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说了什么?
在成功狙击了泰国经济之后,乔治·索罗斯这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的金融大鳄马上就锁定下一个狙击目标-被称为东方四小龙之一的香港。
经过和港府两轮交手之后,索罗斯自以为对香港经济的老底有了“全面”的认识,决定全力一搏,企图复制对泰国的经济狙击,通过做空港币,把香港狠狠踩死。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适时的香港正回归中国不久,作为久别重逢的孩子,中国怎么可能坐视不理,放任索罗斯对香港猛攻?
在祖国妈妈的支持下,中国大陆和香港最终以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一年多的拉锯战,成功抵御了索罗斯集团企图的攻击,彻底粉碎他们搞垮香港经济的野心。
整个拉锯战的过程异常艰难,中国和香港要面对的敌人是常胜将军索罗斯,英国和泰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招数阴狠毒辣。中国政府和香港如何应战?打败索罗斯之后,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宝贵的经验呢?而朱镕基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说了什么?
灾难制造者-金融大鳄索罗斯重创泰国经济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的起源,其实就是二战后,各国经济对于新时代经济认知不够深入,所以才导致后面一连串的灾难。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日本为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纷纷崛起,亚洲各国疯狂加入扩大生产的队列当中,忽视本土基础性的实体经济建设。同时,各国对美元的汇率增幅都极大,日本经济更是呈现出“极度繁荣”的景象。
于是,大量的日本企业去到美国本土进行疯狂炒房,导致美国房价高涨,日本民间更盛传:一个东京就可以买得到四个美国。
对于美国人而言,这当然不是好事情。这群“受害者”里头就包括了深谙金融理论的乔治·索罗斯。时年40多岁的索罗斯已是华尔街响当当的金融管理员,小半辈子都和金钱打交道,他在这里头,看到是不仅是“危险”,还有“机遇”。
于是,索罗斯就开始对全球经济进行深入研究。
终于,在1992年2月前后,索罗斯等一群国际投机分子在欧盟12国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找到致命漏洞,随即对其中相对疲软的英磅、意大利里拉等发起做空进攻。
仅仅过了7个月,英国就以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代价,惨败于索罗斯等金融投机分子,更不得不退出才加入两年的欧洲汇率体系。
首次出手就让索罗斯获得了“狙击”国家的丰厚回报,这一仗使得索罗斯获利10亿美元,个人基金账户激增67.5%。尝到了甜头的他,自然是不会轻易收手。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敏感的索罗斯又在1996年看中了有“亚洲第五龙”之称的泰国,这不得不说索罗斯的眼光真的很犀利。
此时,泰国的经济起飞和日本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是制造业发达。1986年-1994年期间,泰国每年制造业出口都达30%以上。由此,泰国迅速由农业大国摇身一变,成为闻名遐迩的制造业大国。
泰国政府正是从这时起,就对自身经济发展充满了迷之自信,开始放开金融门槛。1993年,推出曼谷国际金融条例,允许商业银行到外国吸引存款和放贷,并且允许货币自由兑换。而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为下面的灾难埋下了可怕的伏笔。
于是,大量的外资疯狂涌入泰国,除了少量资金进入了制造业之外,更多的热钱涌入了楼市和股市,导致楼价高企,股市虚高,泰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全民富裕”的幻象。
这股热钱力量的操控者,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泡沫,所以开始从楼市和股市中兑成美元,纷纷离场。随着美元在国际市场慢慢走强,这种离场行为更是越演越烈,最终导致泰国国内资产下跌,银行坏账激增。
1997年2月,终于等到时机成熟了,索罗斯开始对泰国痛下杀手。在借入价值150亿美元的泰铢后,索罗斯就在市场上抛售这批借来的泰铢,导致泰铢兑美元汇率大跌,从1美元兑25泰铢跌到1美元兑26.18泰铢。
泰国央行不得不出面救市,投入近20亿美元来维持汇率。
随后5个月,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通过吸引资本雄厚的国际投机分子入局,通过离岸银行(上文提到泰国当时门户大开,商业银行可以在外国放贷),继续大量借入泰铢并在市场抛售,泰国政府不得不把剩余不多的1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维持泰铢汇率。
但其曼谷国际金融条例却使到泰国政府挖坑不如填坑快,加上没有出台有效的经济管制措施,终于在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泰铢解除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改成“浮动汇率制”。
索罗斯成功狙击泰国经济,泰国在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仅剩余28亿美元外汇,泰铢兑美元汇率一度跌倒最高50多泰铢兑1美元,泰国经济瞬间倒退几十年。
狙击香港,中国岂容胡作非为1997年7月1日凌晨零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也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全国人民的见证下,香港回归到中国的怀抱里。就在全国人民欢歌载舞庆祝香港回归的时候,刚刚在横扫泰国的索罗斯就把下一个狙击目标放在香港。
此时的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索罗斯也看得出,香港和泰国一样,所谓的经济腾飞只不过是国际热钱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港口上推高楼价和股市而已。只要把对付泰国的手法运用得当,相信不久香港就会成为第二个泰国。
到了7月中旬,索罗斯试探性出手,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抛售,港币汇率应声下跌,一路跌落到1美元兑7.7500港元的心理关口。
香港各大银行门口瞬间挤满了兑换的人群,逼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紧急入市,买入大量港币,使港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关口之上。
索罗斯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早在92年的时候就把英国引以为傲的英磅杀得屁滚尿流,而过去的5个月就把“亚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国也砍于马下,只要把香港这个“亚洲四小龙”也干掉,索罗斯的名号必定为世界之震惊。
