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艰难选择:生命优先 还是经济优先?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戏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中文常常被翻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用以表达人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犹豫不决的痛苦心理。如今,美国也面临这样一个艰难的选择问题。
美国4月份实际失业率或高达25%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多个州和地区自3月份就先后颁布了“居家令”,要求民众除采购生活必需品、寻求医疗照顾等特殊情况外不要外出。
事实证明,减少接触和保持社交距离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手段,也确实在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4月份以来,一些地区的新增感染数字逐渐开始下降。于是,“解除居家令”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要求“复产复工”。
4月16日,特朗普总统发布复工指南,建议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且有能力做广泛病毒检测的地区分“三步走”,逐步重新开放商业活动和学校,但是把何时取消“居家令”等限制措施的决定权交与各州州长。
于是,对很多地方领导来说,是否解除“居家令”就成为一个考验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如果不解除,那么疫情直接和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和衰退可能进一步恶化;如果解除,万一疫情没控制住就可能再次恶化使前期努力功亏一篑。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4月份美国失业率高达14.70%,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高值。但是,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美国实际失业率可能高达25%。
对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80%以上的美国来说,“居家令”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可能超过战争。
美国“复产复工”呼声强烈
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曾经在一周内高达550万人,累计人数超过3000万人,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最严重的衰退。随着经济困难不断加剧,要求尽快“复产复工”的声音也越发强烈。
4月30日,密歇根州甚至出现持枪民众进入州议会大厦,要求州长解除“居家令”。4月底以来,先后已经有多个州重新“开放”。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但是,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美东时间27日晚,美国新冠死亡病例已经超过10万例,但依然仍未显示出缓和的迹象。
在5月份的前三周,美国平均每天有近2.3万例新增病例,虽然低于4月份的每天2.9万例,但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所以,美国《国会山报》曾指出,随着美国各州开始“解封”,在第一轮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之前,美国可能会迎来第二波疫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在疫情未能彻底控制之前就强行“解封”,实属艰难选择:是继续生命优先,还是开始经济优先?
5月27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市长缪里尔·鲍泽在记者会上宣布,鉴于社区感染病例连续14天减少、检测能力提升等,华盛顿市将进入重启的第一阶段,从29日开始解除“居家令”。这也就意味着,餐厅可以提供室外服务,理发店可以为预约客人服务,公园、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可重新开放。
当然,在重启的第一阶段,依然存在诸多限制,例如10人及以上的聚会、接触类运动等仍被禁止,游泳池、休闲中心等继续关闭。此外,1.8米的社交距离依然被要求执行,口罩也是人们在公共场合活动的必需品。
虽然华盛顿市并不像北京市那样一举一动都对各自的国家具有全国性政治意义,但作为首都“解除居家令”同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现金救济成为美国经济复苏一大障碍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美国政府和国会联手推出高达2.2万亿美元的疫情刺激计划,包括对普通民众的直接现金救济。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印钱”来活着。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一旦常态化就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和破坏。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芝加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失业群体中,三分之二(68%)的人获得的失业保险和联邦救济金比他们工作时的收入还多。
对此,美联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很多失业工人不愿回去工作,因为不工作也能够获得足够收入来维持生活。这正在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
当然,还有高达32%的失业人员收入降低,很多人的生活因此已经陷入困境甚至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解除居家令”重启经济可能是不得不采取的痛苦抉择。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我们并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不同立场和价值观的人肯定观点迥异。但是,今年恰好是美国的大选年,那就由美国选民来决定吧。
文|梁亚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