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AWG9助力中国雷达实现“赶美超俄”的壮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和伊朗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伊朗从中国进口了36架歼7N,还有大量的海鹰2和C802反舰导弹。我国也从伊朗得到了很多美式装备,毕竟它拥有的CH47、CH53、F4等对当时的中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要说最先进的,毫无疑问是F14雄猫战斗机了,伊朗是除美国之外拥有它的唯一国家,连以色列都没这待遇,但F14的变后掠翼在当时已经被淘汰,TF30发动机又太精密复杂了,就是啃得动也很难消化,我国选中的是AWG-9 火控雷达系统,它才是F-14真正的核心技术。
伊朗拥有美国之外最大的F14机群
AWG9最大的亮点是能探测到320千米内的大型轰炸机和210千米内的小型战斗机,对巡航导弹的作用距离据称也可达 112千米。这个指标放在今天也是顶尖水平,F22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也不过300公里。
虽然AWG9用的是60年代末期的电子元件和封装技术,体积有0.85立方米,重量达612公斤,平均无故障时间也只有39个小时,但对当时连208型单脉冲雷达都搞不定的中国而言,AWG9简直就是神器一样的存在,用如获至宝都不足以形容它对我国的价值。
以AWG9的性能,放到今天也不落后
AWG9火控雷达系统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力提高了我国的雷达技术水平:
一是显著加快了国产多普勒火控雷达(又称PD雷达)的研制进程。多普勒雷达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目标位置和相对速度,比单脉冲雷达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前我国的208型单脉冲雷达只有世界60年代的水平,就这还存在空中掉高、截获不稳和不能牢固跟踪等诸多问题,不具备真正的超视距探测能力。
当时我国在多普勒火控雷达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获得AWG9这种顶级多普勒雷达样品,无异于雪中送炭。1994年10月,我国新型机载PD雷达设计定型,性能一跃达到世界主流水平,国产PD雷达技术也随即从探索阶段转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
歼8II因雷达瓶颈长期不具备实用超视距攻击能力
二是对我国平板缝隙阵天线技术的突破有很大帮助。AWG9采用直径达914毫米的圆形平板缝隙阵天线,它通过控制缝隙的宽度来压低副瓣电平,减小了对地探测时由副瓣进入接收机的干扰信号,能从地面或海面杂波干扰背景中辨别和跟踪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这是苏27的雷达都不具备的功能,AWG9使我国雷达一下子站到了比俄式雷达更高的起点上。
倒置卡塞格伦天线使苏27的N001雷达下视能力很差
三是其大功率栅控行波管对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大有裨益。这种行波管能使我国雷达探测距离呈一倍乃至几倍的增大,还可赋予雷达多种脉冲重复频率(PRF),国产机载雷达能完成从低脉冲重复频率的单脉冲体制、到全波形脉冲多普勒体制之间的跨越与AWG9不无关系。
四是显著提高了我国雷达的系统整合能力。AWG9是一个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处理及显示等设备的庞大系统,对雷达设计而言,处理好电磁兼容和系统优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AWG9,我国军工人后来锤炼出了强大的雷达总体设计能力。
雷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
我国的雷达技术通过长期的基础研究,已经有了很扎实的底子,通过对AWG技术的消化、吸收,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以前的短板成了如今的强项。因此,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机载雷达就像开了窍一样,一路开挂,披荆斩棘,迅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首先是我国第一款编号1471的脉冲多普勒雷达问世了,它天线直径700毫米,装在歼8H战斗机上,不光使歼8系列终于真正具备了梦寐以求的超视距攻击能力,还首次拥有了下视能力,从此敌人的低空突防战术遭到了克星。
而后是飞豹的JL10A型神鹰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具备了高中低三种脉冲重复频率,虽然该雷达对空模式性能并不突出。但是其拥有十分完善的对地(海)功能,还通过多普勒波束锐化技术具备了地面目标成像能力。
我国雷达技术90年代中期开始了爆发
更先进的1473型雷达接踵而至,它不仅包含空对空,还有空对地和空对海功能,功能更加全面而均衡,装备在歼-10A和歼-10S战斗机上。后来一系列新型火控雷达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出现,令人目不暇接。现在我国已经突破了以KLJ07A为代表的多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正在向应用氮化镓技术的雷达乃至量子雷达阔步迈进。
我国反过来又对伊朗F-14的航电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这充分体现了对美式电子设备消化吸收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