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仍须爬坡过坎

【强国密码】

世界科技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正进入以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为主的自立自强阶段,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原始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定性因素。

延揽世界一流人才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是我国科技界的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但也要看到,我国人才发展事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其中人事、评价、组织三项制约因素须尽快克服。

“中材大用”倾向须被

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意味着我国科技已走过以引进吸收、规模效应为主的阶段,正开启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

我国科技由“大”变“强”,我认为关键在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破除“四唯”“五唯”。长期依据“四唯”“五唯”标准选拔、培育人才,会阻碍真正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即在人才发展实践中,过度重视人才拥有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顶刊论文、国际专利等成果的数量,而实际上论文、专利数量能衡量和筛选的往往只是中等人才,真正的一流人才并不能仅依据这些标准来评判、培育。当科技发展进入更高水平阶段时,如果我们还不能打破“中材大用”的局面,人才发展将落入“中等水平陷阱”。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是一流人才的事业,延揽一流人才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是决定性条件。国际一流人才包括已成名、半成名和未成名三类,已成名的一流人才不易受到“中材大用”者的影响;半成名和未成名的一流人才,往往是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却受到种种因素影响,难免在现实中发展受到制约。

让没有做出过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可想而知。“中材大用”和“唯帽子”者如果成为科技群体中的决策者,便可能成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发展的障碍。

原始创新亟须摆脱评价之困

完成原始创新需要三个环节:做出、发表和得到同行承认。在得到同行承认之前,它只是普通成果,甚至只是一个别人眼中的“错误”。

原始创新是突破性成果,难度极大,而且会挑战学术权威,甚至推翻已有的认识,不易得到同行承认。有时,利益既得者会利用同行评议的主观性和非共识,来排斥、压制原始创新。这在世界科技史上并不鲜见。

目前,同行评议是科技界的主流评价方法,但其有效运行其实要有严格的前置条件。即使在发达国家,同行评议的公正性也饱受争议。有的国家还多次举办听证会,质疑同行评议,批评其容易形成“关系网”,压制新思想和新突破的出现。

评价常规研究成果,同行评议尚可公正,但是评价原始创新往往做不到及时公正,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所说,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这是因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已有的定论,评审员会给你提很多负面的意见。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健康的学术诚信、创新文化、人才秩序(大材大用、中材中用)的环境,让同行评议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使原始创新摆脱评价障碍的困扰。

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服务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需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自由环境。世界科技史表明,科技体制机制与管理方式的演变遵循一条主线,就是向着越来越满足学者,特别是满足一流学者需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方向发展。

科研组织应该是服务型组织,其组织原则是如何为学者做好服务,基础研究的科研组织更应如此。

必须警惕“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现象的出现,对“管理者通吃”说不。学界官本位对科研特别是对原始创新会造成阻碍。如果科研管理体制尤其是经费资源分配过度行政化,会导致官本位意识泛滥,滋长投机意识,造成学术氛围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负面影响。

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专注于原始创新,必须要痛下决心根除科研分配行政化弊端,方能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激情和创新能力。

努力让一流人才脱颖而出

认清上述三大现实因素,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前提,相应提出三项破解之策。

第一,甄选前沿学者,替代“唯帽子”“唯头衔”。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是一流学者的事业,何谓一流学者?笔者用前沿学者、顶尖专家加以界定,他们是因当下做出突破性成果而在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学者,胜任学术带头人。前沿学者特征鲜明、优势突出,有突破性成果作为学术招牌,可实现“大材大用”。

第二,用开放评价甄选前沿学者。开放评价法继承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其缺点,特别适合甄选特征突出的前沿学者,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更是简单易行,可让半成名、未成名的一流人才及时胜出。

第三,在基础研究领域普遍实行项目负责人(PI)负责制。科研组织是科研服务平台,科技史与基础研究的特点都表明,PI制是基础研究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因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高度依赖个人的创造力。PI由前沿学者担任,形成前沿学者负责制,经费直接来自基金会和政府部门等,科研组织是支撑科研工作的服务平台。一个团队难以完成的大项目,可通过合作方式,由若干团队共同完成。

简言之,破解之策的启动方案是利用“互联网+代表作”,盘点突破性成果,尤其是盘点“十年磨一剑”的突破性成果,在网上列出“突破点要素、成果清单、学界反馈、国际同类成果比较”四项内容,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如能推广普及,必可有效让一流人才及时脱颖而出,快速提升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实力。

(作者:刘益东,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