于是在7月下旬一开始,索罗斯就对香港第二次出手,他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250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升至7.06%。
当然,香港金融管理局也不是吃素的,港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从而使得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
同时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对市面数家涉嫌投机港币的银行进行口头警告,令到部分港币投机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索罗斯等投机份子的力量。
然而索罗斯等国际投机分子并没有轻易放弃,相比于泰国市场,香港的市场更多元化,使得索罗斯等对香港各个金融领域都发起大大小小的攻势,这段时期对香港来说,港币大起大跌,股市大起大跌也是常有的事,所庆幸的是香港市场并没有崩溃。
无论国际炒家抛售多少港币,香港政府就买入多少港币。此时,中国大陆也派出央行和国行的副行长亲临香港,确保各个中资机构对香港政府资金方面的持续支持。
最终,在中央的支持和香港政府坚决保卫港币汇率的决心下,索罗斯等国际投机分子铩羽而归。港币没有像泰铢暴跌那样引发恐慌性挤兑,索罗斯更是在这一役当中损失了10亿多美元,尽管保住了港币汇率,但这条金融大鳄还是使得香港市场一度处于萎靡的境地。
为了应对这一仗,港府不得不抬高港币利率,这就导致了股市和楼市严重缺乏资金,两市大跌更使到大量商铺结业、倒闭,还有大量投资者破产。
吸取经验,开放更应步步为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目睹这场可怕的金融风暴之后,随即在1997年12月接见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机构总经理代表的时候就亚洲金融危机发表重要战略总结。
在会议上,朱总理指出国际投资分子在东南亚地区仅仅数月时间就把一个已经腾飞的国家做空,国家的贸易货币大跌,国家信用跌倒谷底。只是通过一些数字游戏就赢得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败了一个国家,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对于中国来说,正因为我们没有彻底融入国际舞台,金融体系整体比较稚嫩,这种未完全开放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免受了国际资本的狙击。
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在场,他向朱镕基总理问道:“人民币是不是要贬值?”朱总理坚定地回复道:“中国的人民币绝对不会贬值。”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朱总理对现场金融领导掷地有声地说道:“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涉及中国,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中国的金融市场注定要面向世界,我们将会面临着更多危机和挑战。但是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却不具备抗击的能力。”
这番话无疑敲响了中国在即将面对世界市场的警钟。
时值中国加入WTO前夜,97金融危机可谓对中国即将入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反面教材。
朱镕基总理指出,不能盲目步入国际市场,在打开国门的时候应该步步为营,要从几个方面来严格执行,保持国家金融体系稳健,再自由的市场也应该接受监管和约束,否则很容易被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一、对资金来源保持严格的审查制度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外来资金审查相对严格。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保障国内市场避免被外来资金大量进入而产生金融行业混乱情况。
对外过热的资金都会受到监督,国内的资金流动也会受到把控,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人民币稳定和国家信用的坚挺。
二、调整经济架构避免“泡沫”过多朱总理指出,引起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是东南亚地区的“泡沫”过多。
以泰国为例,当创造业为泰国获得丰厚回报之后,泰国政府并没有把钱花在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上面,反而加大对楼市、股市等数字游戏上面,导致市场虚高,加之曼谷国际金融条例的实施,更进一步让索罗斯等国际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最终导致泰国政府债台高筑,被索罗斯等血洗经济。在泰国的经验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能沉迷数字游戏,要把资金和精力花在实业生产当中去,不能搞奢靡之风,繁华的背后总是危机四伏。
回顾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朱总理的警示犹言在耳,调整经济架构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过去十几年里面,中国的楼市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楼市的过热也警惕中国政府不能对其过于放任,否则容易造成反噬。
在对楼市的调控和监管过程中,中国也积极调整经济架构,加大力度对必备物资生产行业的支持,特别对国家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的产业扶持。
随着深化产业架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各种实业得到蓬勃发展,由楼市带来的“泡沫”必将越来越小,但我们仍然要提高警惕,以史为鉴,提防经济市场发生其他“泡沫”。
三、建立完善先进的金融体系朱总理在会议上严肃指出,中国市场注定与国际接轨,在这之前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中国上了生动的一课,也在给国人敲响警钟,建立完善先进的金融体系刻不容缓。
“大部分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暴露出极大的问题那就是腐败以及效率低下。”朱总理提到。
其实中国银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银行机构甚至以人情世故为行事标准,那些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而地方银行就更不用说了,成为了地方政府的私人钱袋,为了帮助地方领导做一个漂亮的“政绩”,不惜以高利吸引存储,高利放贷,大搞外账等。
这些空大假的行为正一步一步蚕食着国家的金融体系,需要正视严惩!
