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预言成真!中国与伊朗缔结战略协议,对
中国和伊朗虽相隔遥远,但这两个同在欧亚大陆上的亚洲大国,却有着颇为深厚的外交友好关系。日前,中伊签署了一份长达25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了政治、经济和能源等诸多领域,极为引人
从相关报道来看,最为重要的内容大概有三条:第一,中国将增加对伊朗能源设施和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第二,中伊之间的石油结算和贸易往来将使用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避开美元结算;第三,伊朗将获得中国“北斗”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技术支持。考虑到伊朗与美国极为敏感而危险的关系,以及伊朗在全球能源领域的特殊地位,我们不妨来简单地猜测一下这份合作协议背后的战略考量。
从投资方面来看,来自中国的资金与建设工程无疑是在刺激伊朗国内的经济发展。要知道,伊朗遭受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全方位制裁,在最为重要的石油贸易领域,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差不多“堵死”了伊朗的一切对外出路,乃至在今天发展到了几乎“没有继续可以制裁的理由和对象”的地步。可以想象,德黑兰方面面临的经济困境是何等严峻。
此时,中方对伊朗的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将大大缓解德黑兰方面的压力,甚至可说是给这个国家输送了宝贵的“血液”,甚至是在相当程度上“挽救”了伊朗政府。
至于结算形式,刚才提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持续进行着极其严厉的经济制裁,且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冷战时期就被废除,但美元的全球第一大结算货币的地位却依旧保留了下来。通过切断伊朗的外汇通道,冻结伊朗海外银行和各项海外资产,美国已经让这个国家成功地与美元脱钩,乃至让伊朗彻底脱离了全球金融市场,成为了经济领域的“孤岛”。
如此一来,当一个国家想要与德黑兰方面开启和维持外贸合作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跨境支付手段,加大使用本国货币或非美元货币的结算比重,进而逐步摆脱由美国控制的国际支付体系。换句话说,就是建立一个绕开美元的结算体系,为伊朗打造一条新的对外贸易通道。
当然,打造绕开美元的支付体系并不容易,从宏观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国家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经济体量。目前看来,截至2020年,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六大结算货币,而伊朗则是全球排名前十的产油大国,二者的合作有着极强的双向保证。至于此举会不会对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体系造成某些影响乃至冲击,那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另外还有一点,全球排名前十的产油国中,有五个都属于中东国家,即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目前看来,它们与中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关系都比较健康理想,但仍要注意的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均为美国的盟国或亲美国家,考虑到传统化石燃料仍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着旺盛的需求,而中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我们自然也要在石油来源方面有所布局。
最后浅谈一下伊朗引入“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目前尚不知德黑兰方面究竟打算将其用在民用还是军用领域。以伊朗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制导武器为例,在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时,精度误差通常为半径50~100米左右,随着导弹射程的延长,误差也会有所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度误差其实多少也是限制导弹类武器延伸射程的一个因素。原因很简单,如果制导系统不够“给力”,那导弹将很难起到有效的打击效果。对于军工人员来说,他们不仅要扩大导弹的打击范围,更要同时保证相关精度。
另外,因受美国制裁,伊朗制导类武器使用的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从去年年初伊朗革命卫队发射导弹打击美国驻伊拉克军事基地的效果来看,弹着点还是较为精准的,可见“格洛纳斯”系统的精度基本够用了。不过应该注意的是,“格洛纳斯”系统运行时间较早,已经开始出现老化和部分失效的风险,在无法获得来自美国的GPS导航支持的情况下,伊朗确实有必要引入新的导航系统作为备份,并以兼容两套导航系统的方式实现更高的制导精度。
总而言之,这份长达25年之久的中伊合作协议恐怕并非是美国所乐见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或许可以回顾一下美国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在这本1997年出版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但是,只有在美国十分短视地同时对中国和伊朗采取敌视政策时,把俄罗斯与中国及伊朗结合在一起的联盟才能搞得起来。”
美国今天的表现是否就是24年前布热津斯基所说的“短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