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钻石突然变香了?
中国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厂商黄河旋风的股价飙到了8块钱。
去年八月份的时候笔者连续发了《裸奔在无人区》、《在隐秘的角落疗伤》两篇文章,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行业。
彼时黄河旋风的股价才刚刚3块钱。
当时受豫金刚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黄河旋风投资上海明匠失败影响,人造金刚石行业长时间萎靡不振、无人问津,黄河旋风也像一个落寞的浪人,潜衣夜行在茫茫的机构无人区——在长达3年的时间内,没有一家机构出具过这个行业的研究报告,也没有一家基金公司进入其前十大股东/流通股东名单——除了政府纾困基金。
大疫过后,这家公司的股价反而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这是当时看好它的我也始料未及的。
究竟是什么让它的股价反转的如此之快就像龙卷风?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当然要去实地一探究竟。然而答案竟然是——培育钻石需求爆发。
所谓培育钻石,就是宝石级的饰品钻石,没错,就是现在女孩子结婚时都会要的钻戒上镶的那个钻石。只不过培育钻石是人造的,女孩子们想要的是天然的。
(1)钻石成长史
什么是钻石?
我们在课本中都学到过,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 (C)元素构成,具有立方结构的天然无色晶体。
然而,课本中没有提到的是,钻石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的。
这得从钻石的历史说起。
根据目前所知的史料记载,钻石起源于印度,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印度人就开始用钻石作工具,对其它宝石进行雕琢。
然而在长达20多个世纪里,钻石的产量都是极其稀少的,这也导致其价格是极其高昂的。
直到十七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印度的年产量也不过是5-10万克拉。十八世纪,南美洲的巴西发现钻石,并迅速取代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其年产量达到了30万克拉。
至此,钻石才从王公贵族的专属奢侈品,飞入了寻常富豪家。
钻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等到十八世纪末,南非的金伯利城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钻石矿床。到1903年,钻石矿年产量已经迅速达到了3000万克拉。
这还了得,如果这些钻石都流入市场,那前期囤积居奇的商人岂不是要赔的底裤都不剩?
于是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DeBeers),垄断了当时整个钻石的供应市场——最高光的时刻,戴比尔斯公司掌握了钻石市场90%的交易量。
(2)钻石营销传奇
为了维持钻石的价格,戴比尔斯可谓煞费苦心、不遗余力。
钻石矿在手,当然要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的产出量——让市场保持饥饿。
然后戴比尔斯投入了天量巨资进行营销宣传,让人们相信钻石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A DIAMOND IS FOREVER”铺天盖地而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概念不但解决了钻石的销量问题,还成功打掉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二手钻石。
既然钻石是美好爱情的象征,没个钻戒你好意思向心爱的姑娘求婚吗?
既然钻石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你好意思把爱人送的钻石拿来出售吗?况且你的钻石代表的是你的爱情,又不是我的,我怎么可能会买?
随着世界各地钻石矿被陆续探明,钻石产量突飞猛进,戴比尔斯又开始忙于四处收购、或签订价格同盟。
比如1982年,博茨瓦纳的Jwaneng 矿场被发现并投入生产,戴比尔斯马上与博茨瓦纳政府签约购买这座矿场的生产。
同一年代,前苏联发现了一座更大的钻石矿,并且钻石产量开始大幅攀升,被吓得尿裤子的戴比尔斯顾不得政治立场的不同,马上和苏联签订了价格同盟,共同维系钻石价格。
这么赚钱的生意,当然谁都想做,甚至不惜引发战争。《血钻》的原型非洲的塞拉利昂就是这样。1991年,塞拉利昂内战爆发之后,军阀掌握了钻石矿,开始大量出售钻石。
钻石商人可以掌控消费者,也可以订立价格同盟,但他们却掌控不了军阀。军阀矿石的大量出售,眼看就要冲击到他们苦心经营的钻石价格体系了。
于是这些商人们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和平爱好者,在2001年签订《金伯利进程协议》,号称买战乱国的钻石只会让战争更加惨烈,并通过一系列不要脸的措施强制商人们不做战乱国的钻石生意。
于是战乱国的钻石不再是钻石了,变成了普通的石头。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吊诡和荒诞,有些商品是绝不允许物美价廉的。
20世纪中叶,人造钻石被研发成功并逐步投入市场。这是一个比发现一两个矿场更大更致命的威胁,戴比尔斯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马上炮制出一些列的所谓行业标准,并研制出一些仪器来鉴定钻石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
碳原子的排列结构完全相同,甚至人造钻石的光泽、透光度、折射率等指标要远优于天然钻石。你再鉴定,天然的没人造的好看、也没人造的便宜,有个毛用啊。
诶,你别说,还真有用。就是有人相信,即使再好看、再便宜,人造钻石衬托下的爱情就是缺乏热烈和伟大。
正是因为如此,尽管至今钻石产量已累计远超50亿克拉——全世界人民人均差不多都可以摊上一克拉——钻石还是供不应求,价格一直高高在上。当然这都是新钻的,二手钻别说低价了,连市场都不存在
