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一名中法混血老太,苦等中国初恋55年,83岁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袁迪宝与李丹妮,在课堂上一见钟情。当时的李丹妮,是浙大医学院的俄语老师,而袁迪宝则是她班上的俄语课代表。
在袁迪宝的眼中,李丹妮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父亲是中国的第一代钢琴家。而且她本人还精通英、法、俄、中四国语言,外语发声清脆动人,又“长着一双聪明的大眼睛”。而李丹妮眼中的袁迪宝,同样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二人在不知不觉中相恋,后来又因现实原因分手。袁迪宝回到家乡,在防疫站工作。李丹妮则和家人去了法国,并且从那之后,拒绝了所有人的追求,一直守着和袁迪宝这一段恋情。
直到五十年后两人再度相会时,李丹妮对袁迪宝说:从前我们两个人都很漂亮,现在我们很老了,但是彼此的眼神里面,还是有对方。
一、“即使我变成了乞丐,她还是会要我”最初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会让人联想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
同样是一个法国女人爱上了一个中国的小伙子,同样是男方有家庭,而两人的爱情也一直没有中断。尤其是那一句经典台词:比起你年轻时候的美貌,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不过,这个故事比《情人》里的故事显然要单纯得多。李丹妮对待爱情是坚贞、善良的,而袁迪宝也没有《情人》的男主角富有。他们的爱情之路,从始至终,并未掺入任何杂质。
另外,同样是分隔了几十年,同样是相爱了一辈子。李丹妮和袁迪宝,最后还是能结合在一起。所以这则故事,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传奇。
尤其是当84岁的袁迪宝举着李丹妮的照片比来比去,然后一脸嫌弃地说“她现在变成了一个老太婆了,假如不是真爱,才不会娶她”时,那个表情就更加让人想笑了。
袁迪宝和李丹妮两个人相识在1953年,而那时的李丹妮已经在浙江医学院当了三年的英语老师了。不过,因为学校工作调整,所以就把她调去教俄语。
李丹妮头一次上俄语课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一点点紧张的,所以她就一直盯着在窗边的袁迪宝看。而对方似乎能够听懂她的发音,每一次当她看过去的时候,他的眼神就会有“回应”。
后来,李丹妮就选了袁迪宝当她的课代表。于是,二人在课堂内交往的时间就变得多了。不知不觉中,两个人自荐就产生了感情。
李丹妮是出生在中国的混血儿,她的祖父是在泰国做金银首饰加工的华侨,父亲也出生在泰国。1919年,他的父亲留学到法国里昂求学,娶了一名法国女子为妻。
后来,他带着妻子回到中国,成了中国第一代钢琴家。1927年5月,李丹妮在北京出生。当时她的名字还叫李尘生,李丹妮的名字是后来才改的。
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李丹妮从小就很有语言天赋。但是由于“混血儿”的身份,她总是担心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她。而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袁迪宝可以和她平视交流。
那个时候,他们两人经常会在五六点放学以后,从断桥出发,然后经过白堤、孤山一带去看风景,最后再从里湖绕回来,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宝石山上的保俶塔。
两个人曾经在塔边,用手指着天上的金星,约定假如以后两人分离了,就把心里的话说给金星听,再由金星来替他们传达。
逛完了景点,当天快要黑的时候,二人依依不舍地回了家。有时遇上下雨,袁迪宝就替李丹妮叫黄包车。先把她送回家,然后再原路返回学校上晚自习。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到了1955年8月,学校调整的时候,袁迪宝所在的系要和成都华西医学院合并,所以他就必须得离开。
面对分离,袁迪宝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一些奇奇怪怪了。后来在李丹妮的连续追问之下,她才知道:原来他在老家的时候就已经成亲了。
