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尼身死15天:美伊都内耗 中东更危险
记者 | 田思奇 曾宇
“在伊朗于伊拉克的代理人部队对美国人发动为期数月的袭击后,特朗普总统下令击杀苏莱曼尼将军……袭击越过了总统去年夏天划的红线——如果伊朗敢伤害一名美国人,它将面临严重后果。总统言出必行,苏莱曼尼先生吃了苦头才明白这一点。杀掉苏莱曼尼是正当的,合法的,战略上是合理的。”
击毙这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10天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转发了上述观点——来自共和党参议员汤姆·卡顿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评论——继续为自己的决定“不光是为了选票”辩护。
但这位美国总统至今给不出杀死苏莱曼尼的情报理由,而在他看来,这也没那么重要:“假新闻媒体和他们的民主党伙伴正努力确认来自恐怖分子苏莱曼尼的未来袭击是否真的迫在眉睫,以及我的团队是否同意(干掉他),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这真不重要,你要知道他有可怕的过往!”
不过,特朗普也许没料到,苏莱曼尼的死没有让美国人更团结,在国内引起了行动是否合法的争议;而在伊拉克动手也“捅了马蜂窝”,最终后果或许是会帮助这位62岁的“中东谍王”实现其毕生志向——让美军离开伊拉克。
苏莱曼尼死后的半个月,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协议、伊拉克议会敦促美军撤出该国。在什叶派武装发动针对美军的零星攻击之际,伊朗军方也为苏莱曼尼“对等”复仇,却失手打下一架民航客机,让国内刚刚团结起来的民意再度撕裂。
在未来可预见的日子里,美国在中东要面对的对手或许缺少这位伊朗“最优秀”指挥官的能力、耐心和经验,但也正因为此,他们可能会让美国和世界更危险。
悍将养成
在苏莱曼尼还活着的时候,外界对这位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领导人的认知便充满着矛盾。
对于伊朗人来说,苏莱曼尼被广泛视为该国第二大权势人物,他在伊朗与伊拉克长达八年的战争期间声名鹊起。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时,23岁的苏莱曼尼参加新组建的革命卫队走上战场,主动请缨执行危险的敌后侦察任务,多次立下战功获得晋升,不到30岁就升任革命卫队第一塔拉赫师的师长,被称为“少年将军”。
两伊战争后,苏莱曼尼一度消失于公众视野,后来成为圣城旅的领导人。圣城旅是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了革命卫队内“包括士兵与间谍的所有精英”,专门在海外执行任务,在许多国家设有指挥机构。
到了2015年后,苏莱曼尼已成为伊朗最知名的指挥官。2017年,他被伊朗官方评为“最成功的军事指挥官”,他指挥的圣城旅获评“最佳部队”。虽然军衔只是“少将”,但2018年的一项伊朗民调显示,苏莱曼尼的支持率为83%,甚至超过总统鲁哈尼和外长扎里夫。
美联社指出,在关键会议上,苏莱曼尼总是坐在哈梅内伊身边,与这位伊朗最高领袖关系密切,后者也主持了苏莱曼尼女儿的婚礼。苏莱曼尼也被视为伊朗未来的潜在领导人。
而对于美国和以色列来说,苏莱曼尼是指挥伊朗代理人部队的影子将军,需要对不少驻伊拉克美军的死亡负责。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从2003年到2011年,在伊拉克死亡的美国人中有17%死于苏莱曼尼策划的袭击。
按照美方的说法,他在美国入侵伊拉克期间帮助什叶派民兵杀害了数百名美国士兵,在叙利亚内战期间支持阿萨德屠杀数千平民。他的手下教会了伊拉克民兵如何制造和使用简易路边炸弹,导致大约600名美军死亡。英国首相约翰逊也指出,苏莱曼尼“双手沾满了英国军队的鲜血”。
不过,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Scott Ritter)撰文称,虽然美国将苏莱曼尼描述为伊朗邪恶意图的象征,但他更是美国不负责任的侵略政策在无意中直接造就的。文章称,苏莱曼尼的出现并非“无中生有”,他是伊朗为应对外部威胁的合乎逻辑的“成品”。
“9·11”事件后,美国利用“北方联盟”在阿富汗站稳脚跟,最终将塔利班赶下台。苏莱曼尼在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国实现与北方联盟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行动和情报支持。但小布什在2002年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的一部分,这让两国终止了合作。