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只有健康的金融体系才能维持国家经济运行长治久安,不能给投机分子漏一个缺口!
四、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朱镕基总理坚决表示:“谁再搞两本账,一定要把这个行长撤职、开除行籍。什么叫开除行籍?就是永远不得在银行系统任职。”
97金融危机可谓揭开了中国金融监督管理的遮羞布,让众多领导看到其中的弊端。
从近些年(97年前后)的贪腐案可以发现,被抓下马的领导都是管理金融方面的“大人物”,诚然打击力度在大,还是有人怀着侥幸心理刀口舔血。
从侧面反映出对于金融机构无论是监督还是体系建设都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并且加强监督力度,若是有居心叵测的人抓住漏洞与疏忽,那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五、保持高外汇储备增加对赌筹码在这场和索罗斯的大战当中,国际资本可谓倾巢出动,不惜抛售了过千亿的港币,为了就是要一拳把香港打趴下。
让索罗斯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大陆的介入为香港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面对香港市场的极度不稳定,朱镕基总理只抛出了一句:“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
最终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合共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前,索罗斯败走香江,滚回旧金山。虽然外汇储备过多会加大人民升值压力,容易在金融市场上受到各方的掣肘,但事实证明在应对金融危机是有效的,这个方针时至今日也一直在贯彻使用中。
借用电影《钱学森》的一句台词:手里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朱镕基总理在97金融危机后的总结与警示时至今日还是非常具有远见作用的。
97金融危机无疑为中国敲响警钟,响了之后又该怎样去防范和改进呢?如果中国当时只沉迷于自身封闭市场的发展,稚嫩的金融体系没有得到彻底警醒反思,那或许第二个索罗斯就会对中国大陆发起进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值得庆幸的是,索罗斯挑了一个好时机来进攻香港,让中国通过回归后的香港看清国际资本市场的复杂和野心,而中国人骨子里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又让中国适时进入WTO前打了一支强大无比的预防针。
结语: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索罗斯等一种投机分子在英国和亚洲大杀四方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关键角色——美国。还记得上文提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崛起的情况吗?大量日本富商企业前往美国购置大量物业,间接直接地推高美国房价。
日本的经济实力一下子让美国人觉得自己的经济地位受到威胁,而回到索罗斯干掉英磅后转战亚洲战场上,很难不使人认为索罗斯是代表美国来弄垮亚洲经济的。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一、摆脱“固定汇率制”使美国人重获自由以泰国、印尼为首的部分亚洲国家自以为是推行所谓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这个制度在美国政府看来是痴心妄想。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这不利于榨取最大利益,若是能打掉这个制度,那美国在和这些国家贸易上便能占据更大优势。
二、疯狂购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物业和主体产业在索罗斯成功狙击泰国之后,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正式卷起,亚洲各国的货币都史无前例地遭遇滑铁卢。
那边厢的美国当然也没有闲着,迅速调动资金对泰国、印尼、日本等货币贬值国家大量的物业和主体产业疯狂蚕食,牢牢扼制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命门。
三、若成功狙击香港,除了扬名立万,更有抑制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可能在成功干掉东南亚各国之后,处理香港就成为一个关键点,若能成功拿下香港,对于美国资本入侵香港是十分有利的。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中国刚回归不久的行政特区。
面对新中国经济的腾飞,美国看见了也怀有戒心了,如若索罗斯一举拿下香港,美国资本必定会在香港各个领域渗入,更有主导香港经济的可能。那到时候美国就有了和中国在国际谈判的筹码,中国的发展就必然会受到美国各方面的钳制。
说到底,无论是有硝烟的战争还是无硝烟的战争,究其原因还是国家之间为了利益而发起的。14年的抗日战争,正因为日本帝国主义觊觎我国土地肥沃物资丰裕而发起的侵略战;97年金融危机,也正是美国为了遏制东南亚各国崛起而发起的经济入侵战。
真理终将战胜强权!在伟大团结的中国人面前,任何的不义之师都必将被粉碎!
参考文献:《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与对策》---作者:何秉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追踪研究实录》---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洲金融危机追踪研究实录 著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