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已启动“联欧制华”,中国须知手中三张好
自拜登上任以来,初步扭转了特朗普时期摇摇欲坠的大西洋同盟关系。拜登意识到美国力量和单边主义的局限性,因此更加注重联合盟友,尤其是恢复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如今,拜登已经启动了“联欧制华”,中国须知手中三张好牌与三张差牌。
抓住优势,实现崛起:三张好牌与三张差牌在美欧同盟冲突点减少、国际合作面上升的大背景下,美国抓紧“联欧制华”。美欧均有加强盟友关系的强烈意愿,但中方需要认识到,斗转星移,美欧同盟内部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和社会政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欧同盟不可能回到过去。
因此,尽管面对强劲的敌手联合,中方仍应看到美欧关系中存在的重重挑战:欧洲自主性加强、美国政治和社会出现高度分裂、美欧结构性竞争问题仍然存在。所谓三张好牌与三张差牌,是指中国在对阵美国“联欧制华”时采取的应对举措。
“好牌”即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本我优势较为突出显著的筹码;“差牌”是在一定的时机和条件下尚可促成某种有利于中方的局势,但“出牌”风险较大,稍有不慎,难以抵御美欧联手的优势,甚至沦为软肋的筹码。
综上而论,好牌和差牌实际上没有性质上的差距,只在于风险和所需条件的差异,若是战略得当,“差牌”更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成就出奇制胜的一击。
第一记好牌:以中欧经贸合作助力欧洲一体化在国际关系博弈中,“好牌”是一个动态定义,即能够利用双边或多边关系中的合作或竞争因子达成制衡利己的路径。中国强劲而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是这一路径的基础,美国“联欧制华”中对欧洲战略设计的漏洞便是中国得以施展身手的突破口所在。
美国将中国认定为“最强大对手”,将欧盟确定为“最重要盟友”,可见在中美欧关系中,美国处于中心位置。美国希望联合欧盟来遏制中国的崛起,至少是延迟美国被新兴国家超越的时间,而消除中国威胁、遏制中国崛起的关键是不能打持久战的。
然而,仅仅靠美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遏制中国的目的,因此必然要寻求欧盟这一“最重要盟友”的帮助。既要达到短期快速“制华”的效果,又要时刻保证欧盟从属于美国,这两大基本目标使得美国盼望一个“强大”而“顺从”的欧盟。
但事实上,“强大”且“顺从”在国家层面上本身就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悖论。倘若欧盟在经济和安全上一味地依附美国,第一性的就是将分散美国遏制中国的精力,第二则说明欧盟分担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可行性将大大降低。
首先,“全心顺从”等同于“全面负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美国必须保证欧盟的经济繁荣、安全防务,将大大加重美国负担,不符合美国当前强烈的“美国优先”主义。
其次,倘若欧盟一心一意顺从美国,这的确遂了美国的意,让欧盟上了美国战车。全面顺从美国的欧洲是一个失灵的欧盟,一个无力的欧盟如何配合美国的“闪电遏制”?