二、83岁穿婚纱,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是在1953年,在袁迪宝入学的头两个星期。家中年长他十二岁的大姐作主,让他与自己的同事,一名医院的护士黄某结了婚。
大姐在家里说话是很有分量的,所以袁迪宝根本也没有想过要去反对。由于他要选择出外求学,女方就要求先结婚,而他也就同意了。
以前看关于苏轼的传记,在宋朝时期,四川眉山从前也有这样的风俗。可能是家人害怕孩子外出学习,心野了不想再回家。所以要求先成婚,然后再外出。
总之,袁迪宝事实上就是有妻室的人。刚开始他和李丹妮走得很近,虽然心动,但是估计觉得对方是“洋老师”,没往深处想。
时间久了,他就是再傻,也感觉得到她是爱他的,并且他自己明显也喜欢对方。可是要怎么开口呢?他不知道,于是就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院校合并。
李丹妮得知真相后,没有责怪袁迪宝,也没有要求他离婚。她思考了一个晚上,态度坚决地提出要和他分手。她对袁迪宝说: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上。
其实,李丹妮的母亲曾经也有过和她一样的遭遇。当年李丹妮的父亲李树化在与她母亲成亲之前,在广东梅山的乡下,也已经娶了一房妻室。
1956年,李丹妮的父亲在泰国工作的时候,就把原配也接到泰国一起居住,而李丹妮的母亲看起来也是默许了这件事情。
因为她母亲是天主教徒,不主张离婚。而她也和她的母亲一样,也是天主教徒。不过幸运的是,当时她还没有和袁迪宝有进一步的发展。她本来可以选择和别人结婚,可是她怎么也忘不掉袁迪宝。
从此,她一直拒绝别人的好意。慢慢地,她就把自己的青春荒废了。后来,当许多年轻学生看到她时,都不相信依她的条件,年轻时会没有人追求。
的确是这样,即使她已经83时,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长得很好的老妇人。五十多年来,她和父母生活在法国。虽然入了法国籍,但是她一直对别人说,自己是中国人。
为了能够与在中国的袁迪宝保持联系,她一直坚持学习中文。后来,她在大学当了一名中文教授,还成为了一个中国通。
并在80岁的时候,因为对中法教育作出的贡献,她得到了一枚“骑士勋章”。法国政府还专门为她出了一本传记,名字就叫《混血儿》。
李丹妮在1956年离开中国后,最初一直和袁迪宝互相通信。但是,后来通信在六十年代就突然中断了。原因是她收到匿名信,有人警告她,不许她给袁迪宝通信,否则会害了对方。
这件事情以后,袁迪宝等不到她的来信,弹劾又给她写了好几封信过去,结果全都石沉大海了。1994年,袁迪宝的妻子去世。袁迪宝心力憔悴,由一个长得很精神的帅老头,直接变成了邋里邋遢的“糟老头”。
而且他的左耳也渐渐失聪了,说话要靠助听器,走路也变得迟缓了。他的三媳妇打听到他和李丹妮的这一段往事,就鼓励他给对方再写信。
袁迪宝在想了两天以后,写出了五封内容一模一样的信。他在信中向李丹妮问安,并说愿天主保佑你得到幸福,看到信件请回复我。没想到,李丹妮还真的给他回信了!
李丹妮告诉袁迪宝,自己也患了“青光眼”,现在经常去教堂,将来打算在教堂度过余生。袁迪宝见到了信,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当即就写信给李凡妮说:我日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唱歌来舒缓心情。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过去,我们应当重生!
后来,袁迪宝就劝说李丹妮与自己再续前缘,这样她也就不用担心养老的问题,因为将来就由他的三个儿子与媳妇来替李丹妮养老。
2010年9月18日,李凡妮如约飞到了厦门。三天之后,这一对已经分别了半个多世纪的有情人,在当地的民政局登记结婚了。
结语现代的恋爱心理学总是在告诉我们,所谓的爱情,其实只是一种多巴胺的旺盛分泌。而它的味道,并不会比德芙巧克力好多少。
而且种种研究的数据也表明,人类的平均热恋时长不会超过四年。而当中50%的恋人,其实在第二年开始,就已经“变心”了。
不过,再多的实验数据,也完全无法解释袁迪宝和李丹妮的爱情,为什么可以维持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也许,只有最纯真的爱情,上天才会允许他们保持得那么长!
2017年10月,袁迪宝在厦门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