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北京年底将基本实现五环内5G信号全覆盖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孟竹 董兆瑞)记者从正在北京亦庄召开的世界5G大会上获悉,截至10月底,5G网络信号已覆盖北京长安街沿线、重要商圈、大兴国际机场、城市副中心等,年底有望超过1.4万个基站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五环内覆盖。

在世界5G大会首日的“2019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科技界大咖与产业链企业代表齐聚,共同探讨了5G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5G“杀手级”应用和6G以及未来通信方向做了提议和探索。

2019年是中国5G发展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全球各国竞相投入、抢占主导权的态势下,历经了数年技术研发、标准冻结、测试试验、应用开发,我国5G于2019年正式迈向商用。

今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11月1日,三大运营商全面发布5G商用套餐。截至10月底,国内5G手机销量已突破三百万部。

随着国内50个城市率先开始进行5G覆盖,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被寄予厚望。但随着建网规模的扩大,高昂的成本压力、选址难、市场化难、行业应用存在质量和安全挑战等等问题,也频频爆出。

那么,当下的5G挑战如何攻破,未来面向6G甚至更远愿景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定调?

5G可持续发展不仅着眼于当下

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在研讨会上表示,未来5G发展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规模换能力的传统模式制约移动网络可持续发展。

在业界探讨5G商业模式的同时,科技界也已意识到,5G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指标跃升与理论欠缺的问题。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下一步,面对更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现有通信方法在利用系统结构信息与处理大流量数据时受到限制,新的通信理论应该被建立以满足5G的发展需求。

陆建华院士还提议,从5G到未来的“无G”,通过模块组合、软件升级,规避硬件更新换代。网络要实现天地一体化创新网络,将空间资源聚焦至动态业务,从而适应业务时空尺度的不均匀性,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研讨会上提议,产学研界要对毫米波等前沿通信技术提前布局,要在芯片研发和网络架构上做到提前布局。

同时,他也提到了5G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即未来网络要适应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是智能、柔性、可定制的。?面向2030年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应该能够提供万亿级、人机物、全时空、安全、智能的连接与服务,满足工业互联、多感全息、远程医疗、空间通信等全新业务需求,在技术指标上则能实现超低时延(毫秒级)、超高通量带宽(>1Tbps)、超大规模连接。?

尽管5G已经进入商用,但5G时代的标志性应用和新的设备到底是什么?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在研讨会上抛出的问题。他表示,标志性应用和设备是5G成功的关键,在人人连接方面,标志性5G新应用可能是沉浸式虚拟社交和游戏,标志性设备是高清云VR/AR硬件;在物物连接方面,标志性新应用可能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智能工厂,标志性设备就是垂直行业的自动控制设备和机器人等;在人与物连接方面,标志性新应用可能是远程的饲养和放牧等新兴业态。

这些繁多场景下的丰富标志性应用和新设备的实现,才是5G真正的价值所在。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提到的“5G标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耐心等待”则提醒了5G产业界人士,在关注各类5G商用进展的同时应对标准进展予以了解。“现在的标准R15只是提出支持eMBB(增强带宽),R16完整版、R17将到2020年底才能完善。在标准完善的过程中,运营商要考虑网络部署,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要考虑跨界融合不充分的挑战,也要考虑针对最后一公里的边缘网络标准化的建设难度比较大等现实问题。”?

突破5G建网难题 赋能各行业各场景

网络是一切商用的基础,北京在5G产业建设和网络覆盖上领跑全国。截至10月底,5G网络信号已覆盖长安街沿线、重要商圈、大兴国际机场、城市副中心等,年底有望超过1.4万个基站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五环内覆盖,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将重点在超高清视频、VR/AR、智慧园区、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重要场景应用5G。

在研讨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公布了中移动在NSA/SA上的部署策略:在目前的NSA规模商用的目标上,以SA为目标架构,持续推进5G SA成熟,2020年实现5G SA规模商用。以资源协同、组网协同、技术协同等,在现有条件下实现5G技术4G化,同时以SA为目标实现云化、虚拟化和ICT融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