由上可见,美国勒令英国、法国与其一同来南海撒泼示威、要求欧盟国家公然站队污蔑中国新疆“人权问题”和新冠溯源调查结果、甚至对德国内政指手画脚,以拒绝提供情报为由胁迫德国放弃与中国合作建设5G网络这些针对中国的行为。
不仅未能快速遏制中国,反而加重了美国的负担,拒绝进步的行为加速西方国家的内耗,客观上弱化了欧洲国家,或早或晚将引起欧盟内国家的不满。
因此,中国的“好牌”正是抓住了美欧同盟这一结构性矛盾,中国应当通过开展中欧贸易,推动一个“强大”却不“顺从”的欧洲现世。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仍然处于停摆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协定永无解冻之日,中国仍然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欧之间斩不断的贸易联系便是中国最大的谈判资本。因此,中国应当更加旗帜鲜明地与欧盟开展从物质交流到经济文化、全球治理、人文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觉醒欧盟的自主意识,是中国反制美“联欧制华”的第一步。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强大的欧盟”两者密不可分,而一个强大的欧盟必然是一个和平统一的欧盟,和平统一的欧盟拥有独立的战略意志和战略利益,必然不会跟着美国鞍前马后。
第二步,继续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寻求中欧战略文化中合作对话的共鸣。
从欧洲的战略文化着手,可见一个强大的、不依附任何国家的欧盟倾向于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有利于中国开拓欧洲市场,提供中欧合作水平,也许对于美国所希望主导和控制局面来说祸福难测,但之于中国却是十分有利。
中国只需继续扩大开放,与欧洲建立更深的经济联系,形成成熟形态的欧洲市场将主动与中国拓宽合作领域,这是两方受共同利益驱使的自然结果,故说通过加强中欧经贸合作来对抗美国的“联欧制华”是最好不过的一记王牌。
风险与挑战:“差牌”之中欧间的意识形态差距尽管中国与欧盟之间未来仍是以合作为主基调,但中国和欧盟国家之间仍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意识形态差距。中国引以为傲的优越社会制度在许多欧洲国家看来,是属于“修正主义”,而美欧之间恰是几十年的军事和政治同盟。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对抗美国“联欧制华”以及与欧盟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回避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畏畏缩缩。恰恰相反,回避矛盾只会放任其滋长为更大的隐患,中方应当用这张引起争议的“差牌”,打出漂亮的一击。
在疫情期间,欧盟国家跟随美国一同污名化中国,误导了无数不知情者对中国抗疫现实处境的认知,而在这一进程中,原本固化的误解起了重大作用。面对这一包围式的构陷,中国首先应当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主动应对西方污名化的言论。
绝不能放弃控诉污名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脏水,应当向欧洲国家、世界各国展示,中国之所以能够度过新冠肺炎设下的一道道难关,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优势和效能,在这一制度下,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
回避中国异于西方国家的制度,以求得暂时的合作,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之于国内,这一行径将主张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肆虐,危及根本政治制度;之于合作方,无法把握时机诉说中国故事,是纵容意识形态偏见的表现。在欧美文化中,民粹主义横行和自由选举制度的缺失是现阶段主要的文明冲突,暂时难以化解。
在此时,应当发扬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闯出一条敢于创新的道路,不但有助于帮助西方国家化解困境,而且在根本上回应了美国“联欧制中”是转移国内矛盾这一目的,更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遥相呼应。
第二记好牌:抓住“印太战略”,反击“联欧制华”事关中国反击“联欧制华”的第二记好牌。在上文的论述中,美国遏制中国走的是全面、快速的“闪电攻势”,因此,在美对华策略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基于印太域内遏制中国的主要抓手,而欧盟则处在参与亚太战略的第二、第三梯队。
事实上,这一境遇是由欧盟的利益半径决定的,美欧同盟中,美国和欧洲遏制中国的意愿强度不同。
美国身为两洋国家,战略考量遍及全球范围内可能危及其地位的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因此美国战略界常有“非霸即亡”的论调;而欧盟的战略利益分布较为狭窄,至多止步中东地区。
因此,尽管美欧双方都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了忌惮心理,但美国较之欧盟更为警惕、急切,甚至于将中国视之为心腹大患,但欧盟国家不同,顶多是处于强国对即将觉醒的雄狮的注意,因此欧盟并不愿意彻底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机遇。
这一地理意义上的限制决定了欧盟的利益半径,而这一利益半径又直接影响欧盟无法完全投入到美国的印太战略之中。欧盟国家作为远离亚太格局的域外势力,被美国要求参与印太战略,在军事制衡和地缘政治领域围堵中国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者,最为重要的是,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胡萝卜加大棒”地改造欧洲计划已经渐渐失去了威慑力,欧洲不愿意同一个失去领导力和吸引力的美国完全捆绑。