在2003年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没有为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做好准备,特别是在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要求决定如何治理伊拉克的时候。当美国把枪口转向什叶派武装后,苏莱曼尼和圣城旅开启了在当地的反美抵抗运动。
与此类似,在美国、土耳其和沙特要推翻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后,圣城旅便组建了支持后者的什叶派武装。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肆虐伊拉克,伊朗先于美国支援抵抗。除了苏莱曼尼亲赴前线帮助伊拉克政府军,伊朗还协助伊拉克各派武装成立“人民动员组织”,这也是伊拉克打击ISIS的中坚力量。
不论是苏莱曼尼的粉丝还是敌人,必须承认的是,他是后“9·11”时代塑造伊朗在中东地区势力的决定性人物,让伊朗成了区域内的影响力大国之一。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界面新闻说,苏莱曼尼是伊朗中东政策的主要设计者和指挥者,是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串联起来的关键人物。苏莱曼尼相当于哈梅内伊的一条臂膀,伊朗目前还没有能取代他位置的强有力人物。
2017年,苏莱曼尼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师肯尼斯·波拉克(Kenneth Pollack)在评论中这样写道:
“对于中东的什叶派来说,他是詹姆斯·邦德、隆美尔和Lady Gaga的混合体。对西方而言,他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负责出口伊朗伊斯兰革命、支持恐怖分子、颠覆亲西方政府,发动伊朗的海外战争。”
意大利前驻伊拉克大使马科·卡内洛斯(Marco Carnelos)认为,苏莱曼尼毫无疑问是位才华横溢的军事指挥官。曾多次与他打交道的人总结过他的三个主要特征:“惊人的聪慧、意识形态驱动,最重要的是,拥有相当罕见的战术和战略能力”。
这位意大利外交官甚至认为,苏莱曼尼并非狂热的激进分子。“他勇敢、谦逊、投身革命,对部下有同理心,是一个强大的激励者和有耐心的倾听者,能通过大量中间人网络推动对话——这些是他的美国、以色列和阿拉伯对手有时缺乏的能力。”
图片来源:IRNA飞来横祸
苏莱曼尼遇刺,发生在内部分裂、身边“敌我难辨”的伊拉克。
2019年10月以来,伊拉克多地爆发抗议活动,示威者指责政府腐败、服务不力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伊拉克国民议会12月1日批准了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的辞呈。
但有示威者表示,总理辞职无济于事,伊拉克需要全面的改革,并需摆脱外国,尤其是伊朗的影响。11月底,认为“伊朗干涉内政”的抗议者在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冲击并火烧伊朗领事馆。
也就是在这几个月,苏莱曼尼向伊拉克政府施压,要求结束美军在伊拉克领土上的存在。2019年年底,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遭上千当地抗议者冲击,美方则指认伊朗在策划对美使馆的袭击。这也最终为苏莱曼尼招来了杀身之祸。
遇袭时,他正准备与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迈赫迪会面,代表伊朗回应由后者斡旋、沙特提出的缓和关系的提议。1月3日凌晨,在乘飞机抵达巴格达机场后,被伊拉克政府收编的“人民动员组织”派出副指挥官穆汉迪斯迎接。
按照伊拉克媒体的报道,两人在机场外的公路上当场死于美军无人机的空袭。外界通过一名死者手上的红宝石戒指,确认了苏莱曼尼的身份。
