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尖城市】重庆:“智慧名城”赋能美好
近年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在重庆风起云涌。从城市治理、政务服务到民生冷暖,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成果在重庆广泛应用,一批线上管理、线上服务及线上业态,让市民生活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智慧城管:
以“绣花匠心”精细治理
不久前,重庆观音桥街道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处电力井盖破损,立即通过智慧城管移动终端采集上报至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随后,该中心通过智慧城管综合监督平台,迅速联系并交办至江北区电力公司现场查勘修复。
安全隐患得到快速有效处置,得益于背后的城市管理智慧“大脑”。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曾卿华介绍,该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起“1322”架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包括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1个中心”,综合监督管理平台、惠民服务与市民参与平台、业务管理平台“3个平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业务融合平台“2个支撑”,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部件物联平台“2个辅助”。系统借助覆盖全区的25000个视频监控点位,可以实现自动分析、上报、处理和反馈的全智能城市管理,已有综合监督管理、环卫智能管理、市政设施运行、城管执法工作等21个主系统上线运行。
受理员在重庆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进行案件处置工作。孔繁鑫 摄
曾卿华提到,该系统让城市治理实现了全民性、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覆盖,提升了“绣花功夫”,自2017年发力建设至今,共解决城市管理问题243万余件,市民满意率达93.16%。“比如,刚才讲到的井盖问题,处置时间已从原来的按星期计,缩短到按天来计。”曾卿华说。
智慧政务:
让政务服务一站式、智能化
在重庆两江新区政务大厅办税前台,26台平板电脑分两列排开,扫一扫平板内嵌50余张样表上的二维码,相应办税条件及流程、申报填表辅助工具等功能即刻呈现。税务工作人员说:“这里的办税服务厅是一个二维码组成的大厅。”不仅如此,纳税人还可通过服务热线和微信公众号,进行7×24小时语音智能咨询。
“来这里办事,我的体验就是方便、效率高。”政务大厅内一位市民的话,反映了集聚993项政务服务事项、配置369个智能化窗口、实现97%事项“最多跑一次”的厅内智慧政务服务及其折射的“放管服”改革,为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获得感。
重庆两江新区政务大厅内景。孔繁鑫 摄
走进24小时自助服务厅,即可见出入境自助签注机、税务自助查询机、不动产自助查询机等30余台智能自助服务终端设备。该处设备可查询44类便民信息,具备9类证明、许可证和凭证打印功能,可查看、打印19个部门993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实现了899项业务自助办理,已提供服务22万余次。
此外,两江政务提出“帮你跑,让你一次都不跑”口号,推出免费1对1帮办服务;依托“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同时,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要求,开设可受理7项“异地同标”政务服务的“天府企业开办窗口”。
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刘茨介绍,两江新区政务大厅于5月6日投入服务,截至9月,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办件47101件,平均单件实际完成时间1.72天,比法定时限提前22.17天。
智慧气象:
科技感知百姓生活“冷暖”
8月10日以来,流经重庆水系上游持续大量降雨,中心城区及潼南、铜梁、合川等地防汛形势严峻。在此期间,重庆智慧气象“天枢”大数据平台及“天资”智能预报系统通过分析卫星数据、联动共享洪涝信息等方式,在天气分析及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仅在8月20日当天,“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就向中心城区612万手机用户发送了防范嘉陵江2号洪水、长江5号洪水的汛情预示。
“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演示。孔繁鑫 摄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马晋介绍,2018年,该市智慧气象建设进入快车道,大力建设“四天”系统,即智能探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慧服务“知天”系统、智慧防灾“御天”系统,构建起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已普遍服务于水利、农业、生态、电力、交通等行业。
气象预报、预警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马晋提到,今年以来,“天资”系统预报冰雹、大风命中率达100%,平均预警时间分别提前34分钟、77分钟,同时,1-9月降水及气温预测准确率达81.2%,预报、预警智能化逐步显现。
城市与科技水乳融合,场景与智慧交相辉映。智能化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美好,成为越来越多山城群众的切身感受。(光明网记者 孔繁鑫)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