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天天打仗,为啥还那么富裕?
《孙子兵法》开篇便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自古以来就是各个国家最为慎重的决策,因为战争会对各方都带来巨大的伤害,其中最直接的伤害就是经济损失。诸如五次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这些背后都是以巨大的财富损失为代价。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就是中东地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这个地方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政治、资源、宗教等各种问题接连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直至今日,这里仍然是问题丛生的热点地区。
你们知道吗?在一众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下,竟然有一个小国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保持独立,甚至在战争中"打成了"发达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位于西亚边缘,地处地中海东南,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初期,以色列人均GDP只有不到数千美元,时至今日,它却成为了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其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实力都远高于其他中东国家,甚至可以说是在中东乱世中的一枝独秀。
2018年,以色列人均GDP达到39974.34美元,超过了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老牌发达国家。那么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以色列天天战争,却变得那么富裕?
外来援助从地图上看,以色列国土狭小,资源并不丰富,这样一个深陷战争泥潭的小国如何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呢?这惊人的发展程度首先要归功于外来的巨额援助,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来自美国的大笔帮扶。
自以色列建国,美国一直坚定承诺维护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美、以双方除了在安全问题、地区事务、反恐斗争等方面的合作外,最为显著的就是美国每年给予以色列数额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实际上,从1976年以来,以色列一直是美国实行外援政策的最大受益国,从1985年起,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高达3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据现有资料统计,自二战结束后,以色列从美国获得总计1243亿美元的援助,这样数目的援助额度在美国对外援助的一系列国家中稳居首位。
外援是国内政治的拓展,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通过外援推行外交政策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冷战战线在欧洲和远东地区不够稳定,中东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得到了美国的极度重视。
因为其他阿拉伯国家与苏联联系密切,美国便将目光放在了以色列身上,经历了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逐步显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也更加重视扶持和支援以色列。
这种关系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弱化,出于中东战略的整体考量和以色列独特的战略价值,不管是从美国自身利益考量还是从维护所谓民主价值来看,美国对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都是有必要的,同样这在以色列的崛起中发挥着首要作用。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另一方面外来援助主要来自于犹太人团体,尤其是身处美国的犹太人的支持和援助。我们知道在二战期间众多犹太人被迫迁移到美国,于是在以色列建国后,美国的犹太人在支持同胞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这个问题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他们组织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紧急委员会,一些杰出人物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海外犹太人支持以色列。
在建国最初10年,美国犹太人的捐款多达14亿美元,而且数额持续增长,这些援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着以色列度过建国初的困难时期。
另外,德国的赔款也是以色列外来援助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联邦德国建立初始面临着外交上的信任危机,为了恢复西方世界对自己的信任,阿登纳政府积极推动与以色列政府的谈判进行补救。
1952年签订的《卢森堡条约》规定了德国对以色列国家和犹太人受害者个人身份的双重赔偿,并且后者远远超过前者,一直持续到21世纪。美国《纽约时报》曾经评论:德国赔偿成为以色列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基础。此话不无道理。
科教兴国以色列以"创新的国度"闻名于世。自1948年建国至今,7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地缘政治环境糟糕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与教育人才强国之路,呈现出了奇迹般的发展速度。
首先,以色列注重人才教育和相应的制度保障。犹太民族本身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保持着热爱学习、崇尚教育的优秀传统。
建国初始政府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少年儿童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后来又相继颁布了《国家教育法》和《学校审查法》,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以色列的人均读书比例和人均拥有图书馆居世界第一,犹太民族无愧于"嗜书好学的民族"这一称号。
另一方面,以色列凭借科技立国,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早早地进入了科技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与国家政府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科技创新体系是分不开的。
早在1949年,以色列就建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在社会层面,鼓励企业和个人的创业创新,在利润免税、风险承担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极大地鼓励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最后,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企业和社会相互融合,达到了产学研的整合,一大批研究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
以色列还是一个人才资源极其雄厚的国家,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以色列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按人口比例计算,其在校大学生人数和科学工作者均位居世界第一,凭借一国之力拿下了14个诺贝尔奖席位,这个数量至今仍然是很多大国所不能企及的。
综上所述,工业、农业等重要支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以色列经济迅速增长,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科技的结合,科技发展又依赖于教育。以色列正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走科教兴国、强国之路,才取得了如此显著的经济成就。
国防工业和军事工业由于以色列本身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恶劣的政治环境,从建国伊始以色列就把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这其中又尤其强调国防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建设,以保卫自身独立和安全。
以色列国防工业企业在二战后西方国家军事武器基础上进行改造,1957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为以色列军工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此之后30多年的冷战时期,以色列对外进行大量军事合作,在军事雇佣工人、军费支出和国防预算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
到80年代末,以色列成为世界上军火销售大国,每年军火销售额达到15亿美元,占到其工业出口总值的近三分之一。冷战结束后,以色列进一步扩大军事,增拨军费,开展高新技术产业联合研发与制造,并取得长足进步。
以色列国防工业高度重视国防科技,自主开发能力强,虽然从"仿制"起家,但很快建立了独立且先进的工业体系。
在高度重视自主开发能力的同时,依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合作开展共同研发,甚至还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建立合作企业,把自己的武器装备拿到国外去生产,提升了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因此,海外市场是以色列进行军火销售的主要市场,每年大约有75%的销售额是出口而来。
综合来看,以色列国防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极大。一方面国防工业本身就是高科技产业,军工业高度发达直接促进了本国知识经济发展,反过来影响社会民生,现在把军事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给以色列带来了光明前景。
另一方面,对外军售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激烈的巴以冲突严重阻碍了周边国家发展,以色列在其中能够免遭破产的重要因素就是输出军火赚取美元。
结语以色列这样一个处于极端恶劣生存环境的中东国家,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政治生存条件来看,始终面临着各种艰巨的挑战。
过去70年间,以色列从一个在美国庇护下"奄奄一息"的小国,变成了中东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强国,天天打仗,却逐渐打成了中东地区的"超级大国",这背后的历史,实在值得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