两天后,苏莱曼尼的遗体返回伊朗,数百万民众上街迎他“回家”。伊朗媒体发布的照片显示,为苏莱曼尼送行的民众堵塞了街道,人们表情凝重,高举苏莱曼尼的照片。在苏莱曼尼于其家乡克尔曼下葬前,当地民众涌上街头,其间发生踩踏事故,至少56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经济学人》指出,苏莱曼尼的葬礼在规模、范围和死亡人数上超过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开国元勋霍梅尼。他的死亡迅速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分裂的伊朗因为外国近乎侵略的行为而团结一致起来。
文章提到,伊朗西南部城市阿瓦兹对政府的敌意很深,但依然有数十万人在灵柩经过时致敬。在去年11月大规模抗议活动中高呼“哈梅内伊去死”的伊朗年轻人也加入哀悼者的行列,为这位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效力的英雄欢呼。他的遗体还途经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圣城马什哈德,成为现代首位在圣城举行送葬仪式的两伊政治人物。
当苏莱曼尼的遗体在首都德黑兰举行送葬仪式时,哈梅内伊率领一众伊朗领导人站在棺木前为他祈祷。从推特到微博,哈梅内伊几度落泪的画面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的焦点。无论政界还是军方人士,伊朗各界一致公开誓言复仇。
而发生在自家土地的政治谋杀事件,也让伊拉克人愤怒不已。1月5日,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和秘书长递信,称美国在伊拉克领土空袭伊拉克军事营地、刺杀伊拉克军队领导人及高级别友人,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严重侵犯,也违背了美军在伊拉克驻扎的条件。
伊拉克已经成为美国和伊朗斗法的前沿战场。在苏莱曼尼死前,伊拉克国内连续数月的抗议游行把矛头对准伊朗,示威者曾高呼“哈梅内伊去死”;而苏莱曼尼死后,矛头开始对准美国,主流的声音又变成了“美国去死吧”。
在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看来,美国炸死苏莱曼尼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他对界面新闻指出,伊朗国内有人表示,在伊拉克造成现在这个局面,是“苏莱曼尼留给伊朗人民和伊朗国家安全的最后一个大礼包”。
而在地球另一侧的美国,击杀苏莱曼尼的正当性也出现了争议,政府难以证明这是美国的自卫行动。美国媒体VOX指出,从政治集会到新闻发布会,从秘密简报会再到官方文件,特朗普政府一再无法提供“预防性自卫”的证据,而这可能的后果是,在击毙苏莱曼尼时,他带给美国人的风险要比以往更大。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伊朗问题专家苏珊娜·马洛尼(Suzanne Maloney)说:“我很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提供可信的公开理由方面做得如此之差”,“我不确定这是傲慢还是无能,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大西洋月刊》也讽刺道,特朗普政府坚称只有杀掉苏莱曼尼才能阻止袭击,似乎相信只要通过袭击指挥层,地面上的武装歹徒就可以被某种方式所阻止了。
美国民调机构拉斯穆森报告在苏莱曼尼死后三天内(1月5日至6日)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舆论对苏莱曼尼被美军杀害事件产生分歧,43%的美国人支持特朗普发动袭击,还有43%的人表示不支持该决定,另外14%的人则没有回答。
图片来源:IRNA危险游戏
在讨论杀戮合法性和道德性之余,更令全世界担心的是,伊朗和美国紧张局势的骤然升级会带来什么报复后果。
《卫报》指出,伊朗有很多战线可以选择,比如波斯湾的石油运输航道、沙特和阿联酋的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攻击。
1月5日,伊朗政府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在中止履行协议的第五阶段中放弃对“离心机数量的限制”,由此,核计划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
同一天,伊拉克议会中的什叶派代表也促成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敦促政府驱逐外国(即美国)军队。
感受到压力的美军也制造了一起乌龙事件。一天后,网络上出现美军驻伊拉克指挥官发给伊拉克军方的通知信,称美军尊重伊拉克的决定,准备在未来几周进行“后续行动”。随后,美国防长回应称美国不准备从伊拉克撤军,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也称上述通信是一份“错误”流出的“草稿”。
