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客户"东南飞" 中国制造迎全球供应链
中国一咳嗽,全球就感冒?
2019年中国商品出口31.54万亿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8.61万亿元,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制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受中国产能供给不足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共振,汽车、通信设备、电子、机械等多个行业受影响明显,部分行业甚至一度停摆。
不过,多位人士指出,在供应链全球化、国际化的当下,占据中国出口相当高比重的中间品的断供带来了放大效应。“整体看,目前中国制造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受在产业链中低端位置影响,疫情之下,中国电子业核心产品依赖进口的短板使得国际采购压力凸显。与此同时,服装加工、汽车零部件生产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担心疫情加速产业链的转移。
那么,疫情是否会加速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转移?多位人士认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的积累,不会被疫情这一短期力量所改变。但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企业尽可能在全球多个地区寻找原材料供应商或者进行生产经营,以增强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弹性和韧性。
面对突发事件的冲击,如何保卫中国制造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
多位人士表示,近年中国已经正在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和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未来要想减少类似肺炎疫情这样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要继续朝着供应链中高端的方向努力,成为全球产业链无可替代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中国企业尤其是海外业务订单较多的企业在这次疫情之后可以考虑加大全球布局,分散风险。
中间品断供:日本、韩国、美国等汽车企业“停摆”
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共振的蝴蝶效应在汽车产业链表现明显。
受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能不足等影响,现代、丰田、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均表示,部分生产线被迫停产或者暂时停产若干天。此前,全球最大汽车玻璃生产商、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国际订单受影响明显。“福耀集团一半的业务在国内,国内工厂不能开工,很多国际订单不能做了。”
据海关总署2019年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6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对外出口占40%。中国汽车零部件断供,全球汽车产业停摆?对此,多位汽车业内人士提醒,要客观看待中国汽车零部件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力。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能在逐渐恢复中,这种影响是短暂、有限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贡献力虽然在上升,但还不是特别强。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断供对全球汽车产业链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特别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持有类似的看法。“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出口量才6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并不高。而且出口的多是低端产品,基本都是被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配套,并不是用于整车的组装。”崔东树说,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中国主要处以低成本作为优势的低端环节,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可替代品,比如轮胎、轮毂等。“我们尚未掌握很多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产业链的核心控权不在中国企业手里头,不要夸大中国零部件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19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榜单显示,美国有2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日本23家、德国20家,中国则有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入围最高的名次是第15名。
在师建华、崔东树看来,之所以中国汽车零部件断供带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巨大的影响,是因为汽车零部件属于产业链条上的中间品——即使一个小零部件供应不上也会导致整部车的组装受影响。
在供应链全球化的当下,中间品或者中间环节的断供带来了放大效应。除了汽车产业链,电子产品中间环节的停摆,全球市场也受影响。据苹果公司2月17日发布的第二财季财务报告显示,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的苹果手机供应链厂商复工率不高,导致全球iPhone供应受限。甚至其低价iPhone受到郑州富士康复工影响将推迟发布。
“任何中间品贸易的中断,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其影响远超中间品贸易本身的减少。”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说,过去十多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中间品进出口占到相当高的比重。
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共同发布的“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观察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间品在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平均达到21.7%(中位数)。
“从技术和附加值角度,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位置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在赶超中。同时,即使一些在中国出口的高端产品,比如苹果手机,中国企业多处在加工、组装、制造等低附加值的环节。”徐奇渊说,近年来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在上升,但在全球供应链上多作为中间品处于中端的位置。
芯片等电子产品国际采购压力加大
2018年7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也曾以电子产业为例对外表示,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改变,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据辛国斌当时的介绍,工信部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我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
疫情之下,电子业核心产品依赖进口的短板使得国际采购压力凸显。
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过,世卫组织同时建议,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
但在此前后,美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越南等多个国家中断了与武汉甚至中国往来的航空运输。马士基、MSC地中海航运、Hapag-Lloyd、CMA-CGM等大型航运公司减少了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到印度、加拿大、美国和西非航线上的船只数量。
“多个国家收紧和中国的贸易、人员的往来,给国际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电子行业的国际采购。”周亮(化名)是国内某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层人员,他所在的公司旗下有多家电子信息领域的子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显示面板、印制电路板(PCB)等。“在2月10日之后,随着电子产业上中下游逐步复工,企业之前的库存逐步消耗殆尽,现在很多电子企业的国际采购压力非常大。”
