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舰临抵南海,航行前向北京提出申请,美
拜登的一句“美国回来了”,彰显着他欲重塑美国霸主之地位的野心勃勃。
自其上任以来,通过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等手段,鼓动一众盟友,在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选边站队。
这其中有一意孤行追随美国助纣为虐的英联邦,也有不得不对其低眉颔首的国家。既然选择屈从,那就务必要向其缴纳“投名状”,做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向美国表明忠心。
(一)、反转来了!德军舰南海“撒野”?当美国打出“航行自由”之旗帜时,不论是真心为虎作伥的国家还是假意屈服的国度,都纷纷将矛头对准了南海。
在不久之前,法国刚刚与美国和日本在这一海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而“不甘落后”的澳大利亚也紧随美国之步伐,派出了军舰。
至于美国的“母邦”英国,自然不能放弃这个“扬我国威”之机会,派遣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不远万里奔赴南海。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航母来南海的时间节点很是有趣,恰恰是英国军舰在黑海遭到俄罗斯“自卫反击”之后。
很多人都认为,英国在黑海吃了俄罗斯的瘪,所以要来中国南海找回些颜面。那么,它的梦想达成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其离港之前,英国的外交大臣和防卫大臣们,趾高气昂说如何如何地针对中国,可结果在山东舰出港以后,当即打消了其嚣张气焰。航母战斗群,只得灰溜溜地去往菲律宾。
近日德国的巴伐利亚号(拜仁号)从威廉港拔锚起航,开始了它的“印太使命”。预计这艘军舰将会在印太海域巡航半年之久,它会经过非洲之角、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02年以来,首艘穿越南海的德国军舰。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说:“我们希望现有的法律得到尊重,海上航线可以自由航行,开放的社会得到保护,且贸易遵循公平的原则”。
在卡伦鲍尔看来,这次巡航可以让德国和盟友们一道显示对印太海域局势的
这次德国军舰来南海,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
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希望德国能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印太事务中来,而德国早在前年就与日本达成协定,保证会尽可能多的在亚太展示军事力量,这可以看成是它履行“诺言”的表现,也可以看成是德国在向美国及其盟友(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表明自己的诚意。
当然,德国军舰临抵南海,并未同此前的英国和法国那般嚣张。在巴伐利亚号航行前,总理默克尔曾提前向北京提出过申请,询问巴伐利亚号是否能够访问上海或者青岛大,但至今都未得到确切答复。
尽管如此,德国方面还是保证,巴伐利亚号既不会触及中国12海里的领海线,也不会去往存在争议的岛礁,更不会通过台湾海峡和美国进行联合军演。
(二)、左右逢源,互不开罪?德国本以为自己已经派了军舰前往南海,给足了美国及其盟友面子,同时也没有向中国进行挑衅行为,如此它便能继续在欧美与中国之间游走。
不过,事情却出现了重大反转。美国和日本对德国的这种“立场不坚定”,表现出了莫大的反感。
他们纷纷指责德国“来得太晚”,也认为德国对华态度不够强硬,还声称默克尔是在采取“绥靖政策”,甚至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还以“令人失望”来抨击德国。
当然,这已经不是美国及其盟友第一次针对德国。早在此前,他们就表示“默克尔带着德国,坠入了中国陷阱”。对此,默克尔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么,默克尔究竟是真心反华,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呢?透过其种种表现,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首先,这次巴伐利亚号进入南海,并非是默克尔所为。这次行动的主要决策人是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她在今年四月份就跟风表示要“继续
她还说:“德国想向北京传达一个消息,即德国已经做好了参与到亚太地区事务的准备,并且将在必要时处理中国相关事务的信心”。如今的巴伐利亚号穿行南海,不过是卡伦鲍尔在履行诺言罢了。
对于这件事情,身为总理的默克尔,一直未曾有过正式表态。甚至,她还在卡伦鲍尔说完要派军舰去南海后,积极地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沟通,仿佛此事与她无关一般。
其实,默克尔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她在明年即将离任,在权威方面肯定是大不如前。一些问题,并不是她一人就能左右。
况且,根据德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总理与国防部长是上下级的从属关系,但总理也没有太大的权限能干预国防部长的行为。
其次,默克尔一贯坚持对华友好态度。
此前七国集团外长曾举行过一次峰会,发表了长达一万多字的联合公报,声称对涉港、涉藏、涉疆问题及东海、南海局势表示关切,声称支持台湾省参加世界卫生大会;欧盟也曾污蔑中国,制裁了中国的官员。
在这个紧急关头,默克尔没有选择随大流。最初,中欧关系刚出现危机之时,默克尔当即与中国展开对话。她希望和中国一道对急剧下滑的中欧关系做一些补救、平衡措施。
同时,突出合作交往方面的积极前景,尽快恢复人员往来,在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她觉得中欧关系发展应“相互尊重,排除干扰”,“中国发展对欧盟是机遇,德国会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
可见,默克尔与那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截然不同。她不会人云亦云地跟着美国胡作非为,也不会将主动权交到美国手中。
这不是在为默克尔辩解,因为她确实有自己的难处。
一方面,德国身处欧洲,受大环境的影响,驱使着它不能与整个西方进行脱钩;
另一方面,德国与中国的渊源颇深,双方来往密切,默克尔又无法全然不顾中国的感受。她只能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努力地寻求一个平衡点。但美国,却总认为默克尔做得远远不够。
即使默克尔贵为总理,一些事情也并非她自己能左右的。她必须遵循内阁的意见,而内阁中,又有很多人受到美国的蛊惑。默克尔宛如在风箱里一般,两头受气。
(三)、知止不殆,方能长久那么,默克尔为何未同其它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一般,与中国针锋相对呢?
首先,中德两国和中欧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利益关系。中国与德国同为世界上两大制造业国家,双方的贸易往来,正在逐年上升之中。
德国,不想失去中国市场。试想,若德国与中国完全闹僵,那么每年都能在中国赚取大量外汇的德国大众及其子品牌,必将在一夜之间垮塌。
还有,中国也是德国支柱企业西门子的重要市场。开罪中国,必定会让经济下滑的德国,一蹶不振,雪上加霜。
还有,中国对于欧洲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客户。双方的贸易往来,正在逐年上升之中。
在默克尔的积极推动下,历时七年之久才达成共识中国-欧盟全面投资协议在去年年底,刚刚有了眉目。
这项协议会让中欧会在互帮互助之下,共同实现经济腾飞。可由于美国的干涉,此项协议不得不陷入永久停滞状态。
对于欧洲而言,这项协议的搁浅,意味着错失崛起的机会;对于默克尔而言,则意味着这些年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
所以,她一直在中国与欧盟之间斡旋,希望能够早日推动协议的生效。
即使双方的态度都非常决绝,默克尔也想先与中国稳定好关系,再从长计议。如果连她都和中国闹僵,那协议更无履行之可能。
其次,高瞻远瞩,不愿为美国所束缚。德国与法国都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这些国家都毫不犹豫地向美国投怀送抱,而整个欧盟也成为了美国的附庸。
要知道,当初欧共体成立的的目的,就是打消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显然,这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必须要坚持,即使只剩它自己,也不能随波逐流。
当然,若是想让欧洲摆脱美国的影响力,单凭一个默克尔,单凭一个德国,是根本做不到的。需要整个欧洲,都幡然悔悟。
但默克尔还是未曾动摇,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她不仅仅对中国如此,对俄罗斯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