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安宁疗护带给患者温暖告别

  安宁疗护带给患者温暖告别

  海淀医院安宁病房启动至今,2年送走约200名病患;八部门联合发文,提出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点头,眨一次眼,意思是“给我输液”。生命最后的10天,88岁的张军(化名)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病房里,这样同医生交流。

  自2017年3月正式启动至今,作为全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病房已接收癌末患者近300人次,送走病患约200人。  

  安宁疗护,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专业医疗照护和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日前,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并明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可自主确定收费。

  截至目前,全国已启动两批安宁疗护试点,累计服务患者28.3万人次。不过,我国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老龄化趋势下的迫切需求。业内人士提出,安宁疗护面临人才、资金不足的现状。专家建议应做好医保基金和安宁疗护的衔接。

  有尊严地度过最后10天

  第9次化疗。张军(化名)的身体撑不住了。他下定决心,不再住院。

  2015年4月,86岁的张军被确诊结肠恶性肿瘤。9次化疗之后,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家人同意让他回家疗养。

  即便是身体情况急剧下滑——不能独立行走、饭量减少,甚至全身疼痛,张军仍不同意回到医院。用他的话说,确诊后从检查、治疗、化疗到转院,是一个“无奈、无主、痛苦”的过程,“疲于奔命更谈不上生存质量”。而在家疗养,生存质量能有大幅提升。

  2017年4月24日,张军突发全身疼痛,到了必须去医院打止痛针的程度。在剧烈的痛苦下,张军不得不妥协接受急诊治疗,入住了海淀医院安宁病房。

  海淀医院安宁病房是北京市安宁试点病房之一。2016年底,作为试点地区,海淀区29家医疗机构报名了安宁病房。次年,第一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启动。

  不同于普通医疗机构,安宁病房的治疗理念,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我们接收的患者,平均住大概两周。”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主任秦苑介绍,全世界大部分安宁病房都是从癌症末期病人照护开始的,因为癌末病人痛苦症状最多,最需要医疗的帮助。另一方面,由于病房资源有限,“压床病人”是“无法承受之重”。

  这样的理念令张军改变了主意。入住安宁病房10天后,张军于2017年5月4日离世,享年88岁。

  像张军这样的患者,海淀医院安宁病房自成立以来共接收了近300人次,在病房离世的患者约有200人。

  在张军家人眼里,张军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安详宁静、没有过度治疗,是生命被尊重的体现。

  入住病房“并非易事”

  在安宁病房最后的日子里,张军得到了最大限度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力”。

  秦苑及其团队会征求他的意见。“他实际上是一位失聪老人,每次我们都会把问题写在白板上,让老爷子自己决定,比如‘要不要输液’,他点头,眨一次眼,手指在我掌心点一下就代表同意……每次我们都是这样慢慢跟他沟通的。”秦苑说。

  家人也表示,最后的日子里,张军遵从自己的意愿,自己选择治疗方案,“最后离开得很安详、温暖、有尊严,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召开“家庭会议”,是患者入住安宁病房后很重要的一件事。

  秦苑介绍,家庭会议是由患者及其家属、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师、社工等共同进行的一个会议,目的在于让所有人了解患者的病情、处境和期待,理顺一些问题,“患者此前没有理顺的矛盾,在他临终前都会集中爆发。”

  此外,安宁病房对癌末患者提供的照护包含了多个方面:控制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呼吸困难、呕吐等身体不适,“最大限度降低身体上的痛苦”;保持患者皮肤完整清洁、呵护身体、芳香呵护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满足患者心愿、安抚情绪等对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社会和灵性支持;善终准备以及遗属哀伤辅导等。

  “想让患者走得‘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安宁病房多学科全团队的支持。”在海淀医院安宁病房,有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根据需要还会有营养师、药师、康复师,还有数量庞大的志愿者。秦苑形容,这是一个庞大的“作战”团队,缺一不可。

  不过,能入住安宁病房“绝非易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