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孙正义走到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吴斯悠
8月17日,软银公布最新一笔投资。全球最大童装DTC(即Direct to Consumer)品牌PatPat宣布完成1.6亿美元D2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独家投资。
PatPat创始人来自中国,但公司注册地位于美国硅谷。一个月前,这家明星公司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合计获得5.1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SIG海纳亚洲、今日资本、泛大西洋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因此,软银的投资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匆忙”而略显“多余”。此外,软银离开中国市场话题热度还未消减。
8月10日,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业绩交流会上称,将观察新出台的监管措施对市场的影响,“在形式更加明朗前,我们想静观其变”。舆论普遍认为孙正义麾下的软银或将放弃中国市场。
舆论发酵多日,软银终于在8月16日做出回应,称孙正义的发言被误解,软银“对中国的承诺没有变化,并会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2020年蚂蚁集团上市遭叫停后至今,软银的投资风格已出现变化,对中国的投资开始更多地投向非金融行业。
软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旗下两个愿景基金共计投资173个项目,包括22家已上市公司。其中,中国企业18家,已上市的包括阿里巴巴、滴滴、金融壹账通等,待上市企业中则以字节跳动为典型代表。截至7月底,中国公司占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组成的23%,但自今年4月以来,愿景基金只有11%的资金投向中国。
除VC业务外,软银自身的变革也将影响它的中国策略。此前媒体报道,孙正义考虑将软银私有化退市,但内部阻力重重。同时,作为软银的最大股东,孙正义在2020年初买入大量短期纳斯达克科技股份期权及衍生工具,一度导致科技股股价暴涨,由于这一短期投机行为目的可能是曲线实现软银私有化,而备受市场质疑。
走到十字路口的孙正义和软银,究竟该如何抉择?
鸡蛋分投到印度、美国
上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逐渐风靡,激发韩裔日本人孙正义的兴趣。1981年,孙正义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回到日本,创立软件银行。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向客户出售软件,后来还主办了两本与计算机科技有关的杂志。这就是软银的前身。
此后,对科技型初创公司的浓厚兴趣也刻入软银的企业基因。旗下愿景基金一号设立于2016年,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规模约千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前沿科技、应用前沿科技的传统领域以及TMT;愿景基金二期设立于2019年,规模与一号相当,主要投向前沿科技相关的初创企业。
软银最广为人熟知的案无疑是成功投资了阿里,这也是软银与中国结缘的开始。
阿里的亮眼表现似乎让软银找到了“财富投资密码”,仅仅2018年、2019年、2020年,软银从阿里分红获利分别为707.1亿元、1640.4亿元及1462.8亿元。
官网资料显示,软银将自身投资企业分为7个大类,即:运输及物流、大消费、健康、前沿科技、房地产、工商及金融科技。从投资规模上来看,大消费行业始终排在第二位,2019年以来,软银加大对金融科技行业的投入,金融科技取代健康行业,成为第三位。
2020年,蚂蚁集团A+H股上市被叫停,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被高层约谈。市场好奇,孙正义和软银在华投资脚步将逐步放缓?
软银2020年的报告称,软银28%的资金都投向了中国,投资标的包括阿里本地服务、贝壳、字节跳动、平安好医生和作业帮。
孙正义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截至7月底,中国公司占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组成的23%。不过,自今年4月以来,只有11%的愿景基金投向中国,相较2019年下降17%,降低了6个百分点。
阿里的成功让孙正义坚定对电商行业的信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软银在全球共投资173个项目,其中有电子商务公司10家、金融科技公司16家,包括软银在土耳其的首笔投资企业Trendyol。
而在所投的电商公司中,印度公司占5家,其次为韩国、美国公司;金融科技企业中,美国企业占到8家,其次为印度及英国公司。显然,印度和美国已成为软银的重点投资区域。
私有化软银目的何在?
外围环境巨变同时,软银内部分歧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明显的莫过于争论五年之久的私有化方案,除了孙正义以外的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
市场分析师认为,市场并不清楚孙正义私有化软银的动机,因为退市后失去了公众股东投资渠道的软银,或难以支撑孙正义的野心。
可以肯定的是,软银在2019年前后陷入一段低谷期,当时软银因愿景基金投资的Uber和WeWork暴跌而亏损严重,这是软银成立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为应对亏损,软银开始变卖资产,并回购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
2020年6月末,孙正义减持了137亿股阿里巴巴股份,并减持了美国运营商T-Mobile的股份;三个月后,孙正义又以400亿美元出售芯片公司ARM给英伟达,获利80亿美元。
对大量变卖资产,孙正义解释称,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说服”他放慢脚步,将资产变现有助于增加软银的风险抵御能力,且能够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孙正义类似破釜沉舟的措施初见成效:软银的股价在2020年10月19日创20年以来新高,股东认为孙正义采取了较为保守稳健的策略,有助于软银的发展。
随后,股东们就发现事与愿违,软银似乎风格大变,迷上了资本市场短期操作。
据当地媒体报道,软银在纳斯达克买入数十亿美元的科技股流通股、看涨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导致科技板块显著拉升,一度被媒体称为“纳斯达克巨鲸”(NasdaqWhale)。
软银此举也被分析师及媒体诟病称与其VC身份不符。
对此,孙正义解释称正在用资产变现后的资金尝试新的投资机会,软银也将更多地投入具有全行业潜力的成熟公司,例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等。
除此之外,软银旗下专注于交易上市股票和衍生品的部门Northstar(北极星)也在纳斯达克进行了不少权益性投资,交易额分别为:亚马逊63亿美元、脸书22亿美元及ZoomVideoCommunication18亿美元,后期孙正义个人对北极星持股比例甚至高达33%。
更有甚者,2020年11月,彭博社报道称,前德意志银行证券交易人AkshayNeheta已任职软银高级副总裁,成为孙正义主导的投资小组重要成员。
市场分析认为,此人被委以重任表明:软银已经由投资科技公司的风投转变为被一群金融老手控制投资公司,投资目的或因孙正义可在短期内撬动大量资金用于回购软银股票,实现私有化。
不久,对于期权的投资被证实失败,2020年第三季度亏损28亿美元,同期,软银市值蒸发170亿美元。至12月,软银被迫表示短期期权合约已经持有到期,不再继续持有。
尽管如此,软银面临的难题依然没有解决。在中国市场对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展整顿之后,其流向中国市场的投资额显著减少,但是放弃中国市场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以何种方式再次进入才是软银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软银的私有化退市目标仍在孙正义的坚持下缓慢推进。在这一问题上,孙正义与软银其余人员的分歧将会扩大到何种地步,又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将直接影响软银对中国的投资策略。这些终将孙正义和软银逼到无法回避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