注:数据来自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
然而,随着科学的普及,人们的认识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人造钻石饰品的需求开始爆发了。
施华洛世奇(Atelier Swarovski)、Signet Jewelers、Richline、GRANDMATIC纷纷推出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
在经历了持续的业绩下滑之后,戴比尔斯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开始推出自己的人造钻石系列产品:2018年9月,戴比尔斯公司,宣布旗下新成立的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正式开始在美国官网售卖。
这与其长久以来追求纯天然爱情的理念背道而驰啊。
这种捂着被打肿的脸也要点头哈腰地去挣钱的务实姿态,我想给戴比尔斯们点个赞。
把戴比尔斯逼到这个份上,中国的人造金刚石功不可没。
(3)我国人造金刚石行业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国,最近几年的产量更是超过了全世界的90%,达到了200亿克拉/每年,是全球天然钻石年产量的200倍,这还是在有大量机器闲置情况下的产量。
在人造金刚石领域,我们基本是持续领先于世界的。
虽然人造金刚石的方法早在1893年就被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发明——他用3500度的铁水加热碳棒,然后将碳棒浸入水中快速冷却,利用冷却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高压造出金刚石——但此后60年间,整个科学界反复尝试,造出的金刚石颗粒都非常小,毫无商业价值。
直到1954年,德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才生产出第一个商业用途的人造金刚石,而其所谓的商业用途,也只能是当做工业磨料,因为其生产的金刚石最大尺寸也只有0.15毫米。
我国的人造钻石始于1960年,当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了代号“121”的人造金刚石研制项目,任务落在了当时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和刚成立两年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即“三磨所”)身上。
1963年,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问世。
1965年,我国第一台六面顶压机研制成功,从此开始在人造金刚石赛道上一路领先,直到现在,六面顶压机还是人造钻石领域内最主流、最高效的生产设备。
这里科普一下人造金刚石的核心设备:顶压机。
在六面顶压机被研制出来之前,合成金刚石都是用两面顶压机。
生产钻石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合成钻石的颗粒越大,就需要越高的压力。
我们虽然在1963年就已经成功合成人造金刚石,但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顶压面的承压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既然研发新材料难度大周期长,那何不换个思路,增加顶压机的承压面呢。于是六面顶压机横空出世,同等材质下承压能力较两面顶压机提高了三倍。
六面顶压机诞生之后,我国人造钻石的生产能力一发不可收拾,早在1968年合成尺寸就已经达6mm,而直到70年代,德国的通用电气才达到这一水平。
技术的突破只是一方面,技术的推广对于行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在六七十年代那种举国体制之下,国家领导人对人造钻石高度重视,在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指示下,郑州三磨所毫无保留地将全套工艺技术资料,无偿赠予全国冶金、地质、煤炭、石油等系统的几十个单位,并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这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造金刚石蓬勃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黄河旋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在紧邻郑州的长葛市境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生产人造金刚石以来,短短十几年就做成了仅次于通用、戴比尔斯的世界第三大钻石制品企业,并于1998年成功登陆上交所。
(4)人造钻石饰品从此逆袭?
事实上,直到现在,诸如黄河旋风、中南钻石之类的头部企业所生产的金刚石,绝大部分还是用于工业领域,其宝石级产品的收入占比较小,在2020年人造钻石饰品需求大爆发的情况下,黄河旋风宝石级产品的营收占比也只有20%左右。
这也难怪,戴比尔斯臭不要脸地把爱情和天然钻石画上等号之后,即使自己已经转型做人工钻石饰品生意了,但只有天然钻石才能代表纯真爱情的观念仍然深植人心。
上一个低估人们购买物廉价高的天然钻石决心的企业——豫金刚石,把业务大举往宝石级金刚石上转型之后,如今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但是终于,一场疫情的肆虐,似乎让爱钻人士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造钻石饰品突然就开始变得供不应求了。
难道他们终于也意识到,在人造钻石映衬下的爱情,也一样可以诚挚、浓烈且伟大?
至于人造钻石的生产厂商,则迅速调整生产策略,把原本用于生产工业金刚石的压机快速调整至生产宝石级金刚石。
好像顾不上搞清楚、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