更不幸的是,近期韩国、日本、意大利疫情形势严峻,给电子行业的国际采购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中,韩国国内的两大国际半导体巨头正受疫情困扰。2月20日,韩国存储芯片大厂SK海力士表示,公司一工厂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800名员工紧急隔离,不过工厂继续正常运转。时隔两天后,三星电子一手机工厂确认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该工厂被暂时关闭。不过,三星表示,其他地区的芯片和显示器工厂目前还没有受肺炎疫情影响。
“对中国来说,日本、韩国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原材料及上游芯片的重要输出国。如柔性OLED显示屏需要的PI材料、12吋大硅片、存储芯片等。”周亮现在最担忧的是,日韩等国供应链或受疫情影响中断。
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也提醒,虽然目前尚不能估算外部供应链的风险会给中国境内的产业链带来多大的影响,但需要密切关注。“在全球每一个产业链上,尤其是制造业的产业链上,都有中国的企业。无论国外的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国以及整个链条的运行。未来中国的疫情或许控制住了,但是境外其他地方疫情影响到了生产,这会影响到中国境内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纺织企业订单被取消
劳动密集型企业担心疫情加速产业链转移
与电子行业的需求受阻不同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行业企业国际订单的流失。
陈女士在广州开办一家制衣厂,为多家外贸公司供货。疫情至今,她不断收到来自外贸公司要求退款退单的消息。“订单被取消的原因很多——最初因为国际物流不畅,外贸公司的订单发不出去;后来存放货品的仓库无法复工而延迟开仓,我们无法给外贸公司供货;仓库开工后,库存在被逐渐清空的同时,生产线工人和布料供应商无法复工复产,导致服装生产线至今未能启动,外贸公司需要的很多货都没有。”
陈女士估算,每2000个的订单中,有100多个订单被退。“与其他同行相比,我们工厂收到的退单算是比较少的。因为年前我没有控制好备货,一下子备了几十万件,之前还担心这么高的库存怎么办。疫情发生后,高库存反而让我损失减少了很多。”
订单的取消正是浙江嘉兴企业主孙波(化名)最担心的事情。
孙波经营一家制袜厂,年销量1200万双,主要销往日本。“春夏订单早就接好了,国外客户大部分都同意延迟或者分批交货。因此,春夏订单受疫情影响不大。但预计4月份开始预订的秋冬订单会有变数,因为不少国外客户认为至今中国疫情尚未迎来拐点,还有不确定性,出于长远考虑,他们到时可能会转移到东南亚进行采购。”孙波说。
孙波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中美贸易战后,我能够感受到,很多国外老客户想到东南亚去采购。但打交道十几年都有感情了,他们一直不好意思和我们说。我特别担心,他们此次以疫情为借口转移到东南亚去采购。”孙波说,疫情恐怕会加速国际订单的流失。
日本一大型百货公司是孙波工厂的大客户,往年该公司70%的袜子在中国的工厂采购,30%在东南亚采购。“他们的业务人员私下告诉我,总部决定未来六到七年,70%的袜子要到东南亚采购,30%到中国采购。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工厂的生产量未来几年要损失一半。”孙波说。
嘉兴另一位服饰加工行业的企业主赵鹏(化名)早已感受到供应链外迁的阵痛。“很多国际订单在不断往东南亚、墨西哥、非洲转移,我们工厂这几年一直不断缩小生产规模,裁员。如果现在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企业的产能跟不上,国际订单就会加速转移。”
崔东树也担心疫情会加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外移。“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等措施,部分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国外的零部件产业链本来就是多轨生产——既能生产核心零部件,又可以生产非核心零部件。而我们的零部件生产一直是一轨制,如果全部外迁走了,就会比较麻烦。”崔东树说。
疫情重构全球供应链?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尤其越南,颇受外商投资的青睐。据越南计划和投资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外商对越南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比上年增长7.9%,实现外商直接投资204亿美元,已经实现连续十年的增长。
疫情是否会加速供应链产业链的迁移,重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
“全球产业链格局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的积累,不会被疫情这一短期力量所改变,更不会一夜之间完成调整。而且,企业生产基地离开中国意味着同时放弃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张斌说,不必过于担心疫情对产业链转移的影响。
国内一知名家电集团供应链部门的负责人陈迪(化名)持有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从生产成本、生产质量、交货期限等各个指标看,中国制造业仍保持着极大的优势。整体上,目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制造的生产供应能力。“以家电产业为例,从全球看,能替代中国的供应商仍屈指可数。”
不过,供应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也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国公司已在推进生产及供应基地迁移。此次疫情的爆发或加速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使得低端企业的供应链压力凸显。
“从供应链角度看,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处于供应链核心位置的企业,可以迅速有效地从突发冲击中恢复过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处在供应链低端位置的企业,随时可以被替代,自然受影响大。”宋华说,近年中国已经正在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和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未来要想减少类似肺炎疫情这样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要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这就要求中国制造继续朝着中高端的方向努力,成为全球产业链无可替代的重要参与者,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者。
周亮所处的电子行业正在试图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增加在供应链的话语权。“中兴事件、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此次疫情的影响,都让我们意识到——在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上,要尽快在核心技术环节上实现国产替代进口,自主可控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和行业的风险。”
“鸡蛋不再放在一个篮子”
企业或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多位人士看来,虽然疫情不会在短期内带来产业链的调整,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业的多元化布局——企业尽可能在全球多个地区寻找原材料供应商或者进行生产经营,以增强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弹性和韧性。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本来很多跨国公司已在考虑在全球进行布局,疫情可能会加速企业做全球布局的这一决定。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格局也会随之有一定的调整。”张斌说。
陈迪从公司的全球布局经验表示,企业总是要寻求成本更低、质量最高、交货期最佳、保障程度更安全的供应链体系。“疫情会使得国内外的企业都更加关注供应链的安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企业在全球生产或者采购的布局,以降低风险。比如,以前可能80%的采购在中国,未来这一比例可能下降到70%,10%到其他国家。”
而在徐奇渊看来,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并不等于所有的产业链条都会从中国撤走。“疫情让企业意识到不能过于依赖于中国的供应链,而应该全球布局,‘不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陈迪工作的家电集团在全球设立有多个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在此次疫情中,得益于全球化的布局,风险得以分散。
“从全球布局看,集团基本是国内外业务各占一半。其中,国内业务受国内疫情影响严重,但海外业务受疫情影响非常有限。”陈迪说,集团海外布局的基本模式是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当地销售。其中,海外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供应大部分来自当地,只有少部分零部件来自国内。“海外业务受疫情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少部分来自国内的零部件延迟交货了半个月。”
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建议,中国企业尤其是海外业务订单较多的企业在这次疫情之后可以考虑加大全球布局,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