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研究不孕不育获突破 为体外形成卵子提供基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丽霞)近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林教授团队通过完全化学小分子的方法成功将卵巢颗粒细胞重编程为具有生殖系转移能力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进而分化为卵子,并通过正常受精获得了健康小鼠。该突破属世界首次,为保持生育能力、调节机体内分泌等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卵子是孕育生命的关键,卵巢衰老最主要的表征即为卵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如果能够从体外获得足够量的卵子补充到体内的卵巢中,将会对恢复生殖能力并在临床上治疗生殖衰老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刘林教授团队利用完全化学小分子的重编程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悉,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 GCs)是卵泡中与卵母细胞相互作用并促进卵子发生的一类体细胞,从卵子产生开始,颗粒细胞就一直陪伴在卵子的左右,支持卵子的生长和发育,最早被成功应用于克隆动物的研究。临床上,卵巢颗粒细胞一般作为体外受精的副产物而被丢弃。
“每个卵子周围都有数千个颗粒细胞,若能将其诱导为多能细胞并转换为卵母细胞,就能解决卵子数量匮乏的问题。”刘林说。
带着这一设想,刘林团队反复试验,最终调制了一种含有巴豆酸钠等化学物质的小分子培养液处理细胞。这种方法能够将卵巢颗粒细胞高效地转变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且这些细胞被证明具有稳定的基因组、逐渐延长的端粒和较高的质量。
此外,通过另一种含有维生素C等化学物质的小分子培养液支持卵泡的组装和卵子的发育,能够使得颗粒细胞来源的多能干细胞成功进入减数分裂,并分化形成卵子。这些卵子也具有稳定的基因组,并能够进一步形成健康正常的小鼠后代。
日前,介绍该成果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国际顶级刊物《细胞》(Cell)将此发现作为头条文章推荐。
论文截图刘林团队博士生、论文第一作者田成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一研究要从应用于小鼠到应用于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人类多能干细胞很难分化形成生殖细胞。此外,获得生殖细胞要用胚胎性腺的体细胞支持生殖细胞发育,小鼠的胚胎性腺体细胞易获得,从伦理道德考虑,人类的胚胎性腺体细胞很难获得,因此需要研究新方法从体外诱导分化形成类似于人胚胎性腺体细胞的细胞用于支持生殖细胞的发育。
在他看来,与治疗不孕不育相比,这项技术在保持生育能力和内分泌功能方面有更广阔的前景。他谈到,治疗不孕不育的群体主要集中为年轻人群体,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对生育能力的需求降低,但是对绝经期(更年期)后卵巢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更多的需求。“我们运用技术从体外获得足够量的卵子补充到小鼠体内的卵巢中后发现可以恢复正常的内分泌水平。因此,如果该技术能够运用到人体,便可以在人体衰老时通过重建卵巢,让人体拥有年轻化的内分泌功能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新京报记者 李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