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合伙研发无人机 睡在上铺的兄弟成了创业伙
肖鑫、刘畅、王赟、张孚阳曾是北航一个宿舍的室友,现在他们是无人机创业企业德知航创里各挡一面的合伙人。
2012年,他们研究生毕业后分别进入航天系统或知名互联网企业。2015年,消费级无人机行业风起,肖鑫发现,如果和高端应用领域结合,需要更高性能更安全的专业无人机,他先后邀请其他3个人加入,用军工水准做出了专业级无人机“白鸟”系列,成为行业里的一匹黑马。
都说创业是孤独的,肖鑫却总能从同住过一个屋檐下的舍友身上找到默契和支持。这个平均年龄33岁的创业团队见证了彼此人生求职、结婚、生子等重要阶段,又经历了企业艰难初创、缺乏资金、科技突破、赢得市场等重要节点。
“如果说创业是在黑暗的森林里前行,可能会找到宝藏也可能会遇到猛兽,我们只能尽力用火把照亮眼前的路,但幸运的是,我们知道背后的人是值得信任的。”肖鑫说。
全员降薪创业
上大学时,肖鑫、王赟和张孚阳是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年同住一个宿舍的本科同学,读研究生时小一届的刘畅加入后,他们4个人同住在北航大运村宿舍。他们曾开玩笑说:如果将来一起创业,就起一个十分“中二”的名字“北航创业四君子”。
毕业后,他们都选择了较为主流和稳妥的工作,周末常常聚会聊天。从小就是“好学生”的肖鑫不想过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成为技术合伙人。
北航无人机所是全国最早研究无人机的单位,研发的长鹰无人机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的梁旭教授与肖鑫关系不错,时常一起交流行业变化。
当时,无人机行业风起,以大疆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首次出现在公众生活中,不少政府和企业开始寻求无人机和产业结合的应用场景。但刚刚起步的无人机市场里多是以航模思路做工业级无人机的公司,生产的无人机虽然能飞起来,但是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导致不少企业和政府买回来后只能束之高阁。
这在无人机专业人士的眼中,不是“应用”,而是“硬用”。
肖鑫和梁旭教授拥有顶尖的技术和创业经验,如果能研发出更高性能且更安全的无人机并提供解决方案,或许能给行业带来“降维打击”。
肖鑫决定自己创业,在北航无人机所工作了20多年的梁旭也辞去了职位。这之后王赟首先加入,主要负责市场工作。最初的团队以技术为主,但一家面向市场的公司不仅能研发还要会卖产品,急需一个专业的市场人才。
当时,第一选择并不是刘畅,而是另有其人。身为“成功人士”的刘畅是序列更靠前的“第0选择”。因为他们不敢设想在原单位如鱼得水、带领20多人的销售团队、已经开上宝马车的刘畅会放弃一切,加入一个一无所有的创业公司。但因为同学关系,双方一直都会聊公司的进展,后来刘畅发现“公司的速度非常快”,主动问“要不我来?”
张孚阳在小米公司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公司内部“燃计划”重点培养的人才,曾拥有价值百万元的股份。他也被这个创业梦想吸引了,在办理离职手续下楼的路上,他回复领导和同事们各种“疑惑、不舍、劝解的短信发了两个多小时”。
“每个人都是降薪,放弃了很多看得着的前途加入的,加入后创始团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薪水。”肖鑫介绍,还有北航无人机所的老师、北航的其他同学一起加入,有人放弃了硅谷技术高管的工作,有人放弃了只等十几天就可到手的年终奖,有人放弃了上市企业高层的工作。
第一个办公场所在校园内一个仓库一样的办公室,夏天蚊子飞扰,冬天则冷得需全天穿着最厚的羽绒服,办公物品“能凑合用就凑合用”。他们就这样艰难创立了“德知航创”,名字来自北航的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白鸟”起飞了
2017年年底,他们带着研发的第一代垂直翼无人机“白鸟”到达山东潍坊的试飞厂,准备在这里试飞。
技术团队提前十几天就到了,在附近租了一个宾馆,不断调试设备。大家定的目标是年前首飞成功,当时距离过年仅剩几天,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肖鑫心里更着急:“越到年根儿火车票越难买,我怎么着也得让大家回去过年。”
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廿九,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最后的空域许可。穿着军大衣戴着厚帽子的团队成员早早就到了空旷的试飞厂里进行最后的调试,没消息时只能窝在车里等待。冬天的风非常大,不时还需要人下车压着桌子和无人机不被吹走。解决吃饭问题都需要开车去很远的餐馆买回来,运到试飞厂饭菜常常变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