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莫里森的教训,“中澳关系之父”访华50周年,
7月3日,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50年前的今天,时任澳反对党,工党领袖惠特拉姆亲自率领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当时中澳之间还没有任何外交关系。
访华回国后不久,惠特拉姆当上了澳大利亚总理,由此他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人,因此被称为“中澳关系之父”。2021年的这一天,正是这位“中澳关系之父”访华50周年。由于当下中澳关系处境尴尬,这一天对澳大利亚来说也显得十分微妙。
之所以说微妙,是因为围绕着惠特拉姆发生的故事,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对比已经走向歧途的莫里森政府,讽刺意味更是浓厚。
引用惠特拉姆的故事,澳工党现任外交事务负责人黄英贤着重强调称,“中澳关系之父”50周年纪念日和澳大利亚息息相关,是给莫里森政府的教训,对华关系方面,莫里森应当摈弃对欧美的幻想,学习惠特拉姆的现实主义政治。
从惠特拉姆决定访华说起,他是在违背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意志,极其外交政策的情况下出发点,因此他也遭到了澳政坛上下猛烈的谴责,甚至还被指控犯下了“叛国罪”。
尽管如此,50年前的惠特拉姆就有这样一种信念,他相信中国是国际社会格局中的重要一部分,并且是永久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惠特拉姆对中国的认识,熟悉他的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菲茨杰拉德,和前驻华大使芮捷锐联合撰写了一篇文章。
菲茨杰拉德算是惠特拉姆率领的访华代表团中,现在唯一健在的一员。他在文章中指出,惠特拉姆访华,几乎是拿澳工党的命运在冒险,但这正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他的访问,推进中澳交换了外交承诺,澳洲小麦也得以可以卖到中国大陆。
惠特拉姆访华之行结束后没几天,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澳政府普遍抨击,甚至要惩罚他的时候,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时任美国务卿基辛格已经秘密访华回国,尼克松也透露自己也将访问中国,第二年年初尼克松如期访华。
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转变,自然是看到了和中国合作的机遇,所以在美方的消息传出之后,惠特拉姆就从一个“叛国犯”变成了一个高瞻远瞩,独具外交眼光的政治家。也就是在那之后,惠特拉姆顺利当选了澳大利亚总理。
在他的执政期间,也正是其“现实主义政治”的实践期。芮捷锐表示,惠特拉姆承受了澳政府和媒体的普遍攻击,受美国政策的影响,他获得广泛支持。但是他领导澳大利亚,意在推进发展独立的外交政策。
当时他就意识到,最符合澳大利亚利益的发展路线,不是受意识形态影响,盲目跟随着美国钻进其设定好的兔子洞,而是基于对大国行为的认识,基于务实交流的态度,推进现实主义外交政策。
结合当今时代,芮捷锐指出,根据惠特拉姆的思想,现在的澳大利亚应尽快接受中国的发展,而不是看不清现实,还想着改变什么。
黄英贤作为一名外交官,算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惠特拉姆的外交政策。她指出,惠特拉姆访华之后的50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英贤强调说,要重视中国,惠特拉姆当初的决定向我们证实了,尝试忽略一个占据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是一个错误。
澳大利亚不仅要吸取教训,也应当认识到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虽然说我们的历史主要来自于欧洲,但是未来的发展则是在亚太地区。我们需要反思和冷静,并保持和亚洲的接触。
只是黄英贤这番话,莫里森恐怕不了一天,近一年来,教他做人的,劝告他清醒的人不在少数。如今这来自反对党的经验,不管有多么宝贵,他要是能认真学习学习,那就不是为了个人政治私利,不惜牺牲澳大利亚繁荣发展的莫里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