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北京“降级”后 这些都撤了

从今天开始,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级正式由二级降为三级。降级后,湖北人员进京限制解除,进社区不再测量体温,对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的禁令也将解除……知道君针对读者提问,详细说明“降级”之后,进京、就医、上学等方面的管控措施变化。

首先得说明,北京之所以降级,是因为国内防控屏障稳固,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断,市民防范意识得到加强,境外输入风险可防可控。但降级归降级,并不是说疫情完全过去了。北京当下的疫情防控原则,仍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换句话说,有些事儿可以干了,但有些事儿还是不能干。

湖北人员进京限制解除

“降级”之后,北京解除湖北(含武汉)人员进京民航、铁路购票和公路进京证限制(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除外)。

湖北(含武汉)进京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观察,对正在居家或集中观察人员解除观察。武汉进京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进行二次核酸检测;未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京的,须进行核酸检测。

北京市6月4日召开的疫情防控相关会议就此部署,要求稳妥做好离鄂人员进京工作,坚决防止出现地域歧视现象。

进社区不再要求检测体温

社区继续实行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不再要求体温检测。快递、外卖、家政、装修、搬家、房屋中介等生活服务业人员以及其他外来人员,持北京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登记后可进入小区。撤除社区(村)因疫情增设阻断道路的物理隔离,适当开放小区卡口,加强小区物业企业值守。有序开放社区(村)室内外体育健身及文化娱乐场所。

外地来京就医“有序限流放开”

有序限流开放其他地区人员来京就医,中、高风险地区除外。

知道君向北京一家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了解到,相比疫情之前,患者现在入院就医,需要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预检分诊及医生接诊时,会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该院对住院管理更加严格,患者和陪护人员进入病房前,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住院期间,不可擅自离开医院。

教室上课经评估可不戴口罩

“降级”后,北京基础教育各学段、高校师生有序返校复课,可恢复常规教学安排。入学建议室内佩戴口罩,经一段时间评估后可不戴口罩;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不戴口罩。

面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开学,知道君昨天从北京10多个区的教委了解到,各区采取的措施包括:要求教职工进行核酸检测,评估幼儿园的防疫措施,家长早晚给孩子测体温,错峰上下园等。

适时开放境内团队旅游业务

北京市要求,在具备健全完备的卫生防疫措施情况下,恢复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正常运营。

适时开放境内团队旅游业务,中高风险地区除外。暂不开放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

公园景区限流提升至50%

按50%限流开放公园、旅游景区和体育健身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所,前提是落实经营主体责任,严格消毒通风、测温验码、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并视情况动态调整限流比例。

可办一定规模会议,不戴口罩

可视情况举办一定规模的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前提是落实主办方主体责任,严格消毒通风、测温验码、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同时,举办会议可不戴口罩,前提是严格消毒通风、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

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来京仍严控

高度关注境外输入风险,凡是在北京入境的国际航班,都要坚持远端筛查包括核酸检测、入境后核酸检测,实行闭环管理。原则上所有入境进京人员都要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同时,继续坚持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隔离观察14天并进行核酸检测的要求。

对北京确诊后治愈出院的患者,则继续实行14天集中观察。

继续落实公交体温检测

继续落实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和道路客运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各类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消毒通风、人员防护、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防控工作。

此前,北京已在6月1日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满载率控制指标上调至100%。

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落实好《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倡议首都市民养成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的良好习惯。医疗机构、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医院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患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随时佩戴口罩。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