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落后地区”走一走:随手一拍就是好风
文/张丰
专栏作家,中产生活方式观察者
发于2020.1.6总第931期《中国新闻周刊》
东京都市圈的人谈起青森、秋田这样的“边远地区”,往往会提到那里的“口音”:“那里的人说话听不太懂。”但是这对我来说不成为问题,因为即便是东京人的日语我也听不懂几句。这里属于日本的“东北地区”,以农业为主。他们的落后看上去是有实锤的。在关东、关西都畅通无阻的“西瓜卡”(地铁卡),在这里根本无法使用。你去每一个地方,都必须买单程票。
我从青森坐车去小说家太宰治的家乡,要换乘两次电车。一路上看到的是真正的农村景色:河流清澈,铁轨边干干净净,田地受到细心的照顾。苹果树上的果子已经成熟,把枝头压得很低,不少树下都铺着一层塑料布一样的东西,可以接住落下的果实。有时候,窗外是大量的芦苇,随手一拍就是很好的风景。
我小时候生活的中国北方农村就有点这种感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小河里还有流水,外出打工潮之前,大量的劳动力在田野里,每一寸土地都能照顾到。但是,和这美好田园风光相伴的却是赤贫,到冬天,小麦面都难以为继。后来,随着大量人口进城务工,人们变得富有,但是农村也跟着改变了,河道干涸,路边丢弃的塑料袋到处都是。我们似乎没有办法把美、进步与富裕一起推动,这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
列车到达“五所川原”,要换乘只有一节车厢的小火车。很不巧,前一趟车中途莫名其妙停车5分钟,而换乘时间只有3分钟,看起来我就要错过这班车,必须再等一小时了。但是,下车后却有真正的惊喜:那辆小火车还停在那里,列车员就在车门口等着大家。
在东京或大阪,没有任何一趟列车会等一个人,准时是第一原则。而在这里,没人在乎晚几分钟。这趟小火车最重要的任务,似乎就是等待我们十来个人。后来经过的几个小站,都没怎么上客了。如果说日本的“现代化”还没有达到全国完全一致,可能就是这种时间观念吧。
一路上路过的小站,都没有车站管理人员,车站没人检票,更没有闸机,上车的人会自己找列车员买票。我能想到好几种“逃票方案”,比如,假装忘记购票,等被问的时候就说是从最近的车站上车的——但很快,我又为竟有这样的念头感到惭愧。
下午返回,在芦野公园车站等车的时候,进来三个小男孩。他们挨个向我大声问“こんにちは”(下午好),我也微笑地向他们每个人说“こんにちは”,我很想多说两句,可惜只会这样的礼貌用语。在东京我也经常碰到放学回家的小孩,从没人主动和我打招呼。
这并不是特例,两天后,我在秋田的千秋公园跑步,碰到一群棒球少年。他们沿着坡道朝上冲刺,对每一个看到的人大声说“抱歉”。其实,路很宽,他们无论如何奔跑都不会妨碍别人,但却仍然一丝不苟地向每个人道歉。这一定是教练的要求,他站在旁边,也在大声向路人道歉。
中文网站上的介绍把这里称为“拥有45万人口的秋田都市圈”,差点让我笑出声来。45万人,在中国也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城,在日本北部却已称得上是人口集中地。秋田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以农业和酿酒业为主,人口减少的速度排在日本前列。
这些少年,在未来也注定属于“人口减少”的一部分吧。去年秋田金足农业高中棒球队杀入甲子园决赛,虽然最终没能夺得冠军,却也足够鼓舞这里的少年心了。他们或许也在像“前辈”一样,向往着都市的广阔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