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势收兵,引苏联不满,斯大林:彭德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鸡蛋碰石头,通常会认为是鸡蛋的自不量力。中国加入抗美援朝战争,看似在以卵击石。但中国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战果丰硕,推动傲娇的联合国军与我军、朝鲜军在战略上形成对峙局面,最终让美国不得不放下身段,用谈判解决问题。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后决定收兵,这一举措直接引起了苏联的不满。斯大林却说,彭德怀是当代的天才军事家。那么彭德怀为何得此美誉呢?
立场坚定的彭德怀抗美援朝取得了五次战役胜利的良好局面,也推动了美国从打打杀杀转为谈判。
在双方进入“打打谈谈”的相持阶段时,敌军刚开始态度强硬,在后来几次的小打中,敌军也意识到这样无休止下去也捞不到任何便宜,态度开始有了松动。这时,彭德怀和党中央都认为要见好就收。
但苏联的一些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看到了胜利,他们在胜利中只看到我军和朝鲜军的威武,即便敌人使出诱敌深入、围歼我方的伎俩,我方还是能够“见招拆招”。他们甚至傲娇地认为敌人已无力抵抗。
苏联驻朝鲜的大使拉佐瓦耶夫,对于彭德怀的举动很光火。拉佐瓦耶夫原是苏联进入朝鲜的集团军司令员。苏联军撤回国后,他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变为了大使,实际上是朝鲜人民军的总顾问。
拉佐瓦耶夫当时找上门来要求彭德怀继续乘胜追击,他毫不客气地说道,“你要一鼓作气,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把他们赶到海里去。”
彭德怀十分不满拉佐瓦耶夫的盛气凌人,但他还是压制了自己的情绪,很客观地说道,“我作为司令员,不能任性,我要对国人负责,更要对舍小家、为大家的几十万将士生命负责。”
拉佐瓦耶夫根本听不进去,接着自以为是地指责道,“在战场上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的道理?这不是白白便宜了敌人。连基本的兵家常识都没有。”
彭德怀不屑与拉佐瓦耶夫怼下去。拉佐瓦耶夫看到彭德怀根本不听,火冒三丈高,威胁道,“你是右倾派,我会向斯大林和毛主席告你!”
不光苏联持有这样的观点论调,朝鲜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同样这样认为,“大进攻时机已成熟,不能错失良机,只要一鼓气就可以给美国下马威。”
彭德怀自有主张,在他看来,这仗不能打下去,停战协议是最好的结果了。继续打下去,会引来祸患。
前几次战役的确取得了胜利,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并未消灭敌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我志愿军不得不面对战线长,纵深远,运输补给困难的问题,加上五次大战后,部队在连续作战下,肯定是十分疲劳了,若是没有得到修整和补给,继续作战,战斗力会直线下降。
拉佐瓦耶夫看到彭德怀意图我行我素,就采取了“打小报告”的方式,将苏联方面的意见反映到了斯大林那里,意欲通过苏联给中国施压,迫使彭德怀继续打下去。
斯大林狠狠地将拉佐瓦耶夫批评了一通,并直接命令他,“不要多发表意见,朝鲜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彭德怀。”斯大林还把拉佐瓦耶夫调回了国,并撤了他的职。
斯大林反而高度评价了彭德怀,他指出,“彭德怀以那样的劣势装备上阵迎敌,勇气可嘉,还最终给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重重一击,不愧为当代的天才军事家。”
名至实归的天才军事家斯大林的评价很中肯,彭德怀受得起。这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每一次战役,彭德怀都展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
彭德怀深知,抗美援朝不是加入朝鲜战场这么简单,一旦站在朝鲜一方,就要准备好美国会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抗美援朝怎么打,分分钟会决定着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彭德怀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历时3年零1个月,中国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取得了保家卫国的重大胜利,美国只能选择停战协议。
连美国将军克拉克在签字时,都感叹地对同僚说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美国居然会在一个没有打胜的战争中签定停战协议。”
3年多的时间,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志愿军入朝战争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并没有固定的经验、模式可以遵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志愿军的装备力量也是无法和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相比的,既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更没有海军。而联合国军已经步入现代化装备作战。
彭德怀很清楚敌我双方的实力,为了不辱使命,他带领部队进入朝鲜后,在第一个时期,选择了打防御战。这样的战争方案,主要目的不是歼灭敌人,而是要弄清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朝鲜后,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志愿军先是和伪军干起来。彭德怀坚信歼灭几个师的伪军是有把握的,这样可以提振士气,同时也可以对整个战线产生重大影响。
