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日本首相任职时长百年纪录 安倍靠的是什么
11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打破了一项保持了106年的纪录,就是他在这一天成为日本施行宪政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共计2887天)。此前这一纪录由日本前首相桂太郎保持,他的累计在职时间为2886天。
由于目前安倍所领导的自民党占据国会优势,且其本届党总裁的任期将于2021年9月届满,在可预见的将来,安倍的最长任职纪录将继续延长。
朝强野弱成就长期执政
安倍晋三首次出任日本首相是在2006年至2007年,又在2012年击败当时执政的民主党政权,再度出任首相,此后一直连续执政近7年。
对于安倍能够长期执政,日本各界评论不一。但究其根本原因,仍是在野政党实力落后,更不能团结一致。首先,在安倍二次执政前的十来年期间,日本政坛“十年九相”的现象,不仅让国民对政治失去信心,更让许多外国领导人对日本感到头疼,有的人还未谋面便已下台,甚至连名字都记不住;其次,民主党执政“水土不服”,让民众对在野党失去信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是当年民主党执政时的真实写照。民主党以为拿下政权便可扭转乾坤,但实际上对内各种改革难以为继,对外得罪美国最终下台;最后,安倍吸取了首次执政时的教训,更为注重利用党内传统派系内斗,纵横捭阖,并牢控舆论走向,保持了“一枝独秀”的控局态势。
▲9月20日,在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然而,对于自己能实现长期执政,安倍本人却称,是因为在6次选举(3次众议院和3次参议院)中得到国民强有力的支持,自己“一贯为实现承诺的政策而努力,(目前的成绩)就是这些反复努力的结果”,接下来将以“挑战者的心态创建令和新时代”。
也有舆论认为,安倍长期执政是因为采取了“中庸”之道,其目前尚未留下明显的政治遗产,就连其执政夙愿的修宪问题也未见进展。
“安倍经济学”毁誉参半
安倍二次执政后,提出了“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界认为,“安倍经济学”虽未得到充分落实,但在其口号的鼓动下,日本经济实现了久违的连续增长。“安倍经济学”实施近7年来,由于日元贬值日本实现强劲出口,企业利润不断增加,失业率接近27年来的最低水平。
但也有分析指出,日本经济的表现难以证明是“安倍经济学”的效果,通胀仍远低于2%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安倍经济学”没能打消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企业利润增长带动工资上涨、消费者支出上涨和通胀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似乎仍没有显现。
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GDP年化环比增长0.2%,较第二季度大幅下跌1.6个百分点,创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低。耗费大量资金、着眼于短期经济刺激的安倍政府也很难快速实现稳健的财政水平。即便先后出台“振兴地方经济”“全民参与”“工作方式改革”的口号,但安倍政府对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缺乏必要的危机感,消极应对产业结构改革,对于这些严峻挑战没有采取完善的对策。
积极外交助力安倍声望
▲8月25日,特朗普和安倍在G7峰会期间举行了贸易谈判。|东方IC积极推进外交活动是安倍长期执政的重要得分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是对美修好和推动自由贸易。第二次执政以来,安倍在“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口号下,低姿态稳定对美关系,已出访80个国家和地区,为推销日本形象、推动CPTPP和日欧自贸协定等的签署全力奔走,为在国际局势动荡的形势下,提升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感”和在国际新秩序构建中的“参与感”做出努力,为其实现长期执政增色添彩。
但也有评论认为,安倍外交政策中的多数构想尚未落实,“印太战略”退缩为“构想”,而以近邻外交为中心的“战后外交总决算”仍未打开局面,难以推进。即便是安倍最为看重的日美关系,安倍的“追捧”并未换来与特朗普的“特殊私人信任关系”,日美经贸谈判困难仍高悬于安倍头上。
安倍在执政中通过重塑“强势领导人”形象,在内外政策上迎合了日本社会对“失去的二十年”的诉求和对重振社会的期待。如果日本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对外关系上仍采取保守态势,再长的执政也无助于日本实现真正的成长。
作者:文汇报驻东京记者 刘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