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留学生:这里很安全 “中国经验”值得
中新社杭州3月18日电 “两个月前,家人担心在中国的我,如今变成我担心他们了。”来自埃及的Ahmed就读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留校期间,他见证了中国的全员抗疫。
如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他正与家人交流在中国经历的防疫做法,并建议他们也这么做,“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群是必须的。现在中国很安全,说明这些措施很有效,值得推广。”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Ahmed一开始也想过回家,但想到长时间飞行可能会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这个想法便被搁置,“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并且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消毒、给我们测量体温,校医务室的医护人员24小时在线,这些预防措施让我们很安心。”
同样觉得安心的,还有来自沙特阿拉伯的LiamSaeed,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四年级学生。
因为患有哮喘,他成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封闭式的校园生活,令他“心里很踏实”。
这段时间,进校门、进宿舍楼测量体温,出门戴口罩,接受辅导员在线动向和身体状况询问成了他生活标配。
他也依照学校规定,在下午2-3点取快递,或晚上8点前去校园超市购物,“虽然有人觉得这些安排限制了日常生活,但在特殊时期,这些防控措施很有必要,也让我有安全感。”
在中国抗击疫情期间,他也直言,看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例如武汉方舱医院几天内建成;宁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实现“零死亡”;浙江推出的健康码,几天后就变得无处不在……“这些都是难以置信的。”
LiamSaeed说,如今,健康码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进出校园和超市总能用到。听闻浙江推出了国际版健康码,他立刻告诉了在英国的同学,并让他回校前填写,“我希望,其他国家也能借鉴中国的健康码,毕竟它帮助维持了疫情期间的生活秩序。”
俄罗斯姑娘唐曦兰所在的浙江理工大学也实行了临时封闭管理。学生可以出宿舍楼,在校园里活动,但不建议出宿舍区。在校教师则帮他们采购、送口罩和消毒水。
这几天,她也以自身抗疫经验,力劝远在俄罗斯的家人戴口罩,尽量不出门,“我们那边没有戴口罩的习惯”。
宅校的这段时间,有感于中国的抗疫故事,唐曦兰也写了很多诗。
她在《俄罗斯姑娘发来的一封鼓励信》中写道:“我亲眼看见这个国家如何在磨难时刻团结起来,面对困难,所以我特别想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