面对印太战略和联欧制华的双重抓手,中国切不可自乱阵脚,应当意识到,在美对华战略中,印太战略为主,欧盟参与为辅,且“联欧制华”的不确定因素远远大于印太战略中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对美国的马首是瞻。
在辨明主次矛盾的前提下,中方应当继续努力保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保障稳固的地缘政治基础。
在逆全球化思想回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当专注“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改善周边环境,让印太战略形同虚设,不攻自破,方能间接损耗“联欧制华”的不正义性。
潜在龃龉:中俄关系对中欧关系的潜在影响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安全与防务负有一定责任,而这防的就是俄罗斯。欧盟与美国在二战以来便是坚固的军政同盟,并非欧洲国家意识不到美国企图分化和弱化欧盟的野心,但对比起来,更为紧迫的似乎是俄罗斯的西方战略对欧洲的冲击。
俄罗斯与欧盟国家历来存在严重的地缘政治竞争,俄罗斯主动出击,在乌克兰问题上深切刺激欧盟国家,导致欧盟与美国一同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双方关系几乎常年覆冰。
而自从中俄被美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后,中俄两国受美国的遏制战略影响,两国在客观上加强了经济和政治合作,进一步亲近,这直接导致欧盟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军政合作。
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往来本对于中国而言本不算一张“差牌”,至少在中俄合作领域来说。但中国需要提防俄欧关系的恶化,传导至中欧关系,从而导致欧盟在军事和政治上更加依从美国,排斥中国。
对于中俄关系这一把“双刃剑”,在与欧盟涉及政治对话的过程中,应当格外小心。
中方身为这一组三边关系的中心枢纽,应当在特定时机有限地促成俄欧双方关系缓和。从政治角度出发,俄欧关系有助于改善欧洲大陆的安全与发展,同时推动中俄关系、俄欧合作在欧亚地区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方一方面要加大与俄罗斯沟通力度,明确俄欧双方关系改善对美制裁中俄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应利用“北溪-2”号等系列俄欧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促进俄欧双边利益的建立。
第三记好牌:中国积极有限介入中东局势美国堪称“逃亡”的撤军行动伤透了一干盟友和伙伴的心,印度被气回金砖国家集团,欧盟则大呼“谁来保护欧洲”?显然,近日来欧洲媒体对美国撤军行动的不满再一次到达了顶峰。
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发挥的作用就是积极却有限地参与中东重建与维和工作。
一直以来,中欧在裁军、核不扩散和反恐领域存在合作,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有限干预博得了欧盟的好感,一旦美国被新生政权逼退,中国将是欧盟在利比亚、伊朗、中东移民等问题上的积极合作对象。
海湾战争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动中东地区经济合作,以营造一个相对和平的新中东。然而,对以色列的过分偏袒和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刚愎自用,以及对伊朗的制裁引起了绝大多数欧盟国家的反感。
现如今的火速撤军,并纵容新政权的诞生,在欧盟看来是美国与欧盟安全防务合作中极为失败的一环。欧洲媒体甚至质问美国:“谁来保护欧洲?”
中国应当与欧盟对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的缺陷和造成的灾难进行沟涉和警觉,以此为契机联合欧盟与中国共同发挥在中东地区的影响,积极维护中东的稳定。
实施风险:欧盟的应激反应与猜忌心理8月2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强烈抨击了博雷利等欧盟政客所说的“不允许中俄控制中东局势”的言论,两者电光火石间洋溢着浓重的对峙意味。
面对美国的撤军,欧盟内部分化为两股势力: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欧盟寻求战略自主的大好时机,欧盟应当“站起来”;另一部分人则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反应,对中俄介入中东表现出不安与猜忌。而后者,正是受到了美国散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站队中美”思想的荼毒。
尽管欧盟内德国、法国等国表示不会轻易站队中美,但这一思想已经不知不觉深入欧盟部分政客心中,即面对中俄填补美国撤军后“政治真空”的局势,欧盟必须制定相应的对冲战略。
但实际上,欧盟已经随着主导玩家美国的撤退,被迫退出了这场逐鹿中东的“游戏”——从欧盟将中俄介入重建视为势力再渗透,可见其并未重视中东地区人民的命运,而是机械地将其版图化。
中国的第三张好牌与第三张差牌是相生相克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变量就是欧盟的应激反应和猜忌心理。中方必须让欧盟从美式霸权分割的政治博弈中清醒过来,尽管欧盟被迫退出“游戏”,但必须承担难民大量逃亡欧洲的后果。
为了避免因这一问题,美欧同盟反向加固的不利局面出现,中俄应当与欧盟沟通新一轮“难民危机”的应对措施,共同面对欧盟正在陷入道义和政治的两难处境。
事实证明,美国的单方行动正在破坏大国间合作的气氛,如果中欧之间不能在中东问题上实施有效的多边合作,那么注定所谓的第三张牌将成为一张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