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摇号关注无车家庭 政策精细化更趋公平
政策足够精细化,才能更加体现人性化、公平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最近,在北京两会政务咨询会上,很多代表、委员们都关注到了机动车摇号的问题。对此,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表示,下一步,摇号措施将关注无车家庭,而且更关注家庭成员数更多的家庭,让小客车指标的配置增加精准。
摇号政策优先考虑无车家庭,这一呼声并非最近才有。早在2012年,广州就有政策委员建议,摇号应优先照顾无车但又有购车需求的家庭。2017年,杭州两会上,政协委员洪明进一步提出了增设“无车家庭摇号单列”的想法,建议从该市现有年度增量指标数中切出五千到一万个指标,单独用于无车家庭的摇号。
在道路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甚至在空间资源(如车位)都日益紧张的语境里,再加上环保生活、绿色出行的新需求,无论是在使用端的限行,还是在拥有端的摇号,诉求其实都只有一个:为了更美好的公共生活环境。
从现实需求上讲,无车的个人,是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无车家庭背后,往往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人的需求悬空。将车牌资源优先分配给无车家庭,就意味着同时满足了多人的出行需求,更利于实现整体上的调控效率。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需求是,什么样的人最需要私家车?对于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实惠、便捷的公交地铁往往是常见选择,但是一旦家中有了婴儿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对私家车的客观需求就会更加强烈。优先满足这样的家庭,也是在释放政策温情的一面。
其实,类似的倾向性考虑,在现有摇号政策里已经存在。如在《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就要求累计参加摇号7次至12次未中签的,中签率自动升为当期基准中签率的2倍;累计参加摇号13次至18次未中签的,中签率自动升为当期基准中签率的3倍,以此类推。
而两大生活刚需中,除了车,还有房。目前,许多城市都有购房摇号政策,不少城市都有对“无房家庭”的适度倾斜。如在杭州,开发商一般都会划出20%~40%的房源优先让无房家庭摇号。
在抽签概率绝对公平的数学伦理里,为什么还要有这种“额外照顾”呢?因为概率是概率,现实是现实,具体情境中的需求总有个轻重缓急。只有政策足够精细化,才能更加体现人性化、公平化。
□樊成(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