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解析

10名外籍专家

马丁·波利亚科夫(英国)、赫伯特·芒(奥地利)、马库·库马拉(芬兰)、尼尔斯·克里斯蒂安·斯坦塞斯(挪威)、弗兰克·勒罗伊·路易斯(美国)、弗拉季斯拉夫·潘琴科(俄罗斯)、雷蒙德·史蒂文斯(美国)、罗伯托·巴蒂斯通(意大利)、格雷厄姆·库克斯(美国)阿塔拉曼(巴基斯坦)。

7

青年人才已成基础研究领域生力军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26项,占比56.5%。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8

创新驱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据了解,机械装备、新一代半导体照明、航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沉淀厚积薄发,涌现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9

科技支撑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金属材料、轻工、化工、建筑、机械、农业工程等各行业的获奖成果彰显绿色发展理念, 从污染机制的基础研究到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创新成果硕果累累,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10

农产品安全及深加工技术实现新突破

据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成果,丰富了农产品安全技术手段,有力提升了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消费安全水平。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的成果,在关注品质的同时,注重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显著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益。

11

国际科技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迈进

据了解,2019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参评人数、获奖人数和国别分布均创历史新高。10位获奖人既有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 合作领域既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又有空气污染防治、疾病防控、新药研发等惠及民生的热点领域。

12

全面实行提名制

2018年起,国家科学技术奖五个奖种全面实施专家学者提名,单位提名不限指标。2019年进一步完善提名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三评”改革精神,精简提名材料,简化各类证明,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13

首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试行放开完成人国籍限制

稳步推进三大奖对在华外国人的奖励。今年共有10名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专家作为项目完成人被提名(5人牵头,5人参与),为吸引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进行了有益探索。

14

进一步明晰评审专家与政府部门的职责

系统梳理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机构、监督机构、服务机构的职能,完善优化各级组织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章程》,更好发挥奖励委员会特别是其中的专家委员作用。进一步明确网络评审组、初评组、评审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等各级评审组织的职责定位、组成原则、评委任期、评审方式以及相互衔接规则等。

15

完善国家科技奖评审机制

强化小同行作用,民口项目网评实现全覆盖,小同行意见全面带入后续评审阶段。进一步增大海外专家参加自然科学奖会评的领域范围与人数。

16

健全科技奖励监督制度

完成《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技领域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协同作用,充实完善监督委员会职责功能,推进各部门科研诚信共享共建共治。完善项目公示制度、三大奖初评通过项目行业咨询制度和社会公众旁听制度,强化科技界和全社会的监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共和国勋章”总共授予8人,科技领域有5人,其中4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荣誉称号总共授予28人,科技领域有7人,占四分之一;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人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纪念章,获奖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和登上“创新驱动”彩车参加群众游行,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进ー步强化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荣誉性,极大增强了科技界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微信编辑 记者:张茜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