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时代,解放军为何还用古老的光学测距机,这
看到这张照片,很多网友会问,这是什么武器设备,似乎很罕见。这是防空兵和炮兵常用的光学测距机,型号为58式1米光学测距机,是用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角速度的专用装备。是一种体视光学测距机,是一种很古老的设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应用。
58式对空1米测距机于1958年装备解放军高炮部队,是我国在50年代按照德军和苏军在二战时期使用1米测距机仿制生产的观测器材,主要配属于高射炮兵连及高射机枪连,可测量空中目标的斜距离或目标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也可以可供地面炮兵测量,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固定及活动目标的距离。由于其精度较好、性能稳定,直到现在好多部队还在使用。
体视测距机是通过人眼瞳孔间的“立体识别”感觉来进行测距,通过光学补偿器使得目标与测标在纵深距离上感觉相同,来判断目标的真实距离。这种测距机使用双物镜的立体原理,操作手操作测距瞄准镜,不断拉近和放远目标,当从目镜中看到远处的目标具有立体感时,就会出现一个“之”字型的分划,上面的距离读数就是目标的真实距离。
这种体式测距机比较精确,对运动目标的捕捉能力比较强,因此广泛应用于高炮兵,后来普及到炮兵。体式测距机的缺点是操作非常复杂,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操作手还应该具有敏锐的立体感,用它观测就像在看立体电影的效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群立体感不敏锐)。
本文配图是解放军报的报道,陆军某集团军某部的防空导弹演习,在昼间强红外干扰和复杂空地对抗条件下进行的实弹射击,地面防空兵反应迅速,2枚导弹直刺苍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
看到这里,有网友会问,现在已经是5G时代,进入了信息化和现代化战争时代,激光测机已经普遍应用,那么解放军为何还在使用这么古老的光学测距机呢?
这要从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性能缺陷说起。配备先进引导头的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例如使用焦平面阵、红外-紫外复合制导的美国毒刺导弹,以及使用四元阵列红外传感器的中国FN-6导弹,都具有非常高的抗干扰能力,理论上命中概率极高,多数要高达80%以上。但在实战中,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的命中率却极低,只有20%至30%,老式的导弹甚至连10%的毁伤率都达不到。
造成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在实战中命中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这种导弹本身的一些固有缺点。首先是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的导引头水平方向的视界极狭窄,大多数只有5度左右,因此引导头需要建立稳定跟踪后才能发射,而且发射条件很苛刻,如目标是超低空高速飞行,角速度很大,或者忽隐忽现,就非常容易丢失目标。这就需要有小型搜索雷达组成火控系统,为导弹提前指示目标,建立提前量射向。
其次单兵便携式导弹没有距离探测能力。例如国产的FN-6导弹,最大射程为5500米,最大射高达到3800米。导弹系统本身并没有配备测距机,需要依靠导弹兵目测估算目标的斜距。由于人体的肉眼在目标超过500米以后就无法精确的判断距离,所以使用肉眼估算距离的误差极大,这会导致导弹的命中概率下降。
这时就需要为单兵便携式导弹搜索配备测距机,地面炮兵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只适合对固定目标测距,不适合对空作战。陆军防空兵的激光测距设备,只有25毫米双联牵引高炮使用的激光航路仪比较适合为便携式导弹测距,但这种航路仪重量较大,需要使用吉普车牵引,不适合配备在轻便的地空导弹班,这样唯一的选择就是能够单兵使用的古老的1米测距机。
此外,如果没有测距机进行目标距离探测,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容易错误开机,导致电池报废,贻误战机。单兵便携式导弹的发射筒前端会插入一个热电池和致冷气瓶,用于导弹瞄准发射时供电和制冷,导弹作战程序如下:导弹班班长根据上级空情预报,使用望远镜搜索敌机、指示待机空域并下达预备射击命令,导弹号手将导弹上肩,扳动地面启动扳手,导弹电池和冷气瓶开始工作,向弹上设备供电、供气,导弹随即处于待发状态。
导弹号手使用弹身上的机械瞄准具瞄准视界内的敌机,稳定跟踪,当导引头截获目标后,发射机构开始自动分析来自导引头的信息信号,若满足发射条件,通过耳机或瞄具光信号的形式告知射手,射手耳机里若传来“biu~~”的一声响,即可扣动扳机,导弹的弹上电池、发射发动机将依次启动、点火,导弹发射出筒。
目前中美俄等国的单兵防空导弹的从接通电源到发射的反应时间都在5秒左右。单兵防空导弹的控制发射条件极其严密,迎头和追尾的发射限制都不一样,必须满足导弹发射程序限定的命中概率下才能启动导弹,所以不一定瞄准敌机以后都能将导弹射出去。
电池和致冷气瓶组合通常为一次性使用的化学热电池,致冷气瓶内存高压氦气,以保证红外导引头正常工作所需的低温度。如果电池气瓶启动后,由于敌机角速度过大或距离过远等原因未满足发射条件,导致处于待发状态的导弹未能发射。那么下次发射就需要更换新的电池和冷气瓶,这无疑很麻烦,容易丧失战机。
尽管已经为基层防空分队配备了一体化的小型战场低空搜索-预警-火控雷达,测距距离在十几公里左右,可向导弹号手佩戴的头盔显示器推送目标的雷达信号,射手通过头盔显示器可以预先知道来袭敌机方位、角速度、速度等信息,可以快速掌握提前量,建立稳定跟踪。
但解放军目前在防空分队里还使用这种古老的光学测距机,用于系统备份。主要原因是光学测距机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目前现代化的武装直升机和战机都安装有高灵敏度的激光告警装置,比较常见的直升机机载防御系统主要由雷达告警传感器、导弹来袭告警设备、激光告警接收机以及干扰物投放系统组成。前面三款装备负责发现直升机被攻击的威胁,锁定来袭导弹的方位。
干扰物投放系统则负责发射箔条/热焰弹。其中箔条弹可以形成新的“雷达目标”,主要应付的是雷达制导导弹。而热焰弹可以形成高强度红外信号,诱骗红外制导导弹。这整套机载防御系统具备自动工作能力,无需飞行员介入即可自主完成从发现导弹来袭再到发射干扰物的工作,这样飞行员可以集中精力驾驶直升机进行最大限度的机动规避。
如果使用激光测距照射,敌机会立即感知并进行反制。而光学测距机优点是可以隐蔽作战,无信号特征暴露,可以在静默中发射单兵防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