具有竞争力。

数据显示,大湾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2019年达到36%,较2010年的33.7%明显上升。

同时,在过去10年,大湾区吸引了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入。

近10年,大湾区人口呈现流入状态,但大湾区老龄化却下降了。数据显示,大湾区占全国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8.36%升至2019年的8.81%。同时,大湾区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比例却呈下降态势,从2010年的6.24%降至2019年的6.22%。

朱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将迎来两个最重要的长期变化:实现“碳中和”和“数字化”。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两大变化也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能够让大湾区从制造中心走向创新中心。

“‘碳中和’是整个中国经济基础的重构、整个制造业的重构、整个增长模式的根本变化。”朱民认为,“碳中和”不仅是能源部门的颠覆和革命,更是传统经济结构的再造,是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

2020年9月,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到2060年GDP翻两番,即4倍的时候,能源消耗几乎与今天保持同等水平,这意味着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4倍以上。如果要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核心是创新与科技。”朱民说。

据朱民介绍,2017年的一次能源结构显示,我国以煤为主,但到2050年,煤的比例只占很小份额,而太阳能电、风能、生物质能等占比将大幅上升。

同时,到2050年,能源消耗最大的产业都将大幅减少,其中工业将减少26%、汽车业减少27%、建筑业减少26%。

与“碳中和”相关的科技创新投资,有着巨大的机遇。按“全球把温度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一目标推算,2020年至2050年,中国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约占每年GDP的1.5%至2.0%。若以“控制全球升温幅度在1.5摄氏度之内“的目标估算,新增投资将达到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此外,朱民认为,未来应抓住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大潮。

朱民介绍,未来科技领域将出现三大趋势:经济驱动力将从传统的资源驱动走向数字驱动;社交距离会相当长时间存在,共享经济走向“无接触”经济;全球价值链从高度分工、全球合作,走向科技独立、自主创新。

朱民指出,国家战略全力以赴打造“科技高速公路”,让科技企业全力以赴支持科技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让城市、企业、行业、产业来享用科技高速公路的便利,实现数字化。

在这方面,朱民认为,短期内,新基建是最大的投资领域,涵盖七个重要领域: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朱民表示,新基建也是“云、管、端”的有机结合。“云”基建包括数字中心、服务器等领域;“管”基建包括5G基站、通讯卫星等;“端”基建则包括互联网、车联网等。

朱民认为,对大湾区来说,制造业加数据流是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大湾区有其特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中国要在世界上站稳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高科技制造业、创新,而碳中和和数字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长潮,这是一个40年的变化之潮。在这个过程里会不断出现大浪,而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是看到长潮,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长潮;第二是抓住这个大浪。”朱民说。

“谁能抓住大浪,谁将是未来的赢者。能不能抓住这个大浪,核心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以结构式的方式看未来,以变化和动态的方式看未来。”朱民说。

作者:庞华玮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