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欧洲病夫”,英国人为何如此自嘲?

文 / 陈冰


“欧洲病夫”,英国人为何如此自嘲?


直新闻:英国变种新冠病毒危机继续发酵,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紧急旅行禁令,你怎么看英国战疫形势?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是很sad的事。在西方人最看重的圣诞节来临之际,英国的变种新冠病毒带来一场危机,不仅英国封城,40多个国家颁布紧急旅行禁令,切断与英国的往来。英国出境的货车,在公路上排成长队动弹不得,原先预想的港口城市多佛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厕所,也是不幸言中。


如果再加上英国脱欧可能是“净身出户”,也就是无协议退欧,那就会在英国和欧洲之间设海关,进出口货物都要增税,英国会更加混乱,经济上就不是撞一下腰的问题,很可能会招致300年来的衰退,因为英国还没有做好与欧洲大陆设关卡的准备,也没有和美国等国签署贸易协定。这一届英国政府有点盲乱,无论是处理新冠疫情、退欧,还是处理国际关系,都显得懒散,精算师好像蜕变成了莽撞的愤青。


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说新冠新变种已经“失控”,这个“失控”描述得很诚实,不仅疫情防控、脱离欧洲上失控,在处理外交关系上也有点失控,比如处理中英关系、对待香港问题,与美国的关系也处理得不好,让现任特朗普和当选总统拜登都不满意,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英国媒体自我嘲讽英国是“欧洲病夫”,承认“欧洲向英国关上了大门”,都是双重含义,有疫情防控上的,也有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可以说,英国在政治上的乱局,可能要通过一两场大选,才能逐渐理顺,特别是疫情防控和脱欧后的经济安排。但这个国家的承受力也是很强的,见过风雨,只要下决定整治和新生,还是很有能耐的。只是,英国决定脱欧后一直在逆势而行,经济力量和国际声誉要恢复到几年前,还是很不容易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英国要花好几年时间才能重返正常和理性。明年英国政坛一定不会平静,约翰逊的首相宝座摇摇欲坠。


“欧洲病夫”,英国人为何如此自嘲?


直新闻:英国的突变新冠病毒究竟有多厉害?新冠疫苗会不会难以发挥作用?


特约评论员 陈冰:英国是一个信息开放的国家,不会藏着掖着,有啥问题都会较快地公布出来。发现突变的新冠病毒传染性高出70%,也是英国率先公布的,就此带来整个欧洲的恐慌,对英国关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英国提供的数据研判后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变种病毒会让症状更加严重,或是比目前主流病毒株更致命,只是变种病毒更容易传播。


中国的医学家张文宏也说,病毒变异是自然现象,在意料之中,单一的突变降低疫苗的效力可能性不大。钟南山院士说,英国病毒变异对疫苗的影响尚无证据。最新的消息说,德国BioNTech和辉瑞研发的疫苗,对这种变种病毒仍有免疫效果,能够产生抗体,这就证实了中国科学家的预言。所以说,已开发的疫苗几乎肯定会对变种病毒起作用。现在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变种病毒再次发生突变,会不会避开疫苗产生的抗体作用,使疫苗失去功效。不过免疫学者也说,有新变种,就有与时俱进的新疫苗应对。不管怎样,还是要提防新冠病毒的传染。疫苗科学家说,与新冠共存,起码得10年以上,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新常态”。


“欧洲病夫”,英国人为何如此自嘲?


直新闻:英国的新冠疫情这么严重,为何有些乱港分子还要逃往到英国申请庇护?这不是自投毒地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是的,从常识讲,人们都是想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但是反中乱港分子、“港独”分子,他们可不是正常人,是政治病毒和政治垃圾。他们到英国流亡或者申请避难,已经不管新冠病毒了,有能落脚的地方就不错了,连美国都不想收留他们。


不过我想借此机会提个醒,那些没有案底但想持BNO证件到英国的港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很好地考虑这是不是好的选择。


首先,英国的疫情防控没有根本好转,用英国官员的话说是“失控”,而持BNO到英国的港人,不能享受社会福利,如果不小心感染了新冠,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其次,英国疫情防控不力,就很少有工作机会。英国今年8月到10月的失业率达到4.9%,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英国央行预计,明年第二季度英国失业率可能到8%,就业前景极不看好。即便持有BNO的港人允许在英国工作,可没有工作可干,那只能坐吃山空,还要承受家庭分离的痛苦。


再次,英国之所以要降低门槛,给持有BNO证件的港人以工作和学习机会,留下一个5年后拿绿卡的念想,实际上是要港人去填补英国的经济漏洞。他们把账算得可清楚了,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说,一家四口每年基本生活开支最少要80多万港元,住6年就要开支近500万港元,还不算住房、医疗和教育费用等。30万港人移民,英国就能得到120亿英镑的收入。仅申请BNO费用,一家4口就得准备4万港元;医疗保险费用一家4口5年最少15万港元。英国放宽BNO期限,是要港人花完积蓄、无家可归,这是严峻的现实。他们收留几个乱港分子,不过是诱饵,最主要的要香港中产阶层人士到英国花钱消费。看清了这一点,看清了英国经济不算好的前景,我想港人会作出明智选择。刚刚看到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策展的香港青年手持BNO去年10月到伦敦后,发出好多求职信没有回音,加上封城没法走动,最后只好花20多万港元学理发,然后自己雇佣自己,今年好几个月是零收入,到8月份才有零星的客人,痛感自己的生活远不如在香港精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