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政策刽子手,治安战专家冈村宁次,彭老总
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早是从东三省开始的,华北则是根据地和游击战的战场。而就是在华北战场,一个日军指挥官提出了后来无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光政策”,既然杀光、抢光、烧光,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然而,冈村宁次在战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审判,这背后确实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
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日本实质上已经侵略并占据了中国东北,日军专门扶持伪满洲国以控制中国东北区域。当时,在华北区域日军的主力为华北方面军,同时其扶持了华北治安军,也称皇协军,最为中国人熟知的名字是“伪军”。
冈村宁次的战略和战术能力很强,他是真正的中国通,以对华情报起家,最早在1915年就到中国搜集情报。日本军队里有个三人组,这3人后来被称为“三羽乌”——日语“三只乌鸦”之意(略同于汉语的“三杰”)。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皆是日本陆军中的骄子。在以训练严酷著称的日本军校中,永田铁山的毕业成绩是士官学校第4名、陆军大学第2名;小畑敏四郎的成绩为士官学校第5名,陆军大学第1名;冈村宁次则为士官学校第6名,在陆军大学则因成绩优异接受过大正天皇颁奖。
1940年8月20日晚,日寇在华北所有的重要交通线同时遭到猛烈袭击。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八路军于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击战。这次意义重大的军事行动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百团大战。
战役发起至12月5日的前3个半月,八路军即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攻克据点2993处,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挺)。整个战役,八路军至少作战2170余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同时,八路军也付出伤亡1.7万余人、中毒2万余人的代价。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人民武装累计一共扒了日伪军控制下的5000多公里长的铁路。其中在百团大战期间就破坏了470公里的正太铁路。我根据地兵工厂所使用的军工钢材,大多数是依靠扒铁路缴获的铁轨,紫铜则是靠割日军电话线炼制的。后来,割电话线甚至成了游击区民兵老百姓的赚钱进项。
最省力的一种扒铁路的方法,首先把一根铁轨的道钉起出拆除,然后用人力或畜力掀起一段铁轨,然后让一长段铁轨依靠自身重力自己掀翻,最后就把铁轨整个翻倒。随着根据地越来越牢固,八路军从一开始的炸铁路,后来都改成了扒铁路,因为这样做的经济效益更好。甚至有段时间,津浦铁路甚至要靠新四军点头,才能顺畅通车,这一度让日本人很郁闷。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耗时较少,而非常省力气。但是,如想收集铁轨等物资,还需要依靠人力,一节一节地扒干净。这需要调动大部队,进行外围警戒和拦截日伪军的进攻。
冈村宁次本人在1936年以中将军衔任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随着战事的进展,日军在战场上多次击败了中国军队的大规模正面抵抗,冈村宁次随之得到晋升。1941年4月,冈村宁次授衔陆军大将,同年7月,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从而掌控华北大局。
随即发动华北治安战。在华北方面军的位置上,冈村宁次于41年11月发布“三光政策”,为日军的疯狂行动拉开了序幕。虽然一开始日军的军纪很少能够限制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罪行,但冈村宁次的做法,则是彻底地解除了日军军内的风纪执法,让放火、杀人、抢劫行为常态化,等于是彻底地撕下了伪装面目,让士兵大张旗鼓地违法杀人。
日军在华北对我敌后根据地实施疯狂扫荡,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造成各根据地之间联系被切断,部队给养得不到及时补充,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大摧残。
冈村宁次最典型的行动,是在1942年年中发动的对华北冀中根据地、太行山区解放区的大扫荡,其扫荡行动极其血腥严峻,日军在此期间对中国平民犯下的罪行,从人口变化方面就可见一班,短短数月之内解放区人口由1亿降至5千万。
冈村宁次进行“大扫荡”,推行残忍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八路军陷入较大被动和损失,一度丧失了一半根据地和人口,平原地带全部变成游击区,总兵力由40万减至30万。甚至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前方总部被日军突袭,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牺牲。
在1944年11月,冈村宁次接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接管所有在华日军,虽然仍然发起多次进攻战役,但在日本日薄西山的情况下没能带来根本性改变。
1945年初,晋察冀根据地,中共晋察冀分局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根据上级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命令,决定进行积极战斗,扩大解放区的范围。晋察冀军区各部队从1945年春夏开始,连续对敌伪军占领区实施了春夏季攻势作战,大小作战共计2700多次,先后歼灭日伪军2.8万人。
随着日本战败投降,冈村宁次率领的中国大陆的日军也向国民政府投降。之后,冈村宁次听从国民政府的指令,协助日军向国军投降,并将物资军械交与国军,这实际上和日本本部的命令冲突,冈村宁次显然是希望通过和国民政府的合作换取更好的投降待遇。期间,国民政府甚至拒绝了东京法庭对冈村宁次的引渡要求,直到1949年1月26日,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布冈村宁次“无罪”,并被释放回国。也就是说,这位三光政策创始者不但没有死刑,反而一点罪行都没有。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核心原因恐怕还是冈村宁次本人对国民政府的帮助,以及受到包括蒋介石在内大批国民党人士的喜爱。冈村宁次的对解放区大扫荡,被认为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国民党对此实际上是乐于见到的。而在投降期间,引导百万日军进行投降,并且专门地将武器军备交予国军的做法,也令国民党方面对其非常友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冈村宁次所谓的“没有直接下令杀死平民,也未受到直接控告”的免罪理由无疑是脆弱的。可以说正是由于其行动对国民政府的利益,冈村宁次本人的罪行并没有得到清算,这确实是历史的遗憾。
彭德怀对岗村宁次的评价:“他更为毒辣、老练。能实事求是,细致周密。每次进攻要调查半年做准备。无内线配合不进行蚕食。不出风头,不多讲话,对部下不粗暴,讲话里看不出动向。他经常广泛收集研究我们,老练得很,华北日军司令官中最厉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