与撤军相反,杀死苏莱曼尼后,除了增派3000名士兵,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抵达阿曼湾,“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及舰上的2500名士兵也从地中海赶往中东。B-52轰炸机则被派往美军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的基地,为中东行动做准备。
苏莱曼尼死后第五天,伊朗的“对等”复仇终于来了。
1月8日,伊朗向驻有美军的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数十枚”导弹,把起飞“杀死苏莱曼尼将军的无人机驻地”作为攻击目标。一些伊朗媒体很快宣称,这波袭击“杀死了80名美军,杀伤200余人”。
伊朗总统鲁哈尼强调,对于苏莱曼尼之死的最终回应,是“把所有美军逐出这个地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表示,必须终结美国在中东的存在。
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说,伊朗这场导弹袭击是对美国的“一记耳光”,是确保美国从中东撤军“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他还表示,伊朗的盟友现在到了报复苏莱曼尼被杀的时候。
不过,接到军方简报的特朗普在第一时间表示,基地一切“都挺好”。美军1月16日最终透露,只有11名士兵接受脑震荡治疗。部分美国官员相信,伊朗故意不瞄准士兵居住区,只想用这次有限的报复传递信号,并不想招来实质性军事回应。
然而,一些精神紧绷的基层士官似乎并不了解两个事实上无意开战的大国在钢丝上行走的危险游戏。
1月8日的袭击发生几小时后,伊朗军方击落了一架乌克兰客机,机上176人全部遇难。在伊朗这波有所保留的对美复仇行动中,80多名伊朗公民和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多国无辜乘客成了苏莱曼尼事件的意外陪葬品。按照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天军指挥官的说法,一位操作员“在10秒的犹豫中”把客机误判成了美军的巡航导弹。
在提出“机械故障论”三天后,伊朗终于在1月11日承认是自己打下了客机,这让伊朗至今承受着巨大的国内外舆论压力。伊朗国内,因苏莱曼尼遇刺而团结起来的民意,在军方失误和政府迟到的危机公关之下,似乎又落入无处安放的尴尬境地。“哈梅内伊下台”的抗议声再次响起。
然而,尽管被乌航空难抢了全球媒体的头条,亲伊朗武装的报复并没有停止。1月12日,伊拉克萨拉赫丁省驻有美军的拜莱德空军基地遭到八枚“喀秋莎”火箭弹袭击,四名伊拉克空军人员受伤。14日,巴格达以北约20公里的塔季军事基地再遭两枚“喀秋莎”火箭弹袭击。
《卫报》认为,还会有更多消息传来,最有可能的是来自伊朗在伊拉克的盟友和代理人的报复。同时,苏莱曼尼追随者的复仇愿望也将强化伊拉克民兵组织的核心任务:将美军赶出伊拉克。这是苏莱曼尼一生追求的目标,而他的死让这一目标接近实现。
正如一位伊拉克民兵指挥官对美联社所说:“苏莱曼尼告诉我们,死亡是生命的开始,而不是生命的结束。”
对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苏莱曼尼,李绍先指出,如果这能让驻伊拉克的美军撤离,或者激起的氛围能让驻伊美军越来越待不下去,那么苏莱曼尼相当于死得其所。
而对伊朗国内来说,他的死会让更多人向强硬派倾斜。如果在接下来的议会选举中强硬派得以上台,第一步肯定是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与美国的公开对决也都变成可能。“随着美伊斗法继续,也不能排除擦枪走火、形势失控的可能。”李绍先说。
斯科特·里特则认为,对美国来说,比一个拥有活着的苏莱曼尼的世界更危险的是,他是在美国总统的命令下被谋杀的。
“活着的苏莱曼尼,可以在更多伊朗(强硬派)军方人士要求采取针对美国、沙特和以色列更具挑衅的政策时,为面对越来越大压力的领导层提供‘保持耐心和谨慎’的建议。”
“死了的苏莱曼尼,会被刻画成一个烈士和英雄,让想利用他之死的人继承和复制对抗美国仇敌的事业,但这些人却缺少苏莱曼尼那样的‘自制力和源自经验的睿智’”。
这句话,正是对那位忙中出错、在混乱中武断按下击落“美军巡航导弹”按钮的军官最好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