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未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呈现前置化、复合型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李彤)“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正在前置化,更强调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应用”“复合能力与实操水平是金融机构对人才需求的痛点”。在近日举行的2020(第七届)紫荆·国际金融人才论坛上,参会嘉宾表示,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金融的普及应用,为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未来复合型、实战型、有国际视野、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金融人才更具竞争力。
清控紫荆教育资深副总裁金梅介绍说,近年来紫荆教育对200余家金融机构进行走访,发现存在高端金融人才供求失衡、金融科技跨界人才稀缺、国际化人才不接地气等现象。
金梅认为,增强金融人才的视野和格局、改革人才的培养机制,正成为业界对培育金融人才的共识。此外,对跨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让行业更为重视对基础工业领域人才的金融能力培育,跳出了早前围着金融专业转的禁锢,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金融人才的培育被前置化,高校正在建立开放式培养体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领导力中心副主任于永达表示,金融人才的培育,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要贴近产业和市场需求,成为产业生态中的一部分,供应端要伴随需求端随时调整。目前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正呈现出三方面趋势。
于永达说,首先是金融人才培养前置化。早前金融人才的培养群体,多是针对有着较长银行工作经验的人群。当前则将人才培养前置化,在高校阶段就注重培养人才的金融能力,让金融人才成长更快、适应性更强;其次是培育资源聚集化,师资资源聚集各方精英、实习单位聚集各类机构、科研创新聚集多方力量;三是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更加优质化、国际化和高端化。
市场空间与金融机构,是金融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随着数字化、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金融的核心是跨时空调配资源,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更是如此。”王忠民认为,近年来数字金融对个人消费者的服务越发成熟,而在产业端的数字金融服务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依托丰富的金融服务场景,一批“巨无霸”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快速发展,这些都为金融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机遇。
完善金融人才培育举措,也是业界关心的话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肇越认为,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入,最终的痛点聚焦在人才的培养和人才使用机制上。未来,我国的金融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国际化视野,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本土化,增强实操实战能力,这需要在培养制度上持续性、系统化发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复杂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里,金融人才既要不断学习金融知识,又要在实践中经受锤炼。”肇越说。
银行业协会东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研修院院长助理唐绍云认为,培养复合能力也是金融人才很重要的素养。以往谈及科技,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银行技术人员领域的范畴。但当前,金融科技已无处不在,覆盖技术、业务、管理等各个线条。
唐绍云说,金融人才还要具备经营管理、谈判沟通、领导团队等能力,这些都需要经过系统性、长时期的培训。
“金融人才不可一业不专,也不能只专一业。”天风证券首席风险官王勇说,没有自身的优势不行,但自身优势划得太窄也不行。对人才的复合型、全面化,都在要求金融人才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金梅说,“针对国际化、科技化、产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需求,紫荆教育正通过与多方对接。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收获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熟练的金融机构实操技能,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
来源: 人民网-金融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