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让美中脱钩可比特朗普想的要难得多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5月20日文章,原题:美中脱钩可比特朗普想的要难得多 新冠病毒疫情似乎正将世界推向经济脱钩的道路。向来咄咄逼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变本加厉,他在5月14日表示“我们可以切断与中国的整个关系”。几天前,他的鹰派贸易顾问莱特希泽欢呼“条件反射式离岸外包时代将结束”,称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生产的美国企业很快就会把生产带回国内。
实际上,更谨慎的声音谈论的是多元化,例如在东南亚增加新的设施,以补充现有的中国工厂,但人们很少考虑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脱钩,更不用说它是否可取了。由于种种原因,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可能是一个比最初看起来更加棘手和缓慢的过程。
从短期来看,中国有一个明显的优势:目前中国的经济是开放的。而在竞争对手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厂商仍然面临防控封锁措施。随着世界各国竞相寻找新的口罩和个人防护用品,中国将赢得更多的业务,而不是更少。
展望将来,美国或日本公司是否真的想把很多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这一点还很不清楚。越南等国经常被称为替代国,但相比之下,这些国家的规模很小,制造业的专业性、范围和规模都不如深圳和其他中国中心城市。
跨国公司不太可能放弃中国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是为了卖给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市场的买家。
即便出现供应链的逐渐转移,更多的也是由成本变化而非地缘政治焦虑所驱动,在医疗保健等“战略性”行业中发生的可能性要比玩具等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小。
简言之,这与实际的脱钩相去甚远。许多跨国公司可能会尝试所谓的“中国+1”战略。但从其定义本身就可以看出,中国很可能仍是主导供应商。瑞银在一份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企业急于离开中国的现象并没有出现。”
这一点在高端电子产品领域最为明显。比如,尽管特朗普连劝带哄,但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几乎没有从中国转移出去。虽然人们热衷于谈论脱钩,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关键制造中心。▲(作者詹姆斯·克拉布特里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