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看全国两会召开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召开。
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显著标志;对世界而言,这是有效推进全球抗疫的一抹耀眼亮色。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凝聚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发扬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增强一往无前的中国信心,团结亿万人民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创造新的业绩。
越是艰险越向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4月29日,北京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当天,新华社发布权威消息,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5月21日和5月22日召开。
这是凸显中国力量的战“疫”成绩——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这是全国两会得以召开的重要基础——4月26日,湖北省首次实现新冠肺炎在院患者“清零”;4月30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从一级调整至二级;5月2日零时起,湖北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至二级。
5月19日,武汉“重启”第42天。
“共克时艰”“中国加油”的字样,依然在25公里长的“长江巨屏”闪动,标示着这座城市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战“疫”时光。
疫情暴发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52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接诊2万多名发热患者,管理两家方舱医院。胡豫从始至终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诠释着院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角色”的责任与担当。“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这就是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疫最后胜利的力量源泉。”他说。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人民筑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彰显了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从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到战“疫”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党员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投入这个不见硝烟、事关生死的战场,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全国一盘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46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19个省区市对口支援湖北,全国约十分之一的重症医护力量集中在武汉,约四分之一的“救命神器”ECMO集中在湖北。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彰显了人道优势——中方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向世卫组织捐款5000万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中方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召开120余场视频交流会议。
经历八天七夜的抢救,福州肺科医院的医护人员轮番“接力”,将福建省首例确诊患者、一名70岁的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让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柳红记忆犹新:“这场疫情阻击战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无数平凡中国人的努力,汇成了抗疫的‘大合唱’,让疫情在较短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立医院心外二科主任翁国星说,全国两会能够召开,正是抗疫战果的最好证明。
不松劲、不麻痹、不厌战——在疫情防控“下半场”交出合格答卷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
如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战果,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将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必须建立健全广泛覆盖的防护网。
1.5小时内,一次性检测——从春节开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带领十余个专业团队在实验室交叉合作,7天研发出能检测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疫情暴发之初,检测能力有限曾一度制约了新冠肺炎病例的及时确诊。到4月23日,我国已有25家29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试盒获批上市,企业日产能合计500万人份,多个网络平台开通线上预约检测服务,“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各项条件加快成熟。
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必须持续织牢织密基层防护网。
疫情暴发之际,广大乡村医生不畏危险,再次发挥“赤脚医生”的优势,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