在第一次战役中,彭德怀坚持多歼伪军、歼灭美军精锐部队的导向,带领志愿军有策略地杀敌,一战就让中国志愿军立住了脚,一举取得了歼灭伪军、美军十一个营、击溃十四个营的战绩。
初战首捷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当时打得十分艰苦。彭德怀懂得根据战场形势,适时改变计划防御部署,凭借着我军特有的灵活机动,扭转了局势。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军对于第一次交锋中吃了亏记恨在心,安排部署了强大的空军和优良装备要给中国一个狠狠的教训。
彭德怀抓住了美国人的心理,故意示弱,做出撤军30里的决定。并根据战场形势,调整了作战策略,变防御战为主动战,通过截断敌军的退路、分割包围等作战模式,再次取得了歼敌3.6万余人的战绩,至此全面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
敌军最受伤的就是被彭德怀来了个瓮中捉鳖。彭德怀派了小部队先行出场,敌军很有成就感。我军的小部队节节败退,引诱敌军来到了早已预留的隐蔽反击阵地。剧情反转发生在了此处,敌军一下子被我方兵力、火力所碾压,只能丢弃了重装备武器仓皇而逃。
在第三次战役中,彭德怀把握住了时机,趁着敌军惊恐万分,乘胜追敌,硬是将敌军追至“三八线”以南,也让敌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彭德怀带领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紧密协作,取得了连续三个战役的胜利,一举解放了朝鲜三分之二土地,重重给美国一击,基本打破了美国的战略计划。
在第四次战役中,彭德怀指挥部队将敌军引诱到预设的坚固阵地后,立刻采取了停止攻击的措施,并组织部队做出迎击敌人反攻的准备。在彭德怀看来,与敌军交战注定了是持久之战,要及时保存好有生力量。
果然第五次战役爆发,敌人大举进攻,我采取继续顽强抗击、艰苦战斗,彭德怀又适时启动新一轮的防御方案,将地面防御战转为地下固守防御战,给敌军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军是“打不死的小强”。
联合国军get到了彭德怀领导的志愿军的厉害所在,被动转向以谈判来解决问题,但其气势依旧昂扬。彭德怀又做了第六次战役的准备。这次准备,彭德怀深知困难重重,但对外却营造出了即将发动全面战争的雄壮气势。
“联合国军”的总司令为此感到压力山大,向美国当局呈送了一份停战谈判以来“最黯淡的报告”。当时还引发了美国当局的震惊和不安。甚至有人提出,“要有关人士检讨一下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有些人主张立即停止战役。
“重兵备战”的第六次战役,吓倒了联合国军,推动了美方真正回到谈判桌上。在彭德怀的部署之下,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外国人对彭德怀的评述翻阅《朝鲜战争》一书,可以发现外国人眼中的彭德怀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军事家,他运用各种战术的能力是炉火纯青的,各种招式也让人眼花缭乱,让敌军乱了阵脚,都不知道如何接招。
对于彭德怀的机动战术,是令人感慨万分的。彭德怀面对敌强我弱,懂得瞄准敌人的弱点,灵活运用兵力,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彭德怀对准敌军的短板之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等敌军反应过来进行大规模反击时,彭德怀又指挥部队快速撤退。这种不恋战的机动战术,让敌军屡屡受挫。
对于彭德怀的尖刀突破战术,外国人也是交手称赞的。彭德怀培养一批类似特种部队的力量,用于第一线战斗。突击部队冲到敌军一线时,利用肉搏战与敌军较量,让敌军的炮火和空中攻击只能英雄无用武之处。这样用自身的优势,巧妙地化解了敌军的绝对强势。
对于彭德怀的穿插战术,外国人也是给予点赞的。彭德怀指挥部队以插穿行动攻击,这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敌军还以为彭德怀的部队使出的是防御术,放心了警惕,实际部队在看似躲躲闪闪中,主动进攻。
彭德怀的分割战术,让敌军看似强大的实力被分块蚕食。彭德怀善于将大目标分割成若干的小目标,以便在阵地上形成“一点两面”的攻势。彭德怀把我军的主力插到了敌军的腹侧、背侧,敌军在腹背均受敌的情况下,被瓦解了。
彭德怀十分重视消磨联合国军的精锐部队,以此打压敌军的嚣张气焰。彭德怀尽量避免和精锐部队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指挥部队开展扰敌、奇袭、强攻等行动,让精锐部队被其“玩”得团团转。
彭德怀更懂得运用心理战术,来瓦解敌军的心理防线。彭德怀总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敌军意外,慢慢地敌军也变得提心吊胆起来。
以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并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军人,他们又有精良装备加持。但对于彭德怀各种灵活、易变的战术,他们根本招架不住。彭德怀根据与敌作战的地点、条件,灵活运用各种战术用于克敌。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中,能正确对敌军和我军的作战能力作出评估,再结合敌情和地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战术,时而看准时机进攻,时而悄然而退,时而休养生息,牢牢把战争的主动权握在手中。用兵自如的彭德怀,堪当天才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