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成为京台青年实习就业示范基地
在7月20日召开的2021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上,小米集团成为京台青年实习就业示范基地。2020年小米与海淀台湾青年驿站签订台湾青年实习合作协议以来,小米共为100余位台湾青年提供了实习就业岗位。
交流定心 工作用心 生活舒心
去年刚到小米工作的台湾青年徐孟均就职于小米集团内控内审监察部。其实,徐孟均在大学期间已经来大陆交流过十余次,对大陆非常熟悉。2020年初她第一次接到了小米的工作邀请,正赶上北京疫情,徐孟均的父母非常担心,不想让女儿冒险。但徐孟均来小米的态度可以用“毅然决然”四个字形容。
徐孟均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疫情刚开始,当时我好多朋友在北京工作,也有在医疗单位工作的。他们告诉我虽然这个时候有疫情,但是因为大陆的抗疫措施比较及时,手段非常有效,而且大家都团结一心。很多朋友都跟我预判,这场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于是我给父母讲完大陆抗疫的情况后,就毅然决然地来到小米入职。”
小米集团扎根在海淀创新沃土并成长壮大,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2020年,小米公司与海淀台湾青年驿站就台青台生实习、就业进行了签约。通过该协议,小米与海淀台湾青年驿站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台湾青年在小米找到自己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
采访中,徐孟均说:“来大陆工作对我是更有挑战性的。小米是一家快速增长并且在国际化舞台不断崭露头角的企业,所以很需要我掌握的流程体系搭建支撑小米新业务模式顺利发展。对我来说,我在小米看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回忆起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徐孟均觉得最有趣的是她与同事们交谈时闹出的许多“笑话”。“例如,台湾会讲‘高楼大厦(音同夏)’。有一次和同事聊天的时候就说道:“哎,这是不是高楼大厦(音同夏)呀?同事们都哈哈大笑。后来,我就知道这个字应该念厦,大厦的厦。”徐孟均说:“虽然两边会有这种用词上的歧义,但是这种歧义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流,甚至会交流起台湾的闽南语,或者是老北京话,告诉我什么时候用卷舌,什么时候不卷舌。这些都是很有趣的交流。”
徐孟均也常常感叹自己作为一个已经成功融入北京生活的“北漂”,怎么就没有这种语言上的天赋。但生活中的这些“笑话”不仅没有影响到她和同事们的交流,反而使徐孟均打开了心扉,收获到了很多友谊。
今年6月,小米党委举办“好好吃”社会公益实验夏至活动专场,特别邀请在小米集团北京总部工作的台湾青年参加,和大陆青年一起走进有机农庄,亲近土地与自然,体验农耕生活。正是这种生活中的细节真正地让台湾青年感觉到自己“并非过客”,而是在此“落地生根”。
八年奋斗 见证自己与小米共成长
和徐孟均这个“新北漂”截然不同的是,林哲弘今年已经在北京工作第八个年头了。他常常称自己为“老北漂”。如今这个带着一点北京腔的台湾人,已经是小米集团的手机相机部研发工程师。和很多北上广的奋斗者一样,当年他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北京。林哲弘告诉记者:“2005年大学毕业之后,我主要从事一些芯片上的图样算法的工作。2017年小米正准备加大力度做研发投入,我就抓住机会进入小米公司。经过这几年和同事的不懈努力,我们现在的图样画质算法已经算是行业前沿。”
小米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施艳介绍,“2020年,小米与海淀台湾青年驿站就台青台生实习、就业进行了签约,发现有一批台湾年轻人想主动加入小米公司。能够在这样的渠道里网罗台湾的年轻人,我们也觉得非常兴奋。公司年轻人的比例比较高,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学习,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我们也希望为台湾年轻人发挥才能,实现梦想,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
青年始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力军,海淀也会一直为两岸青年朋友搭建更多平台,让两岸青年加强交流、携手合作。(记者 吕天翔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