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加速“新基建” 数字化“成人礼”提前到来
本报记者/李立/上海报道
种种迹象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阿里巴巴正在开启一段新航程。
刚结束的38大促,天猫逆势增长。“大快消行业38比去年的增幅超过2019年双十一和双十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古迈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透露。据悉,有两万个以上的品牌在此次活动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
支付宝日前宣布了出生以来最大一次“改版”,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变身“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并计划在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准备了18个月还是不充分”,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说,但“疫情令我们加速推出支付宝的升级”。
和2003年“非典”期间淘宝诞生如出一辙,疫情既是危机亦带来机遇。3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杭州表示,疫情期间,阿里巴巴向全社会开放“即插即用”的数字化能力,成为很多地方抗疫、复工等工作的基础设施。
“数字化一定是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目前数字化基建正在蓬勃展开”,张勇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新基建,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和发展方向”。阿里巴巴显然按下了数字化的加速键。
阿里“新客”
3月10日,淘宝直播间迎来重量级新客——宜家家居(IKEA)官宣入驻天猫,这是宜家在全球开出的首个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线上官方旗舰店。
一直以来,宜家都谨慎地在电商边缘试探。2016年,宜家在上海上线了首个网上商城,直到2017年10月,Inter IKEA的首席执行官托尔比约恩·勒夫才对外说,宜家将和第三方网购平台合作进行线上销售,当时猜测是亚马逊或者天猫。
宜家最终选择在淘宝直播间宣布与天猫的合作。为什么选择阿里巴巴,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告诉记者,18个月前,宜家启动了业务模式转型,和天猫的合作作为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候让消费者尝试不同的渠道和服务”。
在开店之前,双方花了大量精力在优化客服体系和运营流程,做到了线上线下实时库存,统一价格。与此同时,宜家天猫旗舰店会员体系与实体店实现打通,会员权益通用,和以往线下填表相比,这次入会,用户只要按个按钮,后台信息即可快捷匹配完成。表面上是新店落户,背后则是从接触消费者端的品牌、渠道、营销,到背后的数字化客服、仓储信息管理等,一整套的数字化能力全面升级。
如果说宜家入驻天猫是瑞典人深思熟虑的结果,上海化妆品品牌林清轩的绝地反击则是危机下的本能反应。
“337家线下门店,2000多名员工等着发工资……”1月31日深夜,护肤品牌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粗略估算了下,每天支出100万元,一个月亏损3000万元,再拖下去不出两个月,林清轩就会破产。
孙来春决定反击自救,全面转型线上。通过钉钉,林清轩线下1600名导购、总部400名员工全部搬到线上,转向在云店、淘宝直播上卖货。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孙来春亲自上阵,开始人生中第一次直播,“6万多人在看,卖了近40万元的山茶花油,收获了36万个点赞。”
线上反击15天之后,林清轩度过了最艰难的“至暗时刻”。“过年期间的销售业绩暴跌到5%,到半个月后90%的销售业绩转向线上,达到去年同期的145%,”孙来春告诉记者,“以前是穿数字化的新鞋,走在传统的线下老路,以后线上线下将是林清轩的长期策略。”
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猫商家复工超过90%。仅在2月,淘宝商家新增了100万。他们都是阿里巴巴的新客人。
“数字化”抗疫
“非典”期间,淘宝诞生是阿里巴巴成长史上经典之笔,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阿里巴巴则选择按下商业数字化的快进键。过去50多天,阿里巴巴在抗疫期间的行动脉络清晰可见。第一阶段是1月下旬,全力驰援湖北;第二阶段从2月初开始,为复工复产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第三阶段从2月中下旬开始,推动消费回暖和商家生意增长。
内生的数字化能力和社会对数字化的空前需求,成为“阿里式抗疫”的核心推动力。
宜家牵手天猫只是疫情影响之下企业拥抱数字化浪潮的一个缩影。“云办公”“云开市”“云首发”……从顶尖品牌到中小商家,从田间农户到线下市场,都在奋力转型“线上”。
在霸蛮湖南米粉创始人张天一原有的规划中,2019年及2020年应该是快速爆发的年份。大年三十之前,霸蛮几乎每天新开一家店,但是每开一家店都没有人。疫情暴发后,张天一感到恐慌。加上货款账期、员工工资和3月份房租,2月份有将近2000万元的硬支出。
2月10日当天,霸蛮食品天猫旗舰店的线上销售突然开始爆发式增长。也是在这一天,张天一通过淘宝的零账期回款拿到了现金,支付了房租、部分货款和员工1月份的工资。“虽然霸蛮有60多个店,但2月份是天猫这1个店养活了我们60多个店,养活了我们500多个线下员工”,张天一这样总结惊心动魄的2月份。
“因为疫情大家守在家里,人们的购物方式、习惯、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胥正川副教授认为,疫情推动了新零售的落地与下沉。用户的消费行为转变了,拥有线上服务能力的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新零售并非是线下转向线上那么简单”,胥正川认为,“数据驱动的全天候全渠道的零售平台及供应链的变革,才是新零售的准确含义”。如何选品、定价,运营计划如何拟订,库存怎么管理,供应链上下怎么协同,这一系列都是新零售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化。
危机之下的公司按下数字化加速键,从内部管理到业务架构再到前端销售,火速转型线上,在线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造风“新基建”
在整个中国加速在线化的浪潮中,阿里巴巴的平台效应愈发凸显。
稍加梳理不难看出“阿里式抗疫”体现的典型性特征,首先是生态抗疫,通过20年的布局,阿里巴巴已经从单一的第三方线上平台,发展到涵盖电商、云计算、本地生活、数字娱乐等多种业态。菜鸟物流配送物资,盒马、饿了么提供生活所需,阿里健康送药,各地政府通过支付宝上线的健康码,钉钉帮助企业在线办公、帮助学生上网课,淘宝直播上帮助企业云自救……
同时是“输血+造血”式抗疫。平台企业与在平台上经营的商家、上下游的生态参与者休戚与共。2月至今,阿里巴巴先后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费用佣金等减免措施,免费开放包括淘宝直播在内的多种服务,出资补贴商家经营和快递业,联合网商银行为商户垫资、实现“零账期”等,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保住现金流。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在推动线下企业尝试业务上翻,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为线上商家提供运营和分析工具,扩大如前文所述的38大促等活动,继续提升效率。
这也是技术驱动的抗疫。1月29日,阿里云宣布在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加速新药和疫苗研发。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即通过达摩院研发的AI算法缩短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的时间,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2月15日,达摩院又联合阿里云针对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研发了一套全新的AI诊断技术,可以在20秒内准确地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CT影像做出判读,分析结果准确率达到96%。
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在最近一次内部会上,张勇重点讨论了“新基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张勇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新基建,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和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将是重要的产业规划。
数字化基础设施对阿里巴巴并非新鲜事物。
回溯阿里巴巴20年成长:从最早的电商平台到转型科技公司、布局云计算,从生态到数字经济体的搭建,阿里巴巴的自我界定一直没有固化,目标则越来越清晰。
2009年,在决策要不要做云计算时,马云强烈要求在阿里巴巴的内部会议纪要上加上一句话:“我们不知道以后靠什么赚钱,也不知道能不能赚钱,但我们认为未来的社会商业运转是一定离不开数据应用的,数据一定会成为一种新的能源方式”。张勇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是“石油”,算力是“引擎”。
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披露的第一份年报里就写到,阿里巴巴的目标是成为商业基础设施,电商只是第一步。现在,阿里巴巴作为数字商业基础设施的定位已被事实证明。
在阿里巴巴长期观察人士看来,阿里在数字领域的提前布局,很可能帮助其成为“新基建”的造风者。眼下的阿里巴巴,更像是软硬件一体化的服务提供商,不仅提供底层的云、中层应用,还提供数字化的运营方案,降低了品牌和商家转型升级的门槛